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4年·第10期

新媒体时代传媒专业供需矛盾分析及破解路径

朱  尉 王益勋 

2014年10月09日16:25    来源:今传媒    手机看新闻

摘 要:近年来,传媒行业就业问题成为社会探讨的热门话题。学校培养什么样的学生,社会又需要什么类型的人才,一直是传媒行业发展经久不衰的话题之一。 因此,针对这一热门话题,结合学校、学生、社会以及用人单位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深入分析,实际调查,理论探讨等过程,从而得出相关结论。以期对传媒类学子在今后的学习以及就业问题上能有所帮助。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传媒专业;供需矛盾;破解路径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新时代,随着信息时代不断的发展,媒体传播的形式也在不断的发展与革新[1]。在我国,传媒形式的多元化以及传媒行业高歌猛进的发展,使得传媒专业在近年来备受广大学生以及家长们的喜爱,成为大学里较为热门的专业之一。但是,随着我国近些年的发展,高校不断的扩招以及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普及化的发展。开设此类传媒专业的学校越来越多,学生的基数也不断壮大。因此,传媒类学生在就业问题上,供大于求的现象愈加明显。根据相关数据显示,传媒专业对口就业率低、就业选择多样化,在国内传媒业较为发达的北京、上海等地,传媒专业毕业生就业对口单位的比例逐年下降,对口就业率也呈逐年下降趋势。如某大学新闻专业毕业生从2010~2013年的媒体就业率分别为30%、25%、23%、21%。而在2011年度主要本科专业失业率排行榜的调查中,动画属于传媒专业的领域,失业率达到12.6%,排名第八。特别是在半年内离职率较高的主要本科专业排行榜中,前三位依次为动画(37%)、艺术设计(37%),广播电视编导(37%),这三个专业中的动画与广播电视编导是传媒专业的主体。所以,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传媒行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又成为了行业内的一大难题。

由于当前我国传媒市场人才的需求处于相对的饱和状态,学生的自身综合能力以及用人单位的严苛要求成为新的传媒学子能否找到工作的重要制约因素。在就业问的题上,往往会出现学生毕业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用人单位却找不到合适的用人对象。这种两难的尴尬局面是如何造成的呢?下面,就让我们分别从学校培养以及社会需求这两个方面进行全面分析。

一、传统教育模式下传媒院校学校培养学生现状分析

何为传统教育模式?传统教育模式是指,老师使用最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授。例如,老师进行口述学生记录,亦或者是老师利用板书学生课堂抄写,课后学习等方法进行教与学的一个过程。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老师所扮演的角色是传道授业,而学生只靠听与记录进行学习,很少能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去。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参与感,同时缺少实践积累的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也不会太明晰,从而形成了单一的理论型传媒人才。

对于传媒专业的学生来说,动手操作能力尤为重要。但是,目前一些传媒院校还使用传统的教育方法进行教学,并且在课程的设置上,理论课程远远大于实践课程。实践课程少之又少,这是很不科学的。再加之部分学校相关硬件设施不达标,让学生们一直向往的实践课化为泡影,学生们的动手能力也自然变差。此类学校只注重文化理论课程的学习,却忽略了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诸如此类学校毕业的学生们,他们一旦步入社会,就会发现社会上人才的需求和自身的能力不相符,而他们所掌握知识较为单一,很难达到用人单位所提出的任职要求。所以,这也是造成很多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之一。

二、新媒体时代下传媒专业人才类型社会需求分析

新媒体时代下,传媒人才能否顺利就职,成为广大学子以及家长们的热门话题。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2013年在某地举办的大型招聘会中,传媒类应聘成功的数量较少仅仅达到23%。一位业内资深人士分析道,“2013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699万,是高校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一年。2014年有毕业生727万人,加上2013年尚未就业的大学生, 2014年大学生就业形势仍难好转。大批量扩招的结果导致传媒专业的毕业生总量较大,而按照用人单位的要求,能招之即能用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太少”。这充分的说明,在我国绝大多数传媒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能直接就业的换句话说就是符合用人单位提出要求的应聘者少之又少。是什么造成的这种原因呢?毫无疑问是相关传媒院校只重视理论教学,直接或间接的忽略了实践教学。这类学校毕业的学生,如果没有自身加强实践学习。绝大多数都是纸上谈兵类型的,没有真正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技能。这也就是学校教学与社会实际相互脱节,便造成一方面求职者费尽力气找不到合适自己的工作,另一方面用人单位花尽心思却找不到合适的用人对象两难的尴尬局面。

三、应对策略

1.学生角度

首先,要提高思想认知水平,给自己一个明确的目标与定位。当代传媒学子大多都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以及对自身的能力没有一个很好的认识与定位。人们常说有了目标与定位才能飞得更高走得更远。但是,就目前在校学生心理调查发现。部分学生盲目乐观,眼高手低。他们对社会的发展现状以及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式知之甚少。近年来毕业生们几乎都出现过类似的问题,在经历了毕业后找工作的一次次碰壁,才使他们觉醒。在学校期间,他们只局限于学校这个小圈子,没有很好地呼吸外界的新鲜空气。他们不清楚自己的能力在社会中能否立足,同时也不清楚社会用人单位究竟需要的是什么类型的人才。所以,这也是造成现在毕业生找工作屡屡碰壁的主要原因之一。那么,针对这一点,我们提出的解决方案是。第一,当代传媒学子要从自身出发,要充分的认识自身的优点与不足之处,扬长避短。第二,要立足社会实际,提高自身的思想认知水平,作为未来的传媒人更要放眼世界,多看,多听,多学习,多与社会接触。只有这样,给自己一个明确的目标与定位,为之奋斗,才会成功。

其次,要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提高个人创新能力。我们尝试在百度里输入“创新意识培养”这个词条,我们会发现在0.001秒之内,共搜出相关网页5000多万条。北京大学校长助理兼教务处处长庞思勤老师用这个例子充分的说明了现在创新意识的培养对于人才未来的培养是多么的重要。还有,据相关统计,我国在校大学生居世界首位,而毕业的大学生找不到合适自己的工作,相反失业率也居世界首位。这组数据普遍反映出,学生自主创新的意识不高,自主创新的能力也较差。这也充分地说明创新能力对于大学生提高自身能力的重要性。对于传媒学生来说,自主创新意识以及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相当的重要。在信息社会的当下,传媒发展日新月异,作为一个传媒人,或者即将从事传媒行业的学子们,必须要具备自主创新意识的养成,以及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要始终保持自主创新精神,与时俱进。走在科技创新的前沿。这样才能提高自身的综合水平,步入社会才有更大竞争能力。

最后,要强化书本知识加强自身的动手能力。当代大学生在学校里如果只是一味的学习书本上的知识,那是远远不够的。书本上更多的是理论知识,对于传媒专业,更多的是需要有很好的动手能力。再者,传媒专业更多的是需要实践性人才,这也是告诫学生们千万不能纸上谈兵。就是要求学生们要充分了解社会动态,培养动手能力,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尽可能多的参与到与传媒专业相关的各种活动中去。毕竟在课堂上听老师讲与自己在课后参加相关实践活动,一个为被动接受一个为主动探索,知识的掌握程度是不一样的。据相关专家测试统计得出结论,学生们主动探索得来的知识在大脑中记忆存留的时间更久,会让学生们记忆深刻更加容易接受。显而易见,动手能力越强的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的速度越快,在实践中提高的越多。所以,古人言“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学校角度

首先,建设高水平的师资力量,多元化教师队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温家宝总理曾说过:“提高教育质量靠什么,关键靠教师,靠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做教师,一定要以德为先”。要培养出适应社会建设需要的具有复合型能力的合格大学生,要想提高院校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自身水平,教师队伍与师资力量非常关键[2]。对于传媒专业来说,学校对于教师队伍的建设不仅仅要靠本校的教师来组建,而是,要打造多元化的教师教学队伍。例如,传媒院校可以邀请一些实践经验丰富,拥有较长时间相关传媒经验的电视台记者,报社编辑,以及影视工作者等等,聘请他们为客座教授,来学校为传媒学子开展座谈会、学术报告等活动,交流他们的从业经验以及心得体会。这样,学生们就可以获得更多书本以外的宝贵知识。这对于传媒学子的学习以及今后步入工作岗位后都有很大的意义与价值。所以,组建一支高水平,多元化的教师队伍对于传媒院校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学生的提高也是有很大帮助的。

其次,及时引进先进教学设备,为实践充分准备。教学设备是辅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开展学习与实践的重要保障。对于传媒类专业来说,教学设备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元素。有了教学设备学生们才能更好的通过实践学习。信息时代日新月异的发展,教学设备也在不断的发展革新。例如,摄像机,剪辑机,非线性编辑软件等等,都在推陈出新。但是,目前传媒类院校的普遍状况是,实验教学资金投入较少。设备及其缺少或实验教学设备达不到社会普遍要求。试想一下,由于教学设备缺少,学生在学校不能经常使用教学设备,或者是教学设备过于陈旧与社会一般单位使用的不能接轨,这样的学生毕业后也会很难找到工作的。所以,相关传媒教学院校,应注重的教学设备的数量与质量,加大教学设备的资金投入。要做到及时更新,及时补充。只有学生们更多的掌握了各种实验设备,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这样才能培养出全面的高水平人才。

最后,加强学生能力发展,培育良好专业素质。一个学生综合能力的好坏决定着这个学生未来的前途与命运。对传媒学生,未来的传媒人来说,要想立足社会,光靠书本上学习来的知识是不够的。一个优秀的,合格的传媒人即要有渊博的知识,又必须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以及较高的专业素养。那么,如何才能够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以及良好的专业素养呢?笔者认为,这不仅仅需要学生们自身的不断学习以及不懈努力,更重要的是学校,教师能够有正确的教育措施以及良好的引导方法。其一,鼓励学生们进行学术创新,多读、多写学术性论文,教师们要积极配合指导学生。其二,鼓励学生们进行专业创作,传媒专业的分支很多,老师们要悉心教导学生们多进行与专业相关的创作,在创作中学习并提高。其三,多为学生们创造实践机会,让学生们能够多与社会接触,更多地参与到一些社会活动当中,在社会活动中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宝贵的社会经验。只有通过这样,学生们才能学习到很多书本以外的知识,同时学生的专业能力以及专业素养也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3.社会角度

首先,加强单位合作,培养优秀人才。人才交流往往是提高人才综合能力的有效措施。在人才交流方面,教育部门要首当其冲,教做好牵线带头作用,鼓励及推广单位之间的交流合作。其具体方案有:其一,学校可与各个学校之间互相合作。例如,不同的高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特色,高校之间可以互派优秀学生定期交流学习,取长补短,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其二,学校可与电视台互相合作。例如,学校定期向电视台输送学生,让学生参与到电视台的整个运作过程中,进行挂职锻炼。这样,学生们就能更清晰的看到今后职业的蓝图,丰富实践经验。其三,学校可与相关传媒产业单位合作。例如,与相关传媒单位签订人才交流合作协议,定期让学生参观考察学习,也可以让各单位相关从业者来学校进行讲座教育。这样一来,使学校与各个单位形成一个完整的人才交流链。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的综合能力就会大大增加。

其次,提高就业比例,鼓励自主创业。党的十七大文件中明确指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这充分的说明,国家对大学生就业问题十分重视。作为传媒专业毕业的大学生们来说,人员缺口已经接近饱和状态。就业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这除了毕业生们积极寻找合适自己的工作之外。政府和社会各个相关部门应该积极为待就业的学子们寻找就业机会以及推出相应措施帮助与引导毕业生们就业。对于那些仍未就业的毕业生们,政府与相关单位应及时出台相应政策,鼓励毕业生们自主创业。这样一来,在政府的牵头下,使得传媒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得到相应的缓解。

总而言之,就传媒专业来讲,目前我国的就业问题普便较为困难。学生,学校,社会形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整体。每一个部分都是决定传媒专业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的关键。所以,本文从学生个人到学校培养再到社会发展进行了系统的深入探讨与理论分析。得出相应结论,在这个系统中,每一个环节都必不可少,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只有将这三个方面综合起来,认真学习,刻苦钻研。传媒专业才能更好的发展,传媒专业就业的问题才能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1] 乔健.面对新媒体时代[J].工会博览,2013(9).

[2] 申功璋.改革机制,建设高校高水平师资队伍——学习温总理讲话《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的体会与建议[J].中国教育,2009(3).

[3] 张智华.浅析当前我国新闻传播学专业的发展现状[J].新闻世界,2013(6).

[4] 崔保国.2014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作者系陕西师范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

分享到:
(责编:张惠丹(实习生)、宋心蕊)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