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当下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是人才培养的有力保障,而影视传播类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是个关键点。本文以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影视传播实验教学中心在教学理念下的改革与创新为例,阐述了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人才培养;实验教学体系;创新与保障
我们知道,人才培养是高等院校的三大功能之首。围绕着高等教育职能的定位,历来教育家们曾对大学的办学理念有多种观点:从英国纽曼的知识传授的功能,到德国洪堡的研究功能,再到美国科尔的“多目标、多功能、多目的、多灵魂的特点”。伴随着这三种办学理念出现了教学型大学、研究型大学和综合型大学,我国高校目前正逐渐地向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发展。有什么样的定位就有什么样的教育体系,那么就人才培养而言,什么样的教育体系才是科学合理的呢?
一、实验教学体系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
高等院校的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它必须以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理论为依据,以科学的教育体系来支撑。人才培养靠的是两套体系,一是课堂教学体系,二是实验教学体系[1]。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实践和探索也越来越多,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培养创新能力要求我们加以深入细致的考量,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培养模式,很难培养学生养成不拘泥于条条框框、不懈追求、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很难将创新精神培养成一种长期习惯。
实践证明,只有在教学实践中把这两套体系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落实到创新能力的培养上来,而实验教学体系在人才培养中承担了至关重要的一面,是人才培养的有力保障。近几年来,在十一五“质量工程”的政策推动下,教育部于2007年起批准建设了百家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对于实践教育和实验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给予了充分肯定。由此可见,实验教学体系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
二、科学合理的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
作为一所影视传播类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必须从影视传播职业岗位要求出发,从行业人才培养规律入手,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将“学做”有机结合[2],将实训理念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注重理论基础的“实用性”,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目标模式的实现,把教学实验实践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构建与理论教学相互渗透、相互衔接的、与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的实验教学体系,才能保证整体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一个科学合理的实验教学体系的确立应遵循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即须经历由“专业认知——课内实训——创作实践——毕业实习”四个阶段。
1.专业认知。专业认知旨在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加强学生对专业的感性认识。通过组织新生进行专业介绍、参观实验室、与老生座谈以及对相关专业毕业作品的观摩等活动,让学生了解与感受本专业的职业特点、工作内容及能力要求,让学生对自己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岗位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有清晰的整体的认识,明确将要从事的工作需要具备的知识与技能,明确专业学习的目的以及内容,以初步形成对专业的感性认识,也即专业认知阶段。
2.课内实训。此阶段为从理论到实践的初级阶段。实训主要包括课内实训和课外实训。课内实训即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依照实验指导书,完成相应的实验内容。教师在进行专业基本理论传授的同时,注重学生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将实训贯穿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边学习边进行专业实践,即课内实验。实训大纲在制订时,要依据行业发展的要求,坚持理论适度超前、能力与行业同步的课程设置原则;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教学理念,规划及构建基本满足影视传播行业需求的、较为完整的专业体系和课程体系,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奠定基础。
3.创作实践。创作实践阶段即进行课外实训及技能提高检验的阶段。要依托实验制作中心、学生活动中心、大学生实践平台等校内实训基地,在开放自主的环境中完成课外的练习内容。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课外自主创作活动,支持学生参加社会上举办的各种比赛,以赛代训,在创作实践中课内实训的技能得到了锻炼和巩固,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此外,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中,力求体现真实的职业环境,强调实训项目的应用性和操作的规范性,提高实训过程的知识和科技含量,使其保持与行业实际水平基本同步,形成较为完整的校内实训体系。在校外实训基地教师与行业一线的专家共同指导学生,促使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有效地应用于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发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反馈到下一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同时学生将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带回到课堂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这一阶段的实训,既可以使学生检验过去的学习情况,提高技能,又可以使其对照实际,发现差距,有针对性地完成学习任务。
4.毕业实习。毕业实习是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也是学生就业前的重要环节。安排学生在广播影视行业一线进行毕业实习,通过体验式实战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学习、锻炼和提高。对学生毕业实习要有明确的要求,最终完成毕业论文和毕业答辩。通过毕业实习,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和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团结协作的职业适应能力,缩短了学生从学校到社会的适应期,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学生零距离就业提供了保障,是实验教学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也是人才培养中必须实施的一步。
三、教学理念下的改革与创新
1.影视传播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基础。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影视传播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是一次教学理念下的改革与创新。早在影视传播实验中心成立之初,中心根据影视传播学科的专业特点,坚持艺术技术结合,培养具有人文精神、艺术素养、实务技能的影视和传播复合型人才的教育目标,提出了 “融汇艺术技术,锤炼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理念。由此形成了实验中心的实验教学定位,即“立足本科生教学,拓展研究生教学,辐射社会影视传播人才的培养;把教学实践环节作为艺术技术结合的切入点,在教学中把理论教学和实验实践教学多重穿插、有机结合,让学生从实验走向实践,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展实践实验教学”。
2.影视传播实验教学体系的内容与特点。影视传播实验教学体系由实验教学理念、实验教学模式、实验教学与管理机制、实验教学硬件平台建设四个部分构成,其中实验教学理念是灵魂,实验教学模式是核心,实验教学与管理机制是支撑,实验教学硬件平台建设是基础。其特点体现在“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展实验实践教学”的模式上,在创建的过程中,我们始终把多层次全方位地展开实验实践教学的特点渗透在各个部分中。所谓多层次就是从实验课程设置、实验项目安排、实验课程分类、实验设备配置几个方面进行分层次的合理配置。所谓全方位就是课内课外、校内校外,通过不同的渠道和环节促使学生在具备相应基础和条件的前提下,挖掘、开发和张扬其自身的潜质与能力,同时也提供了一条从实验到实践、基本技能培养与创新能力提高的成才途径(如表1、表2所示)。
表1 多层次实验教学结构
层次一 层次二 层次三
实验课程设置 专业基础实验 专业实验 实习/各类实践
实验项目安排 验证型/综合型 综合型/设计型 研究/创新型
实验课程分类 专业必修课 专业选修课 计划/课外实践环节
实验设备配置 普通配置 准专业配置 专业配置
表2 全方位实验实践教学结构
实验实践教学内容
第一课堂 全部课程中的实验项目
第二课堂 夏季短学期课程实习 校内外专业实习基地
第三课堂 学生创新实践平台 自主项目 学生课余社团
3.影视传播实验教学体系构建要件。(1)成立实验实践教学指导委员会,进行决策性的引导成立由学科带头人为主的学院实验实践教学指导委员会,对实验教学中的人才培养方向、专业发展目标、实验教学改革思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等重大发展思路和规划进行决策与引导。不仅使实验教学中心的发展与学院学科发展紧密结合,同时也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联系更加紧密,真正做到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互支撑、相互依赖和相互促进的有机结合。(2)专业教师全过程和全方位地参与实验实践环节。影视传播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但影视传播人才的培养并非是职业教育,根据专业的特点,除非是专门的实习环节,我们一般不对实验独立设课,而是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和相融,要求专业教师参与实验教学,参与实验项目和实验室建设。实验室主任(兼职)由相关学科带头人或专业骨干教师担任,实验室主任负责实验室的发展规划、学科方向和改革方案的制定,对实验室的建设起了主导和决定性地作用;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专职)负责实验室的日常管理。专业课主讲教师直接负责实验指导等实验教学环节,一些教师将部分或全部实验性强的课程开设在实验室,还亲自动手制作了多媒体实验教学课件,交互性强,教学效率高,理顺了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的关系,使两者有机结合,较好地解决了理论教学与实验两张皮的问题。(3)实验中心空间与时间全方位地弹性开放。作为学生社团相关的专业实践活动、竞赛项目、课外实践作业和学生自我选题提供实践和制作基地,实验中心对学生实现空间与时间全方位地弹性开放,所谓弹性开放,是指除了固定一定的课外时间开放一部分综合实验室外,对任何实验室空间和时间的课外制作要求,经过学生预约申请后,可提供开放,这样既能为学生提供课外实践的支持,又能提高管理效率,改变了守株待兔式的开放方式。(4)建立学生创新实践平台。为主动地引导学生从课内到课外、从学校到社会、从实验到实践,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建立了六个学生创新实践平台,分别是全媒体应用与发展基地、新媒体创意实践平台、会展研究性学习实践基地、影视学子创新实践中心、新闻学子报刊编辑实践平台、广告学子创意设计工作室。实践平台帮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实现其创意力量的释放和执行能力的提高。(5)建立学生实践的国际交流和展示平台。为了更好地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这种实验教学体系还延伸至国际交流。已与美国夏威夷电影节、中国上海电影节、新西兰亚洲电影节以及多所国外大学先后签约,建设稳定的大学生交流展示平台。(6)建立与实验教学结合的管理机制。在专业教师加入实践环节后,中心也与之对应地建立了有效的管理机制,并与学院政策配套,建立了实验教学的考核机制。对实验队伍建设与管理方面,采取引入竞争与激励机制,设立技术总监和技术主管等实验技术岗位,实行实验技术人员分档考评制度等有效的实验技术岗位管理新模式。
四、影视传播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对人才培养的保障作用
几年来,把教学实践环节作为艺术技术结合的切入点,在教学中把理论教学和实验实践教学多重穿插、有机结合,让学生从练习到创作、从作业到作品、实验走向实践,真正地使影视传播实验中心成为“课内的实验平台,课外的实践基地;创新精神的成长摇篮,综合素质的锤炼熔炉”。实践证明,影视传播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是影视传播人才培养的有力保障。
1.完善的实验教学与管理机制是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保障。建立完善的实验教学与管理机制,发挥其在实验教学体系中的核心作用,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管理平台,采取自主选课、共享实验教学网络资源、多样化的考试考核评定方法等教学手段;同时,修订教学计划、实验教学大纲和实验教材建设,及时更新实验指导书和教学课件,保证了实验教学的正常运行。
2.功能配置合理、结构相对完整的实验教学硬件平台是人才培养中的基础。目前共建有3大实验平台,6个学生创新实践平台及各类专业实验室30个,形成了一个功能配置合理,结构相对完整的实验教学硬件平台,满足了从基础实验、专业实验到科研与社会应用实践的教学要求,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重要途径,同时在学科建设与教学科研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3.众多的实验教学成果是人才培养成效的反映。根据影视传播类课程的特点和教学要求,大多课程都有大量的学生课外作业,这就要求采用开放式的实验教学平台,从时间、设备、场地和内容全方位地开放,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教学格局;根据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采用自主型实验教学平台,实验课题、项目内容、方法和设备能自主选择,充分调动了学生创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创作出更多更优秀的作品来。实践证明,这种全新的模式广受师生欢迎,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得到了极好的检验,充分反映了我们的实验教学体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有效性。
5.技术培训认证项目的设立拓展了人才培养的空间。技术培训认证既提高了学生的实务技能和专业水平,同时学生在就业时除了毕业证之外,还多具备了一个专业技能认证书,从而大大增强了就业竞争力。用于影视特技人才的培养,起到了较强的辐射社会作用,有相当一批本校的大四学生参加培训,锤炼了应用能力,使得他们带着专业上岗证走向社会。
五、结 语
影视传播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是一个复杂且关键的系统工程,它是影视传播人才培养的有力保障。人才与人才培养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要明确人才培养不仅仅是满足于使学生获得知识,而更主要是指导学生学会获得知识,学会运用知识,学会发现问题,去发明,去创新[3]。构建影视传播实验教学体系不是教育内容的简单增减、方法的改进和教学制度的改革调整,而是要对现有教育结构和功能进行重新构筑,建立符合影视传播类院校发展的、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教育教学创新体系,将现代的教学观念、创新的教育思维贯穿其中的每个环节,使教育创新和人才培养真正有实施的内源、动力和保障。
参考文献:
[1] 王蓉晖.构建影视传媒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思路[J].新闻界,2006(6).
[2] 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2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
[3] 康利.关于研究型大学高素质创造性人才培养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1(3).
(作者系上海大学 影视艺术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