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第十届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参评论文

[学子论文]注意力经济时代隐私观的嬗变

侯晓晨

2014年09月16日16:07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手机看新闻

内容提要:注意力经济时代,注意力的竞争是社会竞争的关键。为了争夺注意力,自我暴露隐私成为社会的常态。传统的隐私观念被倒置,隐私不是指不被注意,而是不被迫注意其他人。自主控制注意力的流动逐步成为人们最为迫切的需求和生存的基本能力。

关键词:注意力经济 隐私观

高德哈伯认为,“自愿注意”的欲望是无限的,但我们多数人不想被迫付出注意力。在注意力经济时代,注意力的竞争是社会竞争的关键,一切活动都将围绕这开发注意力、获取注意力、管理注意力、保护注意力而展开。注意力经济时代隐私的观念也与过去有着霄壤之殊。

一、隐私、隐私权和隐私观的概念

隐私,作为一种范畴,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涵义。在心理学领域,隐私是指在羞耻感的驱使下旨在控制他人对自己看法从而为自己树立良好社会形象的一种意图或心态;在社会学领域,隐私是界定私人信息范围以实现社会关系融合的协调器;在经济学领域,隐私是能够给主体带来经济利益的(信息)商品;在法学领域,隐私是指主体不愿随便被公众知悉的、其与公共利益无涉的私人信息。 因为隐私本身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随着经济、政治、文化、技术的变迁其内涵和外延正在不断发生变化,试图为隐私下一个明确且众人皆认可的定义,就像为自由下一个一般化的定义,总是徒劳无功的。

本文引用《隐私杂志》的编辑罗伯特?埃利斯?史密斯给我们的定义,试图阐明在注意力经济时代,隐私是一种控制个人注意力流动的自由。史密斯的定义包含了以下两层含义:“隐私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的一种不受他人打扰、侵犯、为难的私人空间的欲求,也是一种控制自己的个人信息的披露时间和方式的责任和努力。”

美国法学家萨缪尔?沃伦和路易斯?布兰蒂斯在1980年的《哈佛法学评论》上发表了一篇影响深远的文章《隐私的权力》。 该文中使用了“隐私权”一词,被公认为隐私权概念的首次出现,他们将隐私权定义为“个人独处的权利”。但如同隐私这个抽象概念的暧昧性和不确定性一样,关于什么是隐私权的问题,至今尚无定论。可以肯定的是,隐私权是现代文明的奢侈品 。步入现代社会后,人们离开乡土社区和熟人社会进入城市生活,疏离的人际关系加强了人们的自我意识和认我界别。隐私权从无到有,其目的在于使社会公共领域和私人生活领域做出合理区隔,抵挡公共领域天生存在着的侵蚀私人领域的倾向,以保证个人在其私人领域中享有高度的自主权。

虽然人们有着极强的保护“隐私”的欲望,隐私观却一直处在一种“集体无意识”的状态中。中国人的隐私观更是以“模糊”著称,譬如见面就问去“哪儿啊”“吃了没”,让外国人百思不得其解。但就像隐私和隐私权的概念意义和使用语境随着社会历史不断变迁,隐私观也在悄然变化。

二、网络空间的“全视”

如果说隐私是一种自由,那么伴随着网络而来的信息社会,一并到来的是一个工业时代的老问题:一个社会暴君正在再次侵占个人自由。

我们将信息放到网络上的时候,并不知道除了我们理想的传播对象,还有谁会接收到我们发出的信息。也许我们设置了访问权限、设置了密码保护,但是我们不确定还会不会有别人去破译它们。即便我们只是小心翼翼地躲在电脑屏幕的后方“观看”,我们也早已知道,那个小小的“cookie”并不美味,也许早就出卖了我们。阿尔文?托夫勒曾经歌颂过计算机笑话数据的巨大能量,认为这种由电子构成的“社会记忆力”有朝一日将给我们带来一个“保留以往一切记忆的文明”。 但这真的好吗?随着网络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个人信息被储存到了网上,出生记录、医疗记录、工作记录、旅游记录、信用卡记录、驾车记录等等,网上能搜索到的信息数不胜数,你也许不用离开电脑桌,就能完成期末作业、找到工作,甚至寻得失联多年的朋友。但是,你始终都不能肯定有关与你的信息,会在什么时候,被什么人,用于什么目的。

众所周知,在Facebook等社交网站中,个人的信息,包括姓名、性别、住址、有关联的亲属朋友,以及发布的文字信息、照片、分享的网页等,都会被长时间的存放在数据库中。而所有这些信息,将勾勒出一个真实完整的“你”。因此,互联网保守主义者安德鲁?基恩向社交网络LinkedIn创始人雷德?霍夫曼提出一个令人咋舌的问题:社交媒体群落是否会在二十一世纪取代国家政府成为个人身份的信息源?

新闻传播学者们欢呼网络时代的到来,因为网络带来了沟通表达方式的革命性变化,将生产、传播信息的工具交到每个人手中,并提供了新的公共讨论和介入的可能性。可同时,网络擦去了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界限,使得私人领域公共化。美国学者杰弗里?罗森进一步发展了杰罗米?边沁的“敞视监狱”和托马斯?麦谢森的“单视监狱”的概念,提出了“全视监狱”的概念,即全部人观看全部人。这是对网络空间中隐私概念最好的解释——“隐私已死”。数字技术带了无所不在的“透明化”,能否如边沁“敞视监狱”所愿,让社会上每个个体都想象自己无时不刻不被监视着,从而更为自律,进而建立一个更为健康的社会?

对我而言,最可怕的事不是通过高斯坦因的注意力托拉斯计算我的“手势”而暴露我曾经在网络上停留多长时间,阅读什么内容,在哪些网站上进行消费等等,甚至可以比我自己更了解我自己,让我好像裸体站在网络的中央一样。最令人毛骨悚然的是,这种完全的透明化具有一种预测未来的能力。

三、注意力经济时代的“自我暴露”

皮埃尔·布尔迪厄等学者对电视批判,电视还是走进了千家万户;互联网保守主义者安德鲁?基恩对“网民的狂欢”批判,也没能阻挡网络深入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脚步。指责或者担心隐私被泄漏的网络用户们,正在近乎疯狂的主动曝露自己的隐私。这个世界每年所创造的数据量在以指数形式增长,去年,这一数字则达到了2.8ZB(1ZB =10244GB),听起来就很可怕的数字,而且据知名信息行业咨询服务商IDC称,这一数字将在2015年翻一番。此外,这些数据中的四分之三是由个体人在创造或移动数字文件时贡献的。举例来说,一个标准的美国上班族每年可以贡献180万MB的数据量,平均每天则有约5000MB,这其中包括下载的电影、文档、电邮以及这些数据通过移动或非移动互联网传播时所产生的附加数据量。

如果传统社会中,我们以物质的身体存在,那么在注意力经济时代,我们将以什么形式存在呢?2010年奥斯卡金像奖提名电影《社交网络》中所预言的:“最初我们生活在农场里,后来我们生活在城市里,但现在我们生活在互联网上!” 越来越多的人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网络设备在网络上广播自己的位置、当下的发现、正在做的事以及未来的打算,它让我们永远做一个公众人物。作为一介网民,我们似乎承担着一份圣神的责任——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就是在Twitter和Facebook这样的社交网络上吸引别人的眼球,这样我才能无所不在。 如果生在注意力经济时代,我想笛卡尔一定会说“我发布,故我在”。高德哈伯认为,自我表达是吸引注意力最好的方式之一。

查尔斯?德伯称对注意力的竞争是“社会生活的关键竞赛之一”:注意力在社会交往中的作用就好比金钱在经济中的作用,注意力就是声望和成功的标志。“对注意力的追求已经扩散开来并被制度化,通过新的媒介、商业和技术体系实线接入我们的存在。” 在注意力时代,我们希望能在“镁光灯”下轻松的生活。为了将自己打造成“名人”,我们不断地“自我推销”“自我展示”,以期获得他人“赞”,以满足自身基于生存、社交、获得尊重的一系列需求。

披露、公开和曝光的热切渴求成为注意力经济时代的常态,看重公开表演胜过隐匿,希望被仔细审视而不是保持神秘,在这样的文化中,直接压倒含蓄,虚荣战胜谦逊。获得公众注意的认可就是获得成功,这种认可的过程迅速而经常,基于真正成就上的真正成功不再是获得公众注意的必要条件了。

而人们追逐注意力的欲望如此之强烈,导致那些已经符合标准的成功人士还要不断寻求更多的注意力。为此,他们不得不对自己的谦逊进行大力宣传以获得更多的赞扬。

四、颠倒的隐私观

卡里尔·西瑞特是一名来自巴勒斯坦的白帽子,白帽子简单来说就是做好事的黑客,他无意中发现了一个Facebook上的严重漏洞:通过这个漏洞,他能够在未经允许(互粉)的情况下,在任何人主页上的Timeline留下信息。虽然Facebook安全部门一名叫做伊莫库的员工称这并不是问题。但几小时后,热心的当事人西瑞特给Facebook CEO兼创始人扎克伯格的个人主页上留言:“首先很抱歉破坏了您的隐私,但面对您的团队对这个漏洞孰视无睹,我已经没有选择。”最后这名白帽子不忘报上自家大名:“我叫西瑞特,来自巴勒斯坦”。

根据《隐私杂志》的编辑罗伯特?埃利斯?史密斯的隐私定义:隐私我们每个人都有的一种不受他人打扰、侵犯、为难的私人空间的欲求。那么很显然卡里尔?西瑞特已经破坏了扎克伯格的隐私。高德哈伯认为,我们多数人不想被迫付出注意力——这便是在注意力经济时代的隐私观念。

绝对的光明与绝对的黑暗,对于一个人来说,结果是一样的——什么也看不见。同样没有信息与拥有无限多的信息结果也是一样的,在无限多的信息中,你将无法或很难找到对你真正有用的东西,那么在信息时代真正恒缺的资源是什么呢?上世纪80年代,心理学家桑盖特就对注意力稀缺问题发表文章,在信息经济中,人类的注意力,即人类利用数据信息的行为是稀缺商品。当注意力相当于金钱,我们是断然不会随意将它浪费在毫无价值的东西上的。技术的进步是信息复制、生产、分配变得非常容易,这也导致了数量巨大的低质量信息,如果不加阻止地让这些“数据烟雾”稀释我们有限的注意力,会导致生活品质的下降。因此,赫伯特?西蒙认为,现今任何新技术都不能增加一天的时间和人类心智吸收信息的能力,信息环境中,真正的设计问题不是提供更多的信息,而是分配接收信息的时间,以使人们仅仅得到最重要以及与决策相关的信息。 可以想见,开发注意力扩展技术和注意力节约技术将是未来科技发展的主导方向。注意力导购将是注意力经济时代最高端的职业。

其次,过去的注意力流向的全部将构成一个人。注意力的流动决定个人过去的认知、体验,甚至如上文所提到的,决定了未来,自主控制个人注意力的流向就成为最为迫切的需求。注意力是一种无形的、有限的、最基本的心理资源。 它的品性和品性由注意力行为表现。在注意力经济社会,体力上的行为的重要性逐步降低,注意力行为的重要性不断上升。注意力行为伴随着感觉、认知、记忆、思维、想象等一系列行为的发生。因此控制自身注意力行为,就和希望控制他人注意力流向自身一样,成为实现人生理想和价值的必要手段和能力。

虚荣基于人的欲望,在注意力经济时代,它不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贬抑概念。为了不断获得他人的注意,我们不得不对自己进行大力宣传以获得更多的赞扬。在注意力经济时代,虚荣不仅仅意味着获得他人的注意的渴望,还包含着无数可以估计的东西。因而,为了从更多的人身上获得注意力,是的注意力生产率最大化,在注意力经济时代,我们习惯于把自己的隐私公开化,借此获得注意力,成为一时的媒体关注重心。这充分说明,在注意力经济时代,我们的伦理道德在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传统的隐私观念被倒置。隐私不是指不被注意,而是不被迫注意其他人。(作者:侯晓晨,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专业)

参考文献:

1. 张雷.《媒介革命:西方注意力经济学派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

2. 张雷.《注意力经济学》[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年

3. [美]安德鲁?基恩.《数字眩晕——网络是有史以来最骇人听闻的间谍机!》[M].安徽人民出版社,2013年

4. 胡泳.《众声喧哗——网络时代的个人表达与公共讨论》[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分享到:
(责编:张惠丹(实习)、宋心蕊)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