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子論文]消費社會視野中微博使用者的身份建構【3】--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第八屆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參評論文

[學子論文]消費社會視野中微博使用者的身份建構【3】

——以觀展?表演范式為框架

王佳

2012年12月05日15:18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手機看新聞

(二)微博使用者的身份建構

此前筆者曾在網上搜集到一項“關於微博用戶行為的影響因素研究”問卷調查。根據問卷調查顯示(有效問卷:449份),65.26%的調查者是微博使用者。其中,41.87%的調查者在微博上隻瀏覽不說話,目的是為了通過微博獲取信息,還有58.13%的調查者在微博上有不同程度的互動,有些甚至是“微博控”。而同樣在回答“您使用微博的原因(可以多選)”問題時,調查結果顯示:33.48%調查者是基於微博方便快捷、內容發布省時省力的操作特點﹔26.58%調查者是借助微博可以隨時公開表達自己的想法、心情、觀點和評論,同時能夠轉發、分享其他人的微博內容﹔而有11.54%的調查者表示是為了在微博上尋找志同道合的朋友以及了解身邊朋友的近況﹔還有7.01%調查者玩微博是為了娛樂消遣以及7.8%的調查者認為玩微博是一種時尚,利用微博的匿名性,在微博上可以表現和現實中不一樣的自我。7

從調查的數據可以看出,微博的技術傳播優勢是其能夠迅速吸引廣大用戶的主要原因之一。在這些用戶群體中,無論是利用微博基於表達觀點、娛樂消遣的需要,還是為了尋找志同道合的朋友的需要,隻要在微博上進行了互動,甚至個人在開通微博的那一刻,個人身份建構的過程就開始了。受眾在微博上發表狀態、觀點,希望得到別人的響應,哪怕是別人簡單一個字、一個表情的回復,都會使個人獲得很大的滿足感,微博平台上的用戶正是在踐行“看”與“被看”的過程。

但涉及到微博上的公共事件時,如合肥的“毀容門事件”,用戶可以自由地發表觀點,同時能夠在自己的個人微博上形成討論熱點,產生關注度。如一位微博名為“DUFE法院黨小組”的用戶,在3月28日發表了“我先從合肥的毀容門說起,毫無疑義,陶汝坤的父母要深刻反思,學校要深刻反思,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深刻反思。不錯,是‘官二代’陶汝坤毀了周岩,那麼,又是誰毀了‘官二代’陶汝坤呢?‘官二代、富二代’又該何去何從呢?”8的微博,卻形成了205條評論,個人微博主頁集聚了對此話題感興趣的用戶重新參與到互動之中。通過個人的文本、觀點的表達塑造自身的形象和身份。在此需要指出的是,通過觀展和顧影自盼的過程,微博使用者在微博平台上建構了自身的身份,同時會不斷的維持這種身份,。但是身份建構和維護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微博作為一個半公開的平台,在這個虛擬空間上同樣存在使用者熟悉的群體,那麼網絡身份建構必然會受到現實身份的影響。

四、小結

微博,是一個大舞台,有名人,也有草根階級,他們因自身身份和影響力的不同,在微博上表達的內容也有所差異。但筆者認為,去除文本內容上的區別,本質上,微博使用者都是在利用微博這一平台進行表演,並經由這種表演建構自我的身份。后工業社會資本的商品化滲透到了大眾生活的方方面面。當年鮑德裡亞的《消費社會》一書,揭示出人們對物品的消費不是其使用價值,而是物品所代表的符號和意義價值,體現的是一種品位的差異,進而達到自己身份建構和認同。然而,當下技術的迅速發展,改變了媒介的傳播特性,媒介以其無所不包的信息傳播特點成為物品符號和意義的載體,在這個過程中,媒介消費與個人的身份建構具有緊密的聯系。個人透過媒介使用行為所隱含的指涉內容進行自我的塑造,進而建構身份和獲得認同,而這種媒介使用行為在微博上就表現為個人的表演,為了獲得他人對自己的關注,以滿足自戀的需要。

在新聞傳播學中對受眾的分析很容易落入心理學的分析理論之中,人作為社會中復雜的物種,其行為過程是很難與某一理論對號入座,在當下多元的社會文化中,微博作為新聞傳播學領域中新媒介和自媒體的代表,其所引發的必將是一輪新的文化熱潮,它的發展對社會、對個體也必將產生影響。(作者系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學院2011級研究生)

注釋和參考文獻:

1.2.5.文衛華.想象•表演•認同——中國大陸美劇迷的身份/認同研究.中華傳媒網學術網

3.4.項蘊華.身份建構研究綜述﹝J﹞.社會科學研究,2009,05

6.史丹.“非主流"群體的自我建構——以觀展?表演范式為框架﹝J﹞.當代青年研究,2009,07

7.http://www.1diaocha.com/Survey/_SurveyDetails_depth_38598969665674.html,第一調查網

8.http://weibo.com/u/2679598431,新浪微博個人主頁

9.史雲華.從攝影博客看網絡空間的視覺呈現——以觀展?表演為范式﹝J﹞.新聞世界

10.馬曉星.在自我表達與認同間徘徊的受眾——從土豆網個案探析博客﹝J﹞.傳播與社會學刊,2010,12

11.莫穎怡.博客與網絡身份建構﹝J﹞.國際新聞界,2006,05

12.金玉萍.身份認同與技術轉向:新受眾研究的發展態勢﹝J﹞.國際新聞界,2011,07

13.臧海群.西方受眾研究的傳統與范式﹝J﹞.國外社會科學,2005,05

14.文衛華.新媒介環境下的受眾收視特點探析——以美國電視連續劇《越獄》的網上迷群為例中華傳媒網學術網

15.N. Abercrombie, B. Longhurst, Audiences: A Sociological Theory of Performance and Imagination, Sage, 1998

分享到:
(責任編輯:宋心蕊、趙光霞)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