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4年·第10期

当代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主体价值困境探析

张丽军 高  扬 

2014年10月08日11:09    来源:今传媒    手机看新闻

摘 要:政治参与是民众表达舆情的最直接方式,网络社会的兴起与发展为民众舆情的表达提供了更为方便的条件。目前,大学生政治参与热情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形势,这些发展形势利弊兼具,需要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措施来规范和引导大学生政治参与的主体价值观。文章对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发展形势做总体性的描述,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大学生政治参与的一些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剖析,最终对如何完善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机制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网络社会;政治参与;价值困境

我国在召开党的十七大时曾指出社会主义必须要倡导人民民主,要让全国各个领域的公民参与国家政治,同时要确保公民有序参与,动员人民依法参与和处理管理国家和社会的经济文化事业。在十八大召开时,报告中提出了二十四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自由、平等、富强、民主、爱国、敬业、文明、和谐、公正、法治、诚信、友善,这二十四个字体现出我国要坚定民主自治的决心,并高度重视民众政治参与,将其作为我国奋斗的政治目标,标志着我国政治文明的重大发展,体现出现代民主自治的特征。所以说,不断扩大政治参与,就是在不断发展我国现代政治。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深水期和攻坚期,处于社会的深刻转型时期,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各种利益分配及利益取向也出现不同的分化。大学生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公民群体,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也是我国未来的希望,更能够推动我国民主自治,进而推动我国政治发展。现如今,大学生群体的政治参与的态度、深度,政治践履的实践方法和参与方法等,对中国未来政治的发展有着深刻影响。因此,研究转型期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意义深远。本文首先分析现阶段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现实情况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以网络舆情的博兴为背景,对这些问题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进而对大学生政治参与的途径进行深入探讨,提高大学生的积极性,并有效地构建当代大学生的主体价值理念。

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解析

自上世纪互联网诞生以来,网络的触角已经延伸到人类生活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等各个领域,特别是近几年随着自媒体的发展,网络已经不再仅仅是当初发明的用途和意义,已经渗透到我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每个人的工作和生活都深受这张“蜘蛛网”的影响。现阶段经济发展全球化,世界文明也在无线发展,网络发展的速度也非常之快,并发展成为社会中全新的文化话语权。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市场的统一程度要求较高,更要求出现文化生长与整合的范式,其首先表现为社会整体性概念,而不再是简单地转换个人。随着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的文化在价值层面的转换也体现出来。作为一种公共性的价值存在,网络社会体现出其特有的文化特征:首先,网络社会是语言符号系统的一种,是广大网络公民交流互动的平台;其次,网络社会存在很多次生品,且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包括各种软件、文本以及声像等等;再次,网络的一些基本假设直接影响着网络价值的形成。不管是从组织形式来看,还是从功能方面来看,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的差别都比较大,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现实社会的某些方面,其不能反映现实社会的某些地域特征,但却是一个存在于现实外的数字化“拟真空间”,其并不是真正的现实,而是虚拟的社会,是对现实社会的一种反映。对于网络空间来说,其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缺乏物质实体,网络空间是人们预设的“不在场”的暧昧的“承诺”。网络空间是一个共同体,其体现着巨大的价值,由多个节点互相联结在一起,而在网络空间的个人就是其中的节点,彼此之间通过多种多样的语言与符号来交流各项信息,形成各个群体之间、各个人之间沟通与交流的网络,形成独特的公共交往景观。

二、互联网技术对民主政治的影响

进入21世纪以来,网络信息技术正逐渐成为民众最为重要的民主参与手段和工具,对于人们快速享有网络民主的信息时代有着重要意义。网络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互动结构和参与结构,也改变了信息的占有与分配格局,为参与式民主拓展了更加广阔的空间。民众有了更加畅通的网络言路渠道,使得民众在参与国家政治时体现出更大的热诚和能力,民众通过网络的迅速串联,聚合成为强大的舆论力量,对民主政治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和促进作用。若要界定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科学内涵,首先就是要深入分析政治参与的内涵。

我们通常所说的政治参与是指一般的公民能够通过合法的途径来参与国家政治,并对政治管理行为能够造成一定的影响。公民要行使民主自主的权利,也需要通过政治参与来实现,其也体现了国家与公民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更说明了双方的责任关系。我国大学生高度关注和重视国家的发展,有自己的态度和认识,也形成了大学生群体的判断力,需要通过政治参与来表达。在校学习阶段,大学生尚未步入社会,其参与国家政治的行为体现出一定的特征。因此,要对大学生参与国家政治的行为进行研究,不能仅仅分析其行为,更要对他们参与政治的意识进行分析,两者融合在一起才能深入分析其特征。

大学生这一群体普遍知识水平都较高,参与国家政治不仅能够促进国家民主政治的发展,也有利于大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更能够有利于我国社会稳定。首先,从个人的角度而言,大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合法、有序的政治参与是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和目标之一。第二,从国家层面来看,大学生是推动我国政治民主进步的重要力量之一,大学生合法、有序的政治参与有助于推动我国民众政治民主化进程。第三,从社会层面来看,为大学生提供开放轻松的社会氛围,让其能够有序合法地参与国家政治,不仅能够有利于维护学校秩序,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三、互联网技术对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影响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同时也为我国带来了更加轻松和谐的政治环境,我国公民不管是在价值取向方面,还是在思想观念方面,都有了相应的改变。在这样的形势下,我国大学生的国家政治参与行为也体现出其独有的特色。首先,政治参与意识总体增强,但参与动机功利化倾向突出。其次,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更加理性,但是在认知与行为方面存在着脱节现象。再者,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形式更加丰富多样,体现出个性化的特点,但是通过制度外的途径参与政治的现象也愈加增多。目前互联网技术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很多大学生都通过网络舆论来影响我国政治,也就是大家所说的“网络政治”。然而网络政治也有双面性,存在利弊双方,一方面能够让大学生利用虚拟的网络自由表达自己的政治看法,在一定程度上对国家的政府进行监督,另一方面大学生这种政治态度的自我表达本身缺乏约束和制约,致使部分大学生表达错误或者是激进的政治言论,无法确保网络政治参与的秩序。

针对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种种特征,在对其进行评价时不能仅仅用好坏来评定,每种特征都存在利弊两方面,关键是我们能否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对大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行为予以引导和规范。

首先,政府要主动加强其工作职能的网络信息普遍化,网络逐步成为政府工作的工具和窗口。重点是要通过新媒体技术加强政府网络公众平台的可参与性建设,通过提供信息交互类交流和服务,实现在线互动服务,努力促进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互动行为,便于公众参与到政府管理中来。政府和群众需要通过有效的渠道来进行互动,不能通过制度以外的途径来沟通与交流,这样才能减少政治冲突和矛盾的发生,确保我国政治发展能够更加稳定。

其次,网络政治参与立法工作要加快。总的说来,我国互联网发展拥有较为宽松和谐的环境,网络参与者的素质也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在同步提高。但是,作为一个服务人类社会群体的技术产物,我们不能任由网络自由无拘束发展,因为不受规范的自由就会有可能走到它的对立面。加强网络法律体系的建设,既是对参与者的约束,也是对参与者的力的保护,能明确规定网络功能的利用,明确各方的权利与义务,规范大学生能够有序参与国家政治,让其能够通过有序法制的途径来参与网络政治,同时要能够保证大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自我利益,为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提供法律保障。

再次,网络的伦理规范体系必须要得到健全和完善。在虚拟空间中,人们所承担的社会角色和所肩负的道德责任,都与现实空间中有着很大的差别,这个空间的优点即是便于人们以平等的身份进行交往,变得更加自由和轻松。但是在虚拟空间中极易出现道德和法律无序的状态。我们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在互联网上的主导地位,同时更要在大学生中开展广泛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客观、理性、辩证地运用网络技术,将诚实、平等、公正、守法的网络理念贯彻到底,在一定程度上约束网络舆情的表达,让大学生能够积极合法地参与国家政治,确保其能够有序融入到公共生活中去。

最后,和谐的网络政治文化的构建也必不可少。随着网络群体参与者的不断扩大,近年来由于缺乏相关部门权威信息的发布,以及及时、准确的信息沟通与交流,尤其是青年群体极易对一些不良的网络舆论导向失去选择能力和判断能力,以至于盲目跟风,引发一些不良的舆论效应。互联网技术具有很多特征,包括便捷性以及开放性等等,这些特征使得网络中存在的一些文化互相交融和激荡,不同文化间的碰撞使得先进文化尤其明显,并能够起到模范作用,使得我国的政治文化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在利用网络对公众进行教育时,我们要认识到网络技术的这些特点,包括交流气氛轻松、网络信息丰富,使网络政治文化朝着有利于我们社会和谐、青年群体健康成长的方向发展。

从前文的分析来看,本文虽只是在总体上描述了大学生政治参与的一些特征以及发展态势,而对在某些特定时期或者是针对于某些特别的政治事件而体现出来的其他特征不能予以正确描述。但总的来说不管是对于网络民主政治的发展还是政府的相关决策,这些针对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态势性发展特征的认识仍然极为重要,其意味着我国政治参与的信息处于上升期,而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机制也在不断完善和健全。(作者系陕西师范大学 理工科基础教学部)

参考文献:

[1] 莫楠,傅义强.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视域下的政府公信力提升路径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3(8).

[2] 温佳豪,张敏.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概念内涵及特点探析[J].科技信息,2012(29).

[3] 常泓,侯赞华.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与高校稳定[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9(11).

[4] 李永洪,赵小春.新时期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基本特点浅析[J].现代农业,2013(11). 

分享到:
(责编:张惠丹(传媒)、宋心蕊)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