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最新资讯

建设网络强国需要和谐健康的网络语言环境

2014年10月27日07:44    来源:光明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建设网络强国需要和谐健康的网络语言环境

  2014年4月1日,河南省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国家机关公文、教科书不得使用不符合现代汉语词汇和语法规范的网络词汇。朱慧卿/图

  2014年,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标志着拥有6亿网民的我国加速从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迈进。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进网络依法规范有序运行”。这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建设网络强国的有力措施。而构建和谐健康的网络语言环境是实现以上举措的重要前提。和谐健康的网络语有助于凝聚社会正能量,营造改革好氛围,宣传和谐新气象,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总体而言,我国的网络语言环境是和谐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正以其特殊的形式传递着社会正能量,如“光盘行动”“微博客运员”“切糕的爱”……这些内容正是通过和谐健康的网络语言传遍祖国大地。然而,网络同样是把双刃剑,网络语言中也存在着消极负面的因素。语言暴力盛行、网络语言生态环境失衡等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综观当前网络语言环境中的不和谐因素,可以概括为四个“背离”:

  第一,网络语言的粗俗随意与语言纯洁性相背离,与百姓美好生活不和谐。网络语境的非现实性,使网民的发声较为随意,其中不乏断章取义、庸俗不堪甚至歪曲事实的语言;一些不法网站为谋私利,变身成为语言暴力事件的制造者或助推者,使网络中充斥着淫秽色情、粗暴低俗的内容;一些网页甚至还会弹出非法链接,严重污染上网环境,危害广大青少年网友身心健康。这些粗俗任意的网络语言,玷污了人们美好的心灵,与百姓追求的美好生活格格不入。

  第二,散布谣言或虚假信息与语言真实性相背离,与社会持久稳定不和谐。近来,在网络虚拟环境中散布谣言、发布虚假信息、误导网民的现象屡见不鲜。不法分子恶意传播涉恐、涉暴、涉黄、涉毒等违法信息,如不及时加以遏止,会引发公众在危机事件发生后的心理恐慌,危及百姓的合法权益和国家根本利益。此外,个别网络媒体为吸引读者眼球,使用虚假标题或文不符题等手段欺骗读者。这些谣言和虚假信息背离了语言真实性,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

  第三,中国式语言围观与语言交际性相背离,与语言的本质不和谐。语言的本质在于交际。但个别网络语言,真正发声目的并不在于交际,而是调侃或发泄。在中国式语言围观中,部分网民在网络舆论中盲目从众跟风,缺少理性辨识,盲目发表己见,往往导致网民情绪极端化,对某一对象群起而攻,令其精神与名誉受到巨大伤害。这种中国式的语言围观背离了语言交际性,侵犯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不利于构建和谐健康的网络语言环境。

  第四,生搬硬造新词句与语言规范性相背离,与语言的规则不和谐。近些年来,网络语言使用错字别字、篡改词语、滥用成语等现象层出不穷,部分网络语言所生搬硬造的新词语已走进了人们的现实生活和新闻媒体,这些违背语言规范性的词语某种程度上阻碍甚至误导了人们的认知和理解,使人们正常的沟通交流受阻。更为重要的是,这种违背语言规则的词语给汉语自身发展带来了极大冲击和挑战。

  如何构建和谐健康的网络语言环境,使公平正义、真实可信的网络语言在网络新媒体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成为我国网络强国建设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针对网络语言的四个“背离”,应通过严防三个“失”来应对:

  第一,严防网络监管失责。鉴于网络违法成本低、网络违法犯罪隐蔽性强等特点,需要强大的网络监管力量约束、规范网络,政府相关部门应从信息制造、发布、传播等各方面,按性质、分层次地对网络语言进行归类管理和制约,逐步形成法律惩处、协会自律、网站自查、舆论监督的“四位一体”网络监管机制。搭建网络违法犯罪举报平台,充分调动网民监督积极性,确保立体化监管力量的形成,使网络监管适应新常态,从而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语言环境。

  第二,严防网络语言失真。严防网络语言失真离不开法律制约,如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2013年联合发布的《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促进信息网络健康发展、规范网络语言使用起到积极作用。2014年,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强化网民责任意识,自觉抵制失真语言,对自己的言语担责。“打铁还需自身硬”,网站、平台需要建立常态化的信息审核、过滤和巡查制度,加强自省自律,做到客观公允、真诚回应,增强社会公信力,营造和谐健康的网络语言环境。

  第三,严防网络语言失范。造成网络语言失范的原因有主客观两个方面。客观方面,网络的随意性、虚拟性和“快餐”性,以及网民素质参差不齐等因素,致使网络语言语法错误、用语不当等失范现象频繁发生。主观方面,部分网民贪新骛奇、标新立异、张扬个性以致往往哗众取宠、信口开河,使其语言表达带有主动失范的倾向。这些失范的网络语言往往艰深晦涩,难于理解,丧失了交际功能,导致语言传播失范。为此,网络媒体应当自觉认同、主动遵守网络交际规范和约束,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示范引导规范的网络语言。对个体网民来说,也应自觉维护和谐健康的网络语言环境。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

分享到: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