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国内广电纷纷探索制播分离和产业转型改革的当下,灿星节目制作公司的成长路径和创新方式具备参考和启示意义。本文以灿星的王牌节目《中国好声音》、《中国达人秀》等为例,分析了“灿星系”节目的制作特点,剖析了灿星的产业经营模式,希望借鉴灿星的成功经验,给予传统电视改革与创新的方向建议。
【关键词】 灿星;节目制作;经营模式;制播分离;产业改革
《中国好声音》第三季正在浙江卫视热播,加上今年新推出的《中国好歌曲》、《出彩中国人》、《中国好舞蹈》三档热门节目,“灿星系”(以下简称“灿星”)在2014年势头不减。一家新成立的社会公司,缘何在短短三年间,迅速成长为国内最炙手可热的制作力量?在国内广电纷纷探索制播分离和产业转型改革的当下,对灿星成长路径和创新方式的研究更具实际价值和启示意义。
一、灿星节目制作特点梳理
回顾灿星近几年出品过的成功节目,从《中国达人秀》到《出彩中国人》,从《中国好声音》到《中国好歌曲》,从《舞林争霸》到《中国好舞蹈》以及《舞出我人生》,它们除了在收视上有出色表现外,还在节目制作方面逐渐形成一些彼此相互影响、密切关联的规律,共同构成了灿星节目的特点。(见下页表1)
特点一:同源复制,同类延伸。从2012年《中国好声音》算起,三年时间,四个上星频道,七档综艺节目,个个收视出色,灿星如此快的研发速度,如此高的成功几率,秘诀有两个:复制和延伸。灿星的复制主要是同源复制,即在引进的原版节目模式基础上,改头换面复制再造一个类似节目,如《中国达人秀》、《舞林争霸》换个名字,换个频道,就成了《出彩中国人》、《中国好舞蹈》,《中国好声音》聚焦创作歌手,就成了《中国好歌曲》。灿星的延伸表现为同类延伸,即把同样的节目模式和手法延伸至其他同类选题,从才艺到唱歌,再到跳舞,灿星把平民选秀的本质和明星嘉宾+个性选手的模式不断延伸、拓展,形成了看似不同,又风格雷同的灿星节目阵。有成熟模式做铺垫,有现成团队和经验,再配以不错的平台,快速出产和收视成功基本不会有问题。(见图1)
特点二:海外引进,中国表达。无论复制或延伸,前提都是要有成功样板,灿星的样本就是《中国达人秀》和《中国好声音》。与节目同步引进的还有一本版权说明书(俗称“红皮书”)。这是一份完整的剧本大纲和产品说明书,包括前期准备、嘉宾选择、选手挑选、现场音响、灯光调校、镜头剪辑,甚至连接线的方法等细节,都有一套严谨的制作规范,可操作性极强,是灿星制作和复制的主要依据。灿星的成功还在于它把海外引进模式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如根据中国观众的收视心理和喜好,有意增加明星、故事等元素的分量;与本土舆论环境相结合,突出公益、正能量、圆梦的主题,为有梦想、有才艺的平民创造机会。这些结合是灿星节目可以游刃于央视、卫视等不同平台的关键。
特点三:性情人物,制造反差。灿星节目在人物上无一例外采用了明星+平民的人物配置,两类人物的选择和塑造煞费苦心。明星的选择有两个显著规律:一是有性情,如《中国好声音》中那英、庾澄庆,《中国好舞蹈》中金星、海清,都向观众展现了真性情的另一面;二是有角色,如《中国达人秀》三位评委分别担当了挑刺、煽情、搞笑的角色,配合得天衣无缝。平民的核心原则是制造反差,通过人物身份、故事与才艺的反差设计,带给观众心灵的震撼,这是灿星节目的常规套路。这样的选手数不胜数,《中国达人秀》中的“断臂钢琴师”刘伟、“农民版帕瓦罗蒂”徐宏东、“菜花甜妈”蔡洪平,《中国好声音》中堪比邓丽君原声的盲女张玉霞、《舞林争霸》中曾在中科院工作的“妖媚舞者”阎国超……真人秀的核心是人,无论明星或平民,观众最想看到的是有个性、有故事、真实的人。
特点四:场面做大,细节做小。大场面舞台、炫彩灯光、有创意的道具、后期精细剪辑等几乎是灿星节目的标配,这符合观众看“奇观”的收视心理。场面做大的同时是灿星对细节的苛求。在《中国好声音》中,灿星花费大量成本请来受过专业训练或有演艺经历的歌手、国内顶级的贝斯手、知名的音响工程师以及价值千万元、能保证在万人体育场音质的音响等,确保“好声音”品质。在节奏编排上,灿星节目的情节转折和变化可以细化到每分钟,多机位拍摄随时抓取选手或嘉宾的细微表情,时刻带给观众惊喜。在后期处理上,正是从《中国好声音》开始,中国电视制作开始了大片化时代,多机位拍摄、多种拍摄角度、高片源比、蒙太奇剪辑等被广泛运用。
其实,灿星成功的关键不仅在于创新力,还有执行力,这些特点和策略其他节目或多或少使用过,而灿星却将每个环节都做到了精益求精。只有这样的高标准,才能保证观众看到的灿星节目虽然模式雷同,但个个出彩。
二、灿星产业经营模式剖析
灿星这样一家独立于体制外的节目制作公司从一开始,就不只把它的视野放在节目制作层面,它在产业经营上的探索和尝试同样带给电视行业诸多启示。
业内首创的股份制制播分离模式。传统的制播分离通常有两种模式:一是电视台出制作费,制作公司负责创意、制作,广告收益归电视台;二是电视台把时段打包卖给制作公司,节目生产和广告经营均由制作公司负责。这两种模式的致命缺陷都是没有充分调动合作双方参与和创新的积极性。灿星在《中国好声音》中与浙江卫视采取的是股份制合作模式,8000万元制作打包价由双方按照一定比例共同承担,浙江卫视负责技术、营销、宣传等,灿星负责内容制作,并给予全国市场2.0%的收视率保证,达标则双方分享广告收入,不达标灿星赔偿电视台损失。在这样一种弹性合作模式下,每一档节目都是一个项目,作为项目股东的双方明确了责任分工,分摊风险,共享收益,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在与明星导师的合作上,灿星与导师同样以入股分享选手线下收入为条件激励明星更积极地配合节目。这种股份制合作或将成为未来制播分离的主要模式之一。
独立于体制之外的多平台合作。灿星这家脱胎自星空卫视、隶属于星空华文传媒(SMG通过华人文化产业基金曲线兼并星空传媒后成立的新公司)的制作公司是独立于电视体制之外的产物,它既有国资背景,又有境外资本、民营资本,多重身份使它可以在如今制播分离的大背景下游刃有余于多平台,从东方卫视、浙江卫视再到央视,灿星的合作伙伴越来越多。多平台的合作是灿星和天娱等体制内制作公司的最大区别,天娱虽然也是市场化运作,但与湖南卫视的关系太过紧密,限制了它与其他电视台的合作。在平台的选择上,灿星主要瞄准更容易引起收视和话题效应的一线优质上星频道,希望通过1-2档成功栏目的品牌效应,迅速在业内形成影响力,这也是灿星快速成名的捷径之一。
打造闭环产业链,赚取多轮收入。股份制的合作模式和体制外的优势让灿星在与电视台的合作中掌握了主动权。除了首轮与电视台分担制作成本,分享广告收益外,灿星还掌握着自有品牌栏目的版权(播出、延伸产品开发等)和选秀艺人两项资源,以此赚取版权开发和艺人经纪两轮收入,形成独具特色的灿星闭环产业链。在这条产业链中,广告分成最弹性,版权开发和艺人经纪最长远。灿星节目大部分是选秀,这为公司培养了大批新人,由他们带来的广告代言、彩铃下载、唱片、演出等去年贡献超过3亿元的收入;[1]版权开发包括了网络版权分销、衍生产品开发等,仅《中国好声音》第三季的网络版权就卖出了2.5亿元的高价,并开发了电视剧、电影等衍生产品,未来还计划向游戏拓展。这两块业务目前由星空华文传媒下属一家名为“梦想强音”的独立公司全权负责。(见下页图2)
产业链的搭建只是灿星产业布局的第一步,它更长远的规划是做大梦想强音及母公司星空华文传媒,资本运作是主要手段。今年,梦想强音主要股东璀璨星河已先后两次将它持有的公司40%股份以总价8.4亿元卖给了A股上市公司浙富控股,实现梦想强音曲线上市。这笔钱将帮助璀璨星河三位股东田明、金磊、徐向东通过MBO(管理者收购)收购新闻集团所持有的星空华文传媒47%的股份。[2]未来星空华文将发展为一家涵盖节目制作(灿星)、电视频道(星空卫视、CHANNELV)、电影(华语电影片库)、艺人经纪(梦想强音)的综合性娱乐传媒公司,谋求在香港上市。自此,灿星以团队为核心,以栏目为品牌,以产业链为主线,以资本为手段的产业经营模式基本明晰。(见图3)
在灿星的经营模式中,人才是最核心的资源,资本则成为稳固人才最关键的手段,不仅高管可以MBO持有母公司股份,灿星大部分员工也可以通过民星合伙持有梦想强音的股份,这种体制优势是传统电视台难以比拟的。从与电视台的股份制合作到与员工、股东的股权合作,灿星通过完全市场化的经营思路既掌握主动权,又充分调动合作方的积极性,最终实现多赢。
当然,灿星的模式并非完美无缺,一方面它的节目群正日益同质化,创作手法雷同,创新日显疲态,简单的复制和创新会加速节目模式的衰落,《中国达人秀》第四季、第五季收视的持续下滑就是例证;另一方面它在与电视台的股份制合作模式中过于强势,不利于双方长久合作,艺人经纪面临市场整体不景气的压力,以及政策对于外资背景公司的不确定性等,都会影响灿星及母公司未来的发展。
我们关注和研究灿星,不只是为了借鉴它在节目制作和产业经营方面的成功经验,更是希望发现它针对传统电视体制和机制所做的颠覆性创新,这或许代表了下一步广电改革的方向。
__________________
注释:
[1] 浙富控股拟至多4.2亿入股梦想强音.中国证券网,[2014-03-25].www.cnstock.com.
[2]《中国好声音》资本运作揭秘.新京报,2014-04-14.
(作者单位: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电视传媒中心总编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