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子論文]“80后”集體懷舊的媒介景觀【4】--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第八屆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參評論文

[學子論文]“80后”集體懷舊的媒介景觀【4】

王艷芳

2012年12月05日16:48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手機看新聞

三,景觀的呈現

(一)內容呈現

1.垂涎•飲食

2012年,在食品安全令人堪憂的當下,一部唯美的飲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風靡全國,而這部紀錄片的脈絡線索主要是根據中國地理空間分布梳理整合的,是從空間的角度來介紹中國的飲食文化。而在“80后”集體懷舊的景觀建構中也出現了類似的情況,不過它不是從地理空間維度前來建構的,而是從時間的角度來梳理的,主要內容是將成長歷程中所享受過的零食、飲料,甚至包括小時候在野外遇到的好吃的野果子等用能夠掌握的媒介手段展現出來。2011年出版的《80后集體回憶》一書中就涉及到了“80后”吃、喝的問題,從個體角度利用朴實的語言講述個人情感,折射出了一代人的光芒,成為一代人無法忘記的回憶。[16]同樣,涉及“80后”集體回憶的短片《80后童年的經典回憶》中就提到了“80后”成長過程一些風靡孩提時代的食物——唐僧肉、大白兔奶糖、棒冰等。雖然這些東西現在看起來很不起眼,甚至不合口味,但是在當年物質經濟發展條件下,其中承載的意義早已不是物質相對豐厚的“90后”所能體驗到的了。所以,針對這種現象,淘寶網上有商家特意推出“80后懷舊經典零食”版塊,經營這一代人成長過程中吃過的零食。正如網友“青春紀念冊520”看完《80后童年的經典回憶》之后,評論到:“其實吸引我們的並不是這些鏡頭的本身,而是它勾起了我們太多的青春記憶,我們想找回的只是能勾起我們那些年記憶的紐帶,而這些經典鏡頭就是這個紐帶!!”[17]

2.向往•玩樂

2010年,“80后”集體踏入了三十歲的大門。俗話說,三十而立,而立之年也是催促“80后”成家立業的信號。這是一種成熟的信號,也是一種帶有壓迫感的信號。因為這意味著“80后”即將失去為生活不如意而辯解的權利,而是全身投入到社會的洪流之中。對於“80后”來說,這股洪流也許是順風順水,也許是逆流坎坷,但不管是哪種情況,“80后”隻有獨立面對的權利。而且,面對的很可能就是社會中的爾虞我詐,很可能就是社會中的錯綜復雜。另外,隨著年齡的增長,觀看事物的方式也大有不同,再也沒有了小時候觀看動畫片時候單純的心境。所以,這個時候,他們開始懷念,懷念童年時候的天真無邪,無憂無慮。懷念童年生活過程中玩樂的游戲,懷念小時候觀看動畫片時候的快樂,聽兒歌時候的逍遙,甚至稍微大一點之后追星的瘋狂。所以,現在很多書籍、影像中經常出現這些場景,甚至很多媒體或者其他的個體刻意的組織一些童年玩樂主題的活動。上文中提到的那個短片《80后童年的經典回憶》就羅列了很多小時候玩過的游戲——跳房子、丟沙包、彈玻璃球、彈彈弓等,一些擁有過的玩具——水槍、橡皮泥、萬花筒等。一幫愛好變形金剛的人,在沒有任何資金贊助的情況下自發組織了變形金剛年會。[18]2012年5月25日新安晚報99度社區發起“成人兒童節童趣派對——尋找遺失的美好”活動。[19]同樣,現在有很多商家也在開始打起懷舊牌,推出懷舊主題的旅行、聚會、婚禮等,甚至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都要打起懷舊的念頭。不管是媒介的報道,還是通過自己掌握的媒介來表達,這種對往日玩樂的懷念,是一種回憶,同時也帶有一種向往的味道,但這種呈現出來的對於玩樂的向往不再是以往單純的玩樂,更多的是一種寄托於之的世界觀的集合。

3.緬懷•感情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出自《牡丹亭》題記中的這句曲詞,對於人們感情之事描述的淋漓盡致。對於正處於青年階段、經歷著感情起起伏伏的“80后”來說更是透徹心扉。通過日益豐富的媒介報道,或者時下流行的新媒體傳播方式,日益浮躁的社會風氣,時下流行的拜金主義,越來越多的呈現在人們的面前,讓原本單純的感情世界徒增一層塵埃。原本以為擁有愛情便擁有一切的“80后”在為未來奮斗的時候,卻不得不面對這樣殘酷的現實。所以,他們開始懷念過去,懷念當初男女拉手都會臉紅的年代,懷念那個偷偷寫紙條表白的年代,懷念那個青澀單純尷尬的年代。“80后”集體懷舊的話題本身就是從論壇中“李雷和韓梅梅”的故事開始的,這裡面不僅僅是兩個虛擬人物的感情糾葛,實際上也是眾多“80后”共同擁有的感情認知。雖然在這個故事的建構的過程中,大家使用著一些幽默、灰色的語言方式,但是這個群體卻能夠讀懂其中包含著的深層含義。感情的事情是美好的,猶如出水的芙蓉,本來就不需要雕飾的,自然的美才是純真的美。可是,現實的狀況讓這個群體無法,至少是很難看到這種真實的美。所以,在這個特殊的懷舊景觀的建構過程中,“80后”在自己能夠掌握的論壇之中發動腦筋編織著有自己特色的“李雷和韓梅梅”的故事,緬懷這種純真感情,是懷念,更是期盼,不管是錯過了,還是尚未遇到。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影片《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一上映就受到觀眾,尤其是“80后”的熱捧了。

4.感慨•人生

“夢想這東西和經典一樣,永遠不會因為時間而褪色,反而更顯珍貴!”這是2010年上映的微電影《老男孩》片尾打出來的字幕。這部微電影的成功之處在於觸動了當今“80后”關於理想和現實差距的困惑的神經末梢。對於任何問題的討論,在追求了物質層面的吃喝玩樂之后,會進一步談論到人生大事,也就是感情問題,隨后便會升華到對人生思考的層面。處於人生轉折之際,身處復雜的社會環境中的“80后”通過能夠掌握的網絡媒體懷舊,在網絡上發出感慨,發表自己的懷舊情懷,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理想和現實的碰撞,現實的功利心態,打擊著原本夢想的單純沖動。時代環境的變化,打壓著青年一代的夢想與自信,所以,以《老男孩》為代表的影像在展現夢想與現實差距的同時,更是促使著“80后”重新審視自己身邊的環境,重新審視自己的夢想,重新審視自己是不是還是曾經的自己。就像是劇中選秀活動激起主人公僅殘存的一點夢想之后參加活動卻一無所獲一樣,感慨人生無常,命運多造化人的同時也給自己多打把氣,給自己一個樂觀輕鬆的心態。就像是一個網友看過之后說的:“現實有能力讓你低下高昂的頭顱,把內心的小夢想擱淺,柴米油鹽變成‘大夢想’。不過,青春凋零已成現實,生命存在一天,夢想就有機會扎根發芽。沒有人為我祝福的時候,自己也可以為自己喝彩。”這就是現在“80后”通過自己能夠掌握的媒介與傳統媒介相互配合制造出來的懷舊景觀給我們呈現的一種模式:感慨人生,但絕不悲觀﹔批判現實,卻尚未絕望。

(二)原因呈現

媒介時代,人們不再是滿足於工業時代的商品交換,而是追逐信息時代看得到的內容交換與消費,即對景觀的消費,“現實顯現於景觀,景觀就是現實”[20]。“80后”的生活也因為媒體的參與,利用特定的風格文化形成許多的“景觀秀”,這些景觀在“秀”的同時也在影響著這個群體對於共通的意義空間的建構,這些共通的意義空間最終成為“80后”群體意識的一個基礎。

同時,在城市化進程加快而促進社會人群分離的背景下,“80后”作為城市化過程中新生的主力軍,但卻缺少與之相對於主體話語權。“80后”通過利用媒體制造的景觀,實際上也是一種社會統一的手段,對於該群體關於身份認同的追求與話語權的爭奪創造了條件,滿足了“80后”對群體文化審美的需要,有利於實現了這個群體之間新的社會關系的建構。

另外,“80后”成長背景正是中國社會變革的時間段,社會在發展的同時,也不同程度地遭遇著波折。對於“80后”群體來講,社會閱歷越多,越發現現實的世界同他們成長環境中提供的理想世界並不是一樣的,甚至同以往的經驗相悖。他們美好的成長經歷,慢慢的被食品安全、“潛規則”、 高房價、低收入、腐敗、婚外戀等等一系列不正常的社會現象所困擾,同他們在理想教育中產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發生沖突。所以,這個群體想要擺脫這種不正常的社會現象的束縛。但是苦於能力不足,不能反叛於社會,隻得借助於回憶往事,尋求一種“想象”的認同,利用屬於他們這個群體的媒介符號營造了屬於他們自己的媒介景觀。

四,總結

正如在前文分析的一樣,這種景觀的建構很大程度上來自於特定的社會背景,而這些背景又決定著這種景觀呈現出來的上述內容。從外觀的直覺,我們可以看出這些景觀包含著的無非是“80后”的日常生活,而實質上卻飽含著這個群體對於他們共同的經歷的一種認識,正是這種對共同經歷的認識讓這個群體具有了達成一致的想象的理由,通過媒體的互動最終形成了這些具有時代特色的景觀。從這些具有“儀式性”的景觀建構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媒介景觀的建構與呈現是沿著“風格化的娛樂景觀,符號化的商業景觀”的脈絡存在,而最終的目的卻是在規范著媒體的使用群體之間存在的新的社會關系,影響這個群體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重構。(作者系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學生)

注釋:

[1][法]居伊•德波,《景觀社會》[M]第3頁,王昭鳳譯,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3月第一版。

[2]袁芬,袁晶,《網絡環境下80后懷舊文化淺析》[J],《湖北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3]朱峰,楊衛華,劉爽,劉偉,《集體記憶情境下的80后晒童年現象的社會學思考》[J],《山東青年干部管理學院學報》2008年06期。

[4][法]居伊•德波,《景觀社會》[M]第3頁,王昭鳳譯,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3月第一版。

[5][法]居伊•德波,《景觀社會》[M]第3頁,王昭鳳譯,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3月第一版。

[6]天涯社區《八一八中學英語課本中為蝦米有一個奇怪的名字——Han Meimei》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funinfo/1/124376.shtml

[7]《80后絕版青春記憶:李雷和韓梅梅 那回不來的小曖昧》http://www.kaixin001.com/repaste/7884689_1436265975.html?stat=xh

[8]豆瓣小組“李雷都這麼牛逼了韓梅梅卻不喜歡他” http://www.douban.com/group/lihan/

[9]《李雷和韓梅梅之歌》走紅網絡 掀起懷舊情懷http://ent.sina.com.cn/y/2009-11-27/12002787631.shtml

[10]《李雷and韓梅梅》80后集體懷舊中http://people.hnce.com.cn/c/2010-02-22/61175.shtml

[11] 央視網絡春晚開場 徐譽滕再唱《李雷和韓梅梅》http://ent.qq.com/a/20110125/000395.htm

[12]《李雷和韓梅梅》集體懷舊 九劇場上演青春之約http://baike.baidu.com/view/2605898.htm

[13] 2008級表演班畢業大戲首場演出http://ahnews.ahu.edu.cn/n/2011-11-17/203835.shtml

[14]百度百科“李雷的2012” http://baike.baidu.com/view/6900738.htm

[15]袁芬,袁晶,《網絡環境下80后懷舊文化淺析》[J],《湖北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16][法]居伊•德波,《景觀社會》[M]第10頁,王昭鳳譯,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3月第一版。

[17]豆瓣讀書《80后集體回憶》http://book.douban.com/subject/5503522/

[18]優酷視頻《80后童年經典回憶》http://v.youku.com/v_show/id_XOTc3OTEyNDg=.html

[19]朱峰,楊衛華,劉爽,劉偉,《集體記憶情境下的80后晒童年現象的社會學思考》,《山東青年干部管理學院學報》2008年06期。

[20]“新安晚報99度社區”新浪微博:http://weibo.com/1805685140/ykLPBxqnT?type=repost

[21][法]居伊•德波,《景觀社會》[M]第4頁,王昭鳳譯,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3月第一版。 

分享到:
(責任編輯:宋心蕊、趙光霞)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