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子論文]選秀節目的又一次成功來襲--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第八屆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參評論文

[學子論文]選秀節目的又一次成功來襲

——以《中國好聲音》試探中國電視節目的突圍

喬瑾璞

2012年12月05日15:04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手機看新聞

摘 要:如果說2012年有哪個詞能和世界末日相媲美的話,恐怕要數“中國好聲音”了,在這場“王老吉”與“加多寶”的冠名賽中,造就的不僅僅是“加多寶”,也是中國選秀節目的又一個巔峰之作。2005年的《超級女聲》迎來了中國選秀節目史上的高峰,一時被眾多學界和業界譽為巔峰之作和一次完美的冠名營銷,時隔六年,雖然期間中國的選秀節目一直未曾間斷,但總也是不溫不火,再也沒有哪個選秀節目像《超級女聲》那樣聲勢浩大的引來“全民參與”,這個被譽為“全民參與”的節目一時成為大家心目中的神話,當我們以為這個神話就這樣孤獨的存在下去時,《中國好聲音》猶如平地的驚雷,讓我們再次領略到了“全民參與”的力量,也領略到了這次選秀節目的魅力。本文試從國內外節目的具體例子著手,來分析這次顛覆神話的選秀節目成功的所在用對比的手法揭露它的獨特所在。

關鍵詞:選秀節目、模式、突圍

一、中國選秀節目的發展。

中國娛樂節目從《綜藝大觀》開播起,經歷了表演類綜藝晚會時期、游戲娛樂時期、益智博彩時期和真人秀時期四個時期。在真人秀時期,以2003年中國電視舉辦“真人秀”論壇為標志。前期電視真人秀節目除《完美假期》外,其他節目幾乎前篇一律是“野外生存挑戰”類的“野外真人秀”,而后期是以“海選”、“全民娛樂”、“民間造星”為主要特征的“室內真人秀”,即所謂的“電視選秀節目”。

電視選秀節目經過一兩年的發展,終於在2005年以《超級女聲》掀起了前所未有的全民參與、全民狂歡的娛樂高潮,同時它也開啟了中國電視的“選秀”熱。

2006年,電視選秀節目在各地電視屏幕上遍地開花,當《夢想中國》和《超級女聲》激烈對峙已決高低之時,上海東方衛視憑借《我型我秀》和《加油,好男兒》兩檔節目異軍突起。除平民選秀之外還邀明星加盟,東方衛視辦起《武林大會》,江蘇衛視推出《名師高徒》,湖南衛視開創《名聲大震》。然而,當選秀旋風無處不在時,選秀節目呈現出紛繁雜亂的無序狀態,觀眾也漸漸產生了審美疲勞。

自2007年開始,在廣電總局的禁令和民眾輿論的雙重壓力下,部分電視選秀節目漸漸退出了人們的視線。當然,也有電視台還是期望娛樂選秀節目再一次“春暖花開”。《絕對唱響》、《快樂男聲》、《快樂女聲》、《加油、東方天使》等節目仍然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有的也確實收到了實際的成效。

2012年1月1日,廣電總局下發的《關於進一步加強電視上星綜合頻道節目管理的意見》(簡稱“限娛令”)和《<廣播電視廣告播出管理辦法>的補充規定》(簡稱“限廣令”)正式實施,一些相親類節目立馬改頭換面,硬是把實質相同的節目聲稱綜合類生活服務節目。經過“限娛令”和“限廣令”的來襲,中國娛樂節目依舊生機勃勃,並未達到所期望的“新聞節目增加三分之一,娛樂節目減少三分之一”的目的。

二、電視節目的受眾需求。

受眾的需求實際上就是受眾觀看電視節目的目的或動機。受眾收看電視節目,從節目中獲取信息就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某種需求,“所謂收看需求,是指受眾通過電視節目獲取某些信息以消除存在於自身的“不確定性”的心理欲望。關於受眾的需求,一種劃分方法認為,受眾收看電視,一是為了解悶消愁,二是為了人際關系,三是為了自我確認,四是為了監視環境。還有一種劃分方法將受眾需求劃分為知識、新聞、消遣、娛樂、參與五個方面。劃分的方法很多,但是毫無疑問、無論受眾出自哪種或哪些目的收看電視,都是與其心理需求分不開的。

現代社會物質豐富,精神狀況卻截然相反,呈現白色。在這樣一種情形下,人們產生了一種“審美日常生活化”的心理。往日那些經過訓練的事先安排好的節目不再吸引人,人們開始追逐這種帶著生活原味的節目。電視選秀節目的成功之處就在於他的真,它採用紀實的手法,將攝像機對著一批並非受過專業訓練的真實的人,他們根據節目的游戲規則真實地表現自己的才藝,同時被真實地記錄並呈現給觀眾。

一個電視節目開始播出,如果正巧這時一位觀眾打開了電視機,此時會有幾種可能:第一種,他看了幾秒鐘,對內容沒有興趣,於是換台﹔第二種,內容還算合乎口味,於是他看了幾分鐘,但發現環節設置並不是那麼吸引人,最終換台﹔第三種,他對內容比較感興趣,看著看著覺得愈發有趣,於是跟隨節目產生心理期待,其情感也受到節目中的感染而起伏,直到節目結束還意猶未盡。任何一位電視節目創作者都希望觀眾在收看他所制作的節目時呈現第三種情況。

分享到:
(責任編輯:宋心蕊、趙光霞)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