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全国新闻战线开展“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活动>>好记者讲好故事

浙江日报 俞佳友:记者笔下 民生如天

2014年12月20日16:20    来源:中国记协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浙江日报 俞佳友:记者笔下 民生如天

2014年8月20日,5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袭击了浙江丽水。正在当地采访的我们,第一时间投入到抗洪抢险中:我们乘坐冲锋舟,和救援队一起为千余名被困群众送去矿泉水、饼干,将数百名老人、小孩转移到安全地带。

这天晚上,洪水漫过了头顶, 28万公斤大米被淹,如果不马上想办法处理,售粮户将遭受重大损失!就在粮店老板万分绝望之际,我们连夜通过“佳友民情快车”微博、微信,发动了几百名客商,在两天内将受潮的大米“消化”掉……

重树生活信心的店老板说:“要不是浙报记者帮忙,我肯定垮掉了,一辈子都要感谢你们。”

洪水无情人有情,佳友民情工作站又一次用行动实践了“新闻为民”的理念。是的,记者的使命是报道新闻,但在百姓生命安危和突发灾难面前,救灾比报道更重要!我为自己是一名记者而感到骄傲自豪。

说到21年的记者生涯,我想起了下派到侨乡青田县万阜乡当农村工作指导员的一件往事。2010年1月31日早晨,我听说高龄孕妇吴如华肚疼临产,可错过了当天进城的班车。怎么办?不抓紧送医院要出人命的啊!我和吴如华的丈夫华小平把她抬上我的私家车,脱下棉袄垫在她身下。3米多宽的盘山公路,一边是悬崖峭壁,一边是水库深潭。吴如华反应强烈、不停呕吐,第七次痛晕,醒来后她交代华小平:“血都流到了棉袄上,我好像不行了,但一定要保住孩子……”听着这揪心的话,紧握方向盘的我告诫自己别紧张,要冷静……2小时的山路竟开了5个小时。

输血、抢救、手术……一个多小时的艰难等待,终于传来了婴儿清亮的啼哭和母子平安的喜讯。医生对我说,高龄孕妇产前出血很危险,你可是救了两条人命啊……

当我回归到记者兼乡村干部岗位,抱着健康成长的“干儿子”时,幸福的我和乡亲们同吃住、共劳动、谋发展:在明朝大国师刘伯温的老家,建起了三千亩“刘基菜园”;万阜村民的人均收入从5年前的三千元增加到现在的一万多元;募集资金修通了开往山外的水泥路,村民亲切称它为“记者路”,还竖立了一块碑。每当踏上“记者路”,我更感到记者的笔很沉很沉,记者的责任很重很重。

是干部群众和组织的信任、支持,让我光荣当选党的十八大代表。作为时代的记录者和历史的见证者,我们和天台县雷峰乡的留守老人,用518个柿子拼成“喜迎十八大” 图案,原本卖不掉的柿子,从此走俏四方。今年国庆,雷锋乡的百万斤柿子又红了,不出门就卖出好价钱的乡亲们,用五星红旗和火红柿子庆祝新中国成立65周年,感谢党和政府让农民过上了好日子。

“深山里的老年人,如今‘医食’无忧了,但孤独寂寞时,只能和蝴蝶说说话……” 浙报“佳友民情快车”开进浙江省最边远行政村——庆元县山头村,倾听留守老人的心声。

怎样让农村留守老人安享晚年?我们联合浙江圣奥集团捐资1250万元,在全省新建和修缮100所老年之家。2014年9月25日,与福建宁德交界的山头村, 一幢200多平方米的“老年之家”建成启用,浙江福建两地百余位老人欢聚一堂,开开心心吃着团圆饭。

“是浙报记者和好心人帮我们圆了梦,真是人人都敬老,社会更美好!” 85岁的张以瑾老人带着乡亲们唱起了山歌:“又见山里红,故乡的山里红……”

“新闻为民,与你同行。”2011年6月,我结束两年半的基层锻炼回到杭州。浙报集团以我名字命名成立“佳友民情工作站”,并在《浙江日报》开设“佳友民情快车”栏目,组建全国首个省级主流媒体帮忙联盟。3年多来,我们每人每年到基层采访200天以上,专为老百姓办实事、做好事。接待来访读者8200余人次,募集善款7000万元,为90多万群众“雪中送炭”。2014年7月,佳友民情工作站高票当选“最美浙江人”团队,我把它看作是5000万浙江人民给予记者的最高褒奖!

“深入基层的记者才有家,融入百姓的记者才有根。”记得在海军当水兵记者的那年秋天,患绝症的母亲临终遗言:“儿子啊,妈也没几天了,你要把残疾的‘妹妹’当亲妹妹,在部队要当个好兵,更要做个好记者……”快20年了,是母爱的强大力量,让我渴望倾听群众的呼声、走进百姓的心灵。讲“好故事”必须用心、用情、用爱……我和我的团队,愿意为新闻事业、为人民群众服务一辈子。

曾经有人说,“记者笔下人命关天,记者笔下财产万千”。我觉得:记者笔下,民生如天!——我愿以此,与你共勉。

俞佳友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记者部副主任,佳友民情工作站站长,中共十八大代表,曾被中宣部确定为全国重大人物典型和时代先锋,荣获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浙江省十大之江先锋、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浙江省十大杰出青年、浙江省道德模范等称号。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佳友民情工作站”从普通群众点滴生活入手,关注民生,服务群众,也获得群众的赞誉。

扎根农村、情牵群众,他责任在心,不忘记者使命,贴近贴近再贴近;为村民谋福利、共富裕,他爱洒乡村,力解民生难题,敢想敢做敢担当。他用实践证明,基层的民生民情赋予新闻工作者最强的生命力!

分享到: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