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子論文]傳媒敘事和民族想象--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第八屆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參評論文

[學子論文]傳媒敘事和民族想象

——保釣運動中傳媒的民族主義話語建構

王丹

2012年12月05日14:59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手機看新聞

摘要:民族主義是一種可以被建構的“想象的共同體”,一種可以外化為特定行動的觀念體系。民族主義的起源和散布與大眾傳媒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傳媒建構了自我認同和群體想象,完成了民族國家的時空描繪。

上世紀70年代以來,全球華人共發起過四次大規模的保釣運動,為維護中華民族在釣魚島問題上的利益而斗爭。本文以保釣運動的傳媒報道為研究對象,通過長時段的文本觀察和分析,結合具有代表性的媒介文本,對傳媒的整體性話語進行研究,並進一步考察大眾傳媒是怎樣建構出民族這一“想象的共同體”的。

關鍵詞:民族主義,保釣運動,大眾傳媒,建構

一、引言

薩義德曾經說過:“我們所有人毫無例外地都屬於某個民族、宗教或族裔社群,不管多麼高聲抗議,都無法超越個人與家庭、社群( 當然也包括民族) 的聯系。”1我們無法超越自己的民族,同樣,我們也無法超越民族主義。

民族主義是人類行動的一種深層動機,正如德國哲學家赫德所說的:“鄉愁是最高貴的痛苦”,“民族總是被設想為一種深刻的、平等的同志愛。最終,正是這種友愛關系在過去兩個世紀中,驅使著數以百萬計的人們甘願為民族——這個有限的想象——去屠殺或從容赴死。”2民族主義的起源和散布與大眾傳媒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傳媒建構了自我認同和群體想象,完成了民族國家的時空描繪。

釣魚島事件對於中華民族具有關乎民族命運和民族尊嚴的重大意義,保釣運動也正是這種民族主義抗爭運動的典型。半個世紀的保釣運動,總是伴隨著大眾傳媒的報道。隨著社會環境和保釣運動的發展,傳媒在其中的角色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民族主義這一敘事主題卻從未動搖。

本文以1971年以來發生的四次大規模保釣運動作為研究對象,通過長時段的文本觀察和分析,結合具有代表性的具體媒介文本,對傳媒的整體性話語進行研究,並進一步考察大眾傳媒是通過怎樣的敘事框架建構出民族這一“想象的共同體”的。

二、釣魚島問題和保釣運動概述

1、釣魚島問題

地理上釣魚島距離台灣彭佳嶼約140千米,距離日本石垣島約175千米。釣魚島是中國在明朝或更早先發現的,此點不存在官方爭議。故此中方無論是北京還是台北在正式官方聲明中均堅稱釣魚島列島是自己的固有領土。而日本政府的觀點是,中國雖在明朝或更早先發現了釣魚島,但至甲午戰爭開始后、日本簽訂《馬關條約》三個月前,即1895年1月,經過日本政府的考察,釣魚島定義為無主地,認為中國隻憑先發現或因地理原因並不可作為擁有主權的充分証據,而將釣魚島納入日本版圖。3

1968年10月聯合國亞洲經濟開發委員會指出,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海底大陸架為一大油田,引起台灣、日本與中國大陸的注意。1970年9月10日,美日兩國達成協議,准備在1974年把美軍二戰時所佔領的琉球交予日本,當中包括釣魚島。之后,日本開始對釣魚島進行管轄,並驅逐來自台灣的漁民,引發了全球各地華人抗議。自此,保釣運動開始在華人民間興起。4上世紀70年代至今,中、日、台三方因為釣魚島問題而紛爭不斷,保釣運動也一直延續至今。

2、保釣運動和傳媒報道

1970年11月開始,台灣留美學生開始積極開展保釣活動。1971年,留學生保釣運動達到高潮,他們出版了大量保釣刊物,並在全美組織了多次大規模游行示威。5這一階段,海外留學生是保釣運動的主體,他們創辦了很多刊物,極力宣傳和鼓動,為保釣運動吹響號角。留學生既是保釣運動的主力軍,也是這些刊物的新聞工作者,借助於此類刊物,他們得以宣傳保釣思想和政治觀點,這一現象與王韜、梁啟超等政治家的辦報活動有些相似,都是希望“通過辦報來教育民眾、喚醒民眾、組織民眾,以實現某種政治理想。”6

1972年,中日關系恢復正常化,有關釣魚島問題的處置,中方提出了“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建議,日本政府也對右翼分子的活動加強了控制,釣魚島問題暫時得以平息。

1996年是釣魚島問題的轉折之年。日本右翼團體“日本青年社”登上釣魚島修建燈塔,日本政府也把釣魚島劃入日本領海范圍。世界華人掀起了第二次保釣運動,香港和台灣方面開展了出海保釣的大規模行動,港台保釣人士於10月7日成功登陸釣魚島,並在島上展示了五星紅旗和台灣的青天白日滿地紅旗。這次保釣運動以陳毓祥、金介壽等社會知名人士為主導,他們領導著港台兩地的保釣聯盟,發動了數次登島行動。90年代的大眾傳媒對保釣運動的關注度進一步提高了,很多媒體工作者參與了保釣人士的登島行動,但多保持著記錄、旁觀、挖掘新聞素材的立場,力圖對保釣活動進行客觀公正的報道。

2000年以后,保釣的重心轉移到中國大陸。2003年12月26日,中國民間保釣聯合會成立﹔2004年3月24日,中國內地的7名保釣人士成功登陸釣魚島,這是全球范圍內保釣運動開展以來大陸保釣人士首次登上釣魚島。7第三次保釣運動的參與者以童增、馮錦華等著名愛國人士為代表,“中國918愛國網”、“愛國者同盟網”等愛國論壇成為他們活動的平台,這些論壇發揮了組織、聯絡、募捐和宣傳的重要作用。

2012年8月15日,7名香港保釣人士成功登島並插上中國國旗。9月11日,日本野田政府簽署釣魚島“買賣合同”,正式將釣魚島“國有化”。面對日本右翼分子的購島行為,9月12日起,中國大陸以及香港、台灣多地民間發起反日游行示威8,掀起了第四次保釣運動。與前幾次保釣運動不同,此次保釣運動沒有明確的領導者和組織化的行動,很多普通民眾自願加入到保釣隊伍,成為行動的一員。這一階段,大眾傳媒對保釣運動的參與度也大大提高了,網絡討論貫穿了此次運動的始終,很多網民既是信息的發布者,也是保釣運動的參與者。

分享到:
(責任編輯:宋心蕊、趙光霞)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