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P供图
日前,著名的网络小说《吞噬星空》出版了漫画版,和这本小说在互联网上得到追捧一样,漫画版《吞噬星空》也销售良好,这恰好证实了一个现象:好的作品延伸到其他领域,取得成功的几率极大。因为,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认知,大致是相同的。
当然也有例外的时候,比如日本漫画家藤子·F·不二雄创作的著名漫画作品《哆啦A梦》。日前,“100哆啦A梦秘密道具展”在各地展出,有地方媒体发表文章,质疑称“哆啦A梦”的漫画形象“背后隐含着极强的政治意义”,呼吁“国人不能盲目追寻‘哆啦A梦’”。有网友笑称,“哆啦A梦”被“围剿”了。
这样一只来自22世纪的未来机器猫,怎么就被赋予了别样含义?对此,文学批评家李敬泽、谢有顺等直言,这是文化不自信的表现。如果我们也拥有强大的动漫符号,就不会对“区区一只猫”表现得如此敏感。如果我们能创作出备受孩子喜爱的动漫作品,就不用对青少年看什么如此担心。因此,我们应对国外动漫形象深入人心抱有放松心态的同时,要更努力地创造出能承载中国人想象力与情感寄托的动漫形象。
《吞噬星空》这样的小说改编为漫画版后为什么能成功?那是因为小说本身就充满想象力。网络文学虽然一直有粗制滥造之嫌,但其在想象力解放方面所做的尝试,是对汉语写作的一次修复。当动漫影像作品迟迟无法得到质的提升,网络文学便充当了动漫形象的灵感来源。动漫界或许应该换个思路:暂时放弃原创,把网络小说当成产业链源头,迅速解决创作窘迫的局面。
近年来,我国受众耳熟能详的动漫,一个是《喜羊羊与灰太狼》,一个是《熊出没》。这两个主要由影视产品推广的动漫形象系列及其衍生品,已经遍布包括我国乡镇、村一级的地方。这个年代所有的中国孩子,是看着它们长大的。但它们的热播,却并没有引来掌声,反而让家长产生担忧。
以这两个系列的动漫作品为代表,显示出国产动漫创作的共同弊病:其一,缺乏想象力。想象力是动漫作品的生命,没有想象力的动漫作品,只能是创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拙劣复制。优秀的想象力是可以上天入地的,同时也受故事合理性的约束,能满足观众暂时脱离现实生活沉重的情感需求,又能启发观众对生活未知一面进行探索。
其二,创作懒惰。如果说早期剧集还有点创新的话,那么到后期的作品,则沦为简单的自我山寨,动漫人物的语言与行为枯燥无味,系列故事既没有连续性,也没有拓展性。单集故事没有鲜明的创意,只能靠角色愚蠢的言行来吸引小朋友的关注,根本与小朋友的情商无法拼配。久而久之,甚至会对儿童产生不良影响。
其三,世界观狭隘。着迷于一粟一米的得失,在视野与眼界方面无法放得长远,没有人文力量作为内在支撑,不能产生强烈的代入感。情怀的缺失、文化的匮乏,让这些动漫形象一直拘于坐井观天的状态。
很难想象,一些远算不上优秀的动漫作品,能够具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力。当然这和文化环境也有关系,人们对于精神食粮的粗鄙化,并没有什么防备心。成人世界对文艺产品的消费,也缺乏严谨、挑剔的眼光。在这样的背景下,单单要求动漫作品走精致路线,是太不现实的。但是要考虑到,动漫作品本身存在的价值,就是净化人们的心灵,去倡导、引领一些纯真的东西,来洗涤观众的眼睛。所以,对动漫作品的要求更高是合理的,动漫作品的粗制滥造,尤其令人难忍。
对待动漫形象,一直有一个误区。大家会觉得,动漫是小孩子看的玩意,只要儿童能觉得开心就好。这个观点忽略了一个问题:儿童是没有选择能力的,他们只会被动地接受。所以,真正经典的动漫形象,一定得是“全民偶像”,即孩子们喜欢,大人也喜欢,动漫形象所包含的文化意味、娱乐价值以及价值观,是适合所有人群的。只有满足这个条件的动漫形象,才经得起时间的磨练。
如何制造动漫的“全民偶像”?这要从我们的文化根子上去寻找,我们有数不胜数的古典名著、神话传说,这是催生动漫形象的文化宝库,好莱坞只是拿走了一个熊猫的形象,就制造出了在全球范围内受欢迎的《功夫熊猫》,为什么我们的创作者就不能从中汲取经验,从浩如烟海的神话英雄谱系当中,提炼出足以匹敌“哆啦A梦”的形象?
或者,重新创造更具现代性的动漫形象也可以。但这需要创作者沉下心来,多揣摩人们当下的心态,赋予新创作的动漫形象以丰富的活力,让它们的性格更具有未来性。如果缺乏这种能力,只能说动漫创作界还未曾拥有真正优秀的作者。
创造动漫“全民偶像”,还需要完整的、精致的产业链开发,以优质版权为核心,在电影、电视剧、游戏、图书、衍生产品等多方面,进行系统地创作与生产。之所以强调“精致”,是因为只有多线产品达到同一品质,动漫形象的号召力才会被全部调动起来,人们才会在情感上更快、更深地产生认同感、自豪感。这样的动漫形象才能成为“国家符号”、“文化符号”。
让动漫“全民偶像”从文字、卡片、设计图,变成“有血有肉”的民族代言人,需要站在更高的创作高度,也需要通过市场催化。为了鼓励创作,国家对动漫产业出台了有力的扶持政策,对动漫产业园、动漫作品等,均有资金补贴、税收等方面的帮助。按说这应带来动漫创作硬件上的提升和部分软件方面的优化,但实际效果却并不理想。《熊出没》的出品方“华强文化”,多年来连获政府补贴超过40亿元,这个消息被报道后引起舆论批评,认为如此巨额的补贴,却只创作出来《熊出没》这等质量的作品,“性价比很低”。
那么,在政策扶持保持不变的前提下,是不是更要重视对创作人才的重视和对创作思维的鼓励?人才是动漫制作的核心,没有人才在创作思维方面的突破,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的“劳者多得”,那么动漫产业带来的利润,只能落到运营企业的手里。只有动漫产业的核心驱动力被点燃,才能打造出动漫“全民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