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时常穿着藏装,大家以为我是藏族。但我不是。我之所以穿成这样,是因为我热爱西藏、热爱西藏的人民。
随着交通的便利,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到过西藏的人很多,但是到过普玛江塘的人一定不多。
普玛江塘,海拔5373米,藏语意为“雪山里头的草原”,是全球海拔最高的行政乡。前往普玛江塘只有一条很窄的土路。新春走基层的时候,同行的人一路呕吐,历经5个小时的剧烈颠簸,我们才来到这个神秘的地方。要不是有点心理准备,我也早已颠出五脏六腑了。普玛江塘每年只有两个季节,一个是初春,一个是寒冬。而初春也只有2个月,剩下的是漫长的冬季。普玛江塘的人,从来不知道穿着单衣是什么滋味儿。当我们还在感叹40岁人到中年的时候,普玛江塘的人已经步入老年。他们的平均寿命只有45岁。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一个地方,仍然有一群人在坚守。
30岁的驻村工作队员罗瑜就是他们其中的一位。他个头不高,身体瘦弱,可能因为长期缺氧,他的嘴唇有些发暗,他的皮肤也变成了高原的颜色——暗红。就是这样一个人,当他给我们讲起普玛江塘的时候,却饱含深情。来之前,我就听人说普玛江塘要睡着都很困难,他怎么还能保持这么好的状态?
罗瑜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在我的反复追问下,他说,普玛江塘虽然环境恶劣,但是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环境培养了纯朴的普玛江塘人。他们已经互相融入彼此的生活方式。以前,他不会喝酥油茶、吃糌粑,现在这些已经成为了他的习惯。那一刻,我仿佛也明白了如何跟西藏的人们相处,如何跟他们一起生活。
罗瑜要去给村民拍全家福。村民们大多没有走出过普玛江塘,更没有拍过照,拍张全家福就是他们唯一的愿望。为了帮他们实现这唯一的愿望,罗瑜冒着寒风挨家挨户走访,终于拍完了这些照片。可是洗照片又成了难题。怎么办?罗瑜只有利用进城办事的时间帮村民洗出照片。他只是一名普通的驻村干部,却尽自己的全力为村民实现最大的心愿。这个时候我就想,作为记者能做点什么?在西藏,有一句话叫“躺着就是奉献”,可是我不愿意躺着。与全国其它地方相比,西藏的发展还存在较大差距。要在2020年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西藏还需要更大的努力。作为经济日报的记者,我们不仅要见证和记录西藏的发展,更要推动和助力西藏的发展。
普玛江塘没有什么娱乐活动。两年前,查布村唯一的电视,还是政府奖励给老村长家的,,也只能靠卫星接收器收到仅有的几个频道,但这已经是全村人最大的乐趣。逢年过节,村民们会玩拔河、抱石头等传统的游戏。他们已经习惯了普玛江塘的艰苦。对于罗瑜,作为一名驻村干部,他在普玛江塘也只生活了短短三年。而我和同事们,在西藏可能会待上一辈子。美丽的高原在给予我们新闻营养的同时,也在改变着我们的各种器官。记忆力下降,心肺逐渐变大异于平原地带的人。作为一名党的新闻工作者,广袤的西藏,比普玛江塘还要艰苦的地方一定还有。我们要怎么走下去?只有爱和责任,才能让我们在艰苦的西藏更好地生活、更踏实地工作;只有用笔头、镜头、摄像头去记录每一个平凡的瞬间,用爱和责任去丈量12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才能报道好西藏、展现好西藏。
常常会有人问我,在西藏生活苦吗?苦是肯定的。但是我们从来没有人去计算最远的采访去了什么地方,路上遇到过多少艰险。因为每一次出发,我们都是神圣的;因为每一次出发,我们都饱蘸感情。
代玲
在经济日报社西藏记者站工作两年来,她走遍了西藏七地市。艰苦是客观存在的,但是西藏的蓝天碧水和热情淳朴的人们,让她始终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心态,激励她继续发扬老西藏精神,为雪域高原放歌。
西藏,有壮丽的雪山草原,也有艰苦的普玛江塘。艰苦需要坚守,活着更需奉献。真实记录广大干部的坚守,聚焦艰苦而真实的西藏。她的报道饱含深情,吐露着一份爱和责任,诉说着藏汉一家亲的感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