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中国报业》>>2014年·第12期

方寸之“地”彰显民生之重

余 龙

2014年12月19日11:26    来源:中国报业    手机看新闻

“走转改”活动是新闻战线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一次生动实践,是“党性和人民性统一”在新闻宣传领域的深刻诠释,是新闻界在新形势下提升新闻队伍素质能力,转变工作作风的必要手段和重要载体。作为地市党报,要通过持续深入的“走转改”活动,提高思想认识、改进工作作风,自觉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贯彻到新闻宣传的实践中;要扎根基层,反映群众生产生活的新变化、新诉求。

“让成果见诸报端,给百姓办实事,为党报树立口碑”——这是福建省闽东日报社近年来开展“走转改”活动的最好总结。报社准确理解和把握活动本质,立足实际精心谋划,结合自身的办报理念和办报特色,开展了一系列新闻策划活动。编辑记者深入基层一线,把笔触和镜头对准普通群众,察民情、听民意、解民忧,在全省地市党报中率先推出了“民生新闻”版块,精心打造“民生幸福档案”“第一新闻眼”“小记搜城”“温暖宁德”等栏目。一篇篇带着泥土芬芳的生动报道见诸报端,以方寸之“地”彰显民生之重,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受到读者的好评。

“幸福档案”传递正能量

正面报道是党报的主导新闻,做好做活正面报道,既是党报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重要体现,也是党报树立权威、赢得读者的关键所在。在“走转改”活动中,闽东日报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大张旗鼓地弘扬社会正气,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努力在报道模式和手法上有所变化和创新,让正面报道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为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闽东日报策划推出了重点栏目“民生幸福档案”,从普通人的身边事入手,以平民化的微观视角,展示经济社会发展给百姓生活带来的变化。报道内容涵盖住房、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收入分配、就业等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

农民看病的钱可以报销了,贫困户拿到低保了,城市无房户分到廉租房了,农民工子女可以在城里上学了……通过一家一户的“小幸福”,展现民生之乐、民生之福,正能量在字里行间累积流淌。

从2012年9月7日至今,该栏目已先后刊发了《廉租房里“幸福蕊”》《每天4趟“平安班车”送留守儿童回家》《免费营养餐 乐了农家娃》《大病补充补偿 减轻农民负担》《周宁2000件棉衣让“五保”老人温暖过冬》等稿件200多篇。

“身边温暖”弘扬真善美

道德是人类的操守、社会的良知,作为承担了更多社会责任的党报,不能在道德建设上放弃话语权,而要主动介入、积极引导。党报要善于寻找话题、营造热点、塑造典型,把在百姓身边的真善美发掘出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2年9月,民生新闻版推出重点策划栏目“温暖宁德”,讲述发生在市民身边的感人故事,这些平凡人身上的道德闪光点,传递着爱的温暖和道德的力量。

2013年1月18日,“温暖宁德”专栏刊发通讯《“当我离开,我愿把爱留下”》,报道了一位山村老人冲破世俗观念,捐献亡儿器官救治3名患者的感人故事。这一爱心壮举,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热议。报纸的积极宣传,对倡导正确的生命观、引导社会爱心传递,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得到社会民众和相关部门的高度评价。

2012年9月4日,专栏通讯《记者爷爷送三胞胎上小学》向人们展现了一位老新闻工作者的浓厚情怀。6年前在报社宿舍楼前的一次偶遇,让年过八旬的退休老记者夏念长与柘荣县三胞胎家庭结下不解之缘。从此,孩子取名、拍照、领补助、求学,都与这位老者的关爱相伴。

2012年3月22日,专栏向读者讲述了一位家境贫寒的农家汉子,用6年时间还款的故事,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和广大读者的关注。“人穷志不短”“一言既出,履诺如山”成为普通市民追逐的精神境界。

“温暖宁德”开栏以来,既报道个体先进事迹,也反映群体道德现象;既报道公民自发的道德善举,也反映有组织的救援行为;共刊发《孕妇高速路上临产 停车区众人合力迎接新生命》《素昧平生 他只身救援砍柴老汉》《爱心传递正能量 情系灾民过暖冬》等260多篇报道,讲述了一个个见义勇为、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典型人物和感人故事。

“小记搜城”点亮文明之光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不少中小城市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在基础设施投入加大、城市功能日趋完善、“硬件”不断强化的同时,“软件”却常常拖了后腿。城市的管理水平、各行各业的文明形象、市民的文明素质都有待提高。作为市委机关报,闽东日报多年来一直对城市发展进程中的各种问题予以关注,记者的目光也没有忽略那些不和谐的音符。

如面对城区“脏、乱、差”的现象,老百姓窝火,领导也不满意。为了推动文明城市创建,报社下决心主动介入,对城市不文明现象进行监督。报纸在民生新闻版开设专栏,以系列报道形式,对群众普遍关注的不文明现象进行大篇幅集中性报道,引起社会关注,引发读者思考,并发挥地方主流媒体的影响力,促进问题的整改落实。

2012年7月20日,民生新闻版推出“小记搜城?晒晒身边不文明”专栏,陆续刊发《天桥有路却不走 砸了护栏穿马路》《漂浮垃圾“遮了”东湖美景 》《城市牛皮癣 还是这么的“牛”》《行车乱象 点滴而起 》等报道文章,积极参与文明监督。为了促进问题的解决,报社还与市文明办联合召开公共场所不文明行为评议整改座谈会,与市民代表、相关职能部门一同评议“不文明”行为,收集各方意见建议,并组织相关部门开展多种形式的文明劝导行动,在市民中引起强烈反响。

记者搜寻“不文明”现象的同时,也发现了不少文明闪光点。2013年2月,报纸推出“小记搜城?细微之处见文明”系列报道,探讨推广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如《治理“牛皮癣”有管就能管得好》《东侨老年城管督导队——社区里的“马大姐”》《昔日垃圾场变身停车场 部分绿化带伤痕已抚平》等,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新闻之眼”回应百姓关切

作为地市党报,一头连着党委政府,一头连着广大群众。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当好“喉舌”的同时,要把更多镜头对准普通群众,把更多笔触指向社会的关注点。

为了加大民生报道力度,“第一新闻眼”栏目以“关心民生、聚焦民情、关注生活、引导舆论”为宗旨,坚持以人为本的新闻理念,传递利民政策,追踪民生热点,加大监督力度,通过记者调查,回应群众呼声和社会关注。报社还先后开通了“民生热线”,架起政府与民众沟通的桥梁。

几年来,“第一新闻眼”栏目精心策划推出了一系列主题报道。每年年初,组织记者对上年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落实情况进行回访;市“两会”期间,推出“带着民生跑两会”系列报道,让两会代表委员与基层百姓连线,及时倾听群众呼声。编辑部还与市相关部门合作,组织策划多场“3?15”联合行动,妥善解决消费纠纷;与团市委、妇联合作,举办“阳光助学”“关爱春蕾”等活动,整合社会各方力量为慈善事业添力。栏目持续关注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问题,得到广大读者的肯定,有效提升了报纸的关注度和影响力。(作者单位:闽东日报社)

分享到:
(责编:谢琳(实习生)、宋心蕊)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