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子論文]傳媒敘事和民族想象【4】--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第八屆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參評論文

[學子論文]傳媒敘事和民族想象【4】

——保釣運動中傳媒的民族主義話語建構

王丹

2012年12月05日14:59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手機看新聞

五、結語

安德森認為,“想象的共同體”不是虛構的共同體,不是政客操縱人民的幻影,而是一種與歷史文化變遷相關,根植於人類深層意識的心理的建構。43民族主義起源於歷史文化,通過大眾傳媒的建構,與當下發生互動,喚起人們內心的民族情感、進而產生集體行動。但因為現實情境之中的大眾傳媒往往都處於一定社會力量的控制之下,傳媒對民族主義的建構勢必也會受到現實社會框架的制約。

很多學者考察了中日兩國媒體對釣魚島事件的報道,發現對同一事件,傳媒的表述——無論是歷史的還是現實的,都大相徑庭。雙方都強調各自對釣魚島的合法佔有權、並對對方的“侵略行徑”進行了譴責,媒介話語都是以本民族的自我利益為出發點。“在媒介民族主義話語中,對立的歷史和當下、他者和自我關系均屬於‘隨機世界’,隻有當這兩組關系的前者無條件屈從於后者,為后者所征用時,它們才能並入‘有序世界’,為民族主義話語提供必需的時空觀念和結構。”44

保釣運動的報道中,大眾傳媒通過“歷史—當下”、“他者—自我”這兩個對立框架的建構以及“英雄”敘事的隱喻,成功建構起中華民族這一共同體的想象,推動了保釣運動的發生發展。同時,傳媒的敘事又受制於“國家主義”的威權,成為官方話語的表達渠道。正如有學者所說,“所有的民族敘事,無論是歷史的或有關他者的,均服務於對當下既有社會秩序的合法性的証明。”45從這一點看,蓋爾納所指出的,民族主義是“有閑禿筆和輕信的讀者們共同澆灌的果實”,是“特定社會條件的必然產物”46又有著很大的現實意義。

現實社會的政治經濟力量對大眾傳媒的控制使傳媒變成為一個“局促的舞台”,傳媒所建構出的“想象的共同體”雖然契合了當下社會的主流意識形態,但難免會與歷史事實和現實情境產生摩擦。如何最大限度減少這種摩擦、規避尷尬的局面、發揮傳媒的獨立性是大眾傳媒在建構民族主義話語時無法回避的難題。(作者系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學院2011級研究生)

注釋:

1、[美]薩義德•愛德華著,單德興譯.知識分子論[M].北京: 三聯書店.2002 轉引自 陳祥福.民族主義:歷史作為和現實功能[J].廣西民族研究,2004(4)

2、[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著,吳叡人譯.想象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3、維基百科.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主權問題[EB/OL].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87%A3%E9%AD%9A%E5%8F%B0%E5%88%97%E5%B6%BC%E4%B8%BB%E6%AC%8A%E5%95%8F%E9%A1%8C

4、維基百科.保釣運動[EB/OL].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F%9D%E9%87%A3%E9%81%8B%E5%8B%95

5、周大計,劉培寶.20世紀70年代中國留美學生“保釣運動”述論[J].抗日戰爭研究,2006(3)

6、芮必峰.鼓吹者、旁觀者、參與者——論新聞工作者的職業觀[EB/OL]. http://wenku.baidu.com/view/22e5efc52cc58bd63186bd88.html

7、百度百科.保釣運動[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197589.htm

8、百度百科.保釣運動[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197589.htm

9、[英]厄內斯特•蓋爾納著,韓紅譯.民族與民族主義[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2

10、[英]厄內斯特•蓋爾納著,韓紅譯.民族與民族主義[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2

11、[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著,吳叡人譯.想象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12、[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著,吳叡人譯.想象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13、熊慧.民族主義話語的媒介建構策略研究[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4)

14、熊慧.民族主義話語的媒介建構策略研究[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4)

15、[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著,吳叡人譯.想象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16、茅漢,王順.保衛釣魚台![N].中華雜志,1970(11) 轉引自 周大計,劉培寶.20世紀70年代中國留美學生“保釣運動”述論[J].抗日戰爭研究,2006(3)

17、鐘聲.中國有實力有信心捍衛釣魚島主權[N].人民日報,2012-09-18

18、蔣伊晉,郭悅.談現狀 先搞清釣魚島“原狀”[N].法制晚報,2012-11-23

19、李夏君.外媒評論釣魚島主權爭端 稱日本對歷史麻木[EB/OL].中國新聞網, http://www.chinanews.com/gj/2012/09-18/4192525.shtml

20、日沒有徹底反省軍國主義侵略史[N].新聞晨報,2012-11-23

21、王明珂.歷史事實、歷史記憶與歷史心性[J].歷史研究,2001(5)

22、熊慧.民族主義話語的媒介建構策略研究[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4)

23、柯文.歷史三調:作為事件、經歷和神話的義和團[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0

24、曾亞平.解讀歷史的另一種方式[J].中國圖書評論.2003(4)

25、柯文.歷史三調:作為事件、經歷和神話的義和團[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0

26、熊慧.民族主義話語的媒介建構策略研究[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4)

27、熊慧.民族主義話語的媒介建構策略研究[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4)

28、決不容許美日反動派掠奪我國的海底資源[N].人民日報,1970-12-29

29、無論日在釣魚島危機中如何選擇 中國都會奉陪[N].環球時報,2012-08-15

30、稼祥,釣魚島,釣的什麼魚?[N].南方周末,2003-01-09

31、starhul.愛國抗日,抵制日貨,從我做起[EB/OL].天涯社區, http://bbs.tianya.cn/post-shortmessage-5111-1.shtml

32、曾慶香.新聞敘事學[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5

33、曾慶香.新聞敘事學[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5

34、永遠懷念潮汕人民的優秀兒女--保釣勇士陳毓祥[N].新京報,2005-09-26

35、魏承思.保釣烈士陳毓祥[N].南方人物周刊,2011(36)

36、周靖國.保釣英雄 祖國將記下你們的名字[N].新華社,2012-08-16

37、百度百科.馮錦華[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1003821.htm

38、曾慶香.新聞敘事學[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5

39、潘忠黨.歷史敘事及其建構中的秩序[C].文化研究(第一輯).天津: 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0

40、潘忠黨.歷史敘事及其建構中的秩序[C].文化研究(第一輯).天津: 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0

41、潘忠黨.歷史敘事及其建構中的秩序[C].文化研究(第一輯).天津: 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0

42、潘忠黨.歷史敘事及其建構中的秩序[C].文化研究(第一輯).天津: 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0

43、[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著,吳叡人譯.想象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44、熊慧.民族主義話語的媒介建構策略研究[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4)

45、熊慧.民族主義話語的媒介建構策略研究[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4)

46、[英]厄內斯特•蓋爾納著,韓紅譯.民族與民族主義[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2

參考文獻:

1、[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著,吳叡人譯.想象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2、[英]厄內斯特•蓋爾納著,韓紅譯.民族與民族主義[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2

3、周大計,劉培寶.20世紀70年代中國留美學生“保釣運動”述論[J].抗日戰爭研究,2006(3)

4、熊慧.民族主義話語的媒介建構策略研究[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4)

5、柯文.歷史三調:作為事件、經歷和神話的義和團[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0

6、曾慶香.新聞敘事學[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5

7、潘忠黨.歷史敘事及其建構中的秩序[C] .文化研究(第一輯).天津: 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0

分享到:
(責任編輯:宋心蕊、趙光霞)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