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手》海報
“飛車”無疑是香港電影最精髓的元素之一,本次金像獎多部入圍影片都有飛車追逐的鏡頭。其中,郭曉冬駕車從直角窄巷裡,以8000轉的轉速、90度漂浮平移的鏡頭,看得人目瞪口呆。這是真的嗎?4月11日,電影《車手》的導演鄭保瑞來到記者在香港所住的酒店接受本報專訪。而本片的動作指導錢嘉樂、吳海棠也同記者探討了“飛車”的辛酸苦辣。
“死亡彎角”特技真的有
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得到
飛車是香港電影中最常見的場面,在本屆金像獎被提名最佳電影的佳片中,《寒戰》中有,《逆戰》中也有。但最令人津津樂道的,是《車手》裡,郭曉冬駕車從一個90度的直角窄巷裡順利轉彎的“死亡彎角”的特技,令人嘆為觀止。該片上映后,有一些網友對此深表懷疑,甚至親自驗証。其實這場戲,就發生在杜琪峰的銀河映像公司旁邊,記者4月11日前往考証發現,這原本是一條直路,隻不過劇組拍攝時,設計了一個彎角,現在去看已經看不到彎角,也找不到拍過戲的痕跡。
找不到痕跡不代表這樣的漂移不成立。11日,導演鄭保瑞告訴記者,“那樣的漂移真有,但不是每個人都做得到。是一個蠻危險的動作,要看怎麼掌控,在外面你看好像沒動,其實車裡面,正在發生急劇變化。一點控制不好,就會砰地撞過去。在拍攝現場,隻有錢嘉樂和吳海棠兩位動作指導可以做到。”這一場戲准備了很長時間。鄭導說:“用的那台車還是個古董車,全香港隻有一輛。車主每天都在現場,一拍完他就收車。但整個這幾場戲拍下來,那個車就報廢了。”
錢嘉樂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用‘快’展示飛車追逐的場面,這已經拍得太多了。有次鄭保瑞跟我說:能不能拍一場反派人物拐彎到后巷,然后通過了一條沒有車能過的窄路的戲?我馬上就有靈感了,最后決定用漂移的辦法,就是燒胎,把發動機開到接近極限的8000轉,將離合器在最短時間放掉,然后馬上踩剎車,后胎就會打空轉,這時整個車尾也會變得特別輕,然后就能將車子向任意角度轉動,等轉到正確角度時,鬆開剎車,車就會‘嗖’地飛出去。”
拍攝難 危險大
燒錢多沒有保險公司願意承保
“飛車戲”看上去酷,拼的卻是命。我們可以看到不少港片中你追我趕的飆車戲,但在現實中拍攝,卻是相當難的。
首先要過的就是拍攝關。錢嘉樂表示,因為車是在運動中,所以是移動拍攝,處理每一個定位,每一個鏡頭,都不會像預想的那麼完美,會突然出現各種狀況。鄭保瑞說,“這對於導演來說,每一個鏡頭都很有壓力,拍一條,然后就要看,如果真的不行,才會繼續重拍。因為每一條都是用生命換回來的。多拍一條就多一次危險,而導演往往也在逼他們再危險一點。拍起來太難了,導演一心軟就很容易說‘過’。隻有不跟著去拍,通過看回放,覺得不行就還要繼續逼著他們去做。”
飛車戲還難在配合。吳海棠說,“拍攝一輛車飛車,這就需要一個車隊配合,一個裝(拍攝)機器的車,需要跟被拍的車同樣快,才能追得到被拍的車。還有就是工具車,有很多零件,遇到狀況,現場處理。還有技術人員,有時候一輛車可能就有七八個人來照顧。如果是拍公路的,我們前后都有自己的車,把前后都擋住。可能在鏡頭裡面隻看到兩部車,但鏡頭背后有5部車在封路。”
同時燒錢多也是對劇組的另一個挑戰。鄭保瑞說,“以《車手》這部電影為例,拍攝報廢了十幾台車,有的拍完就直接送廢品場了。這些車中,有幾萬的,也有幾十萬的。”而飛車特技是高危動作,沒有保險公司願意承保。“在簽約之前,就要開始著手談論這個問題,必須有專門的預算,每一個車手都必須要買保險的。我們就一家一家地去找,去談,最后終於找到一家,具體談了多少我忘記了。”
“飛車”戲由來已久
香港特色文化孕育
早在30多年前,香港就有一支名為“神風特技隊”的銀幕“敢死隊”。到上世紀90年代,“香港最出色的飛車指導”是羅禮賢,那會的作品就包括《烈火戰車》、《霹靂火》等,現在他主攻內地。目前香港最火的“飛車隊”就是錢家班。鄭保瑞說,“錢嘉樂是香港最懂飛車的。他培養了年輕一代的車手。很年輕但是很有紀律,技術也很好。很多車手是晚上出來拍戲,早晨又去上班,很努力。”
香港警匪片經常上演“飛車追逐”,鄭保瑞說:“這是香港特色文化。香港狹小的空間為汽車提供了足夠驚險的元素,畢竟在香港狹窄的街道中進行汽車追逐,本身就是一個非凡技術和膽量的展示。可能也就是這樣的意識形成,香港的汽車改裝業和非法飆車業一直以來都很發達,於是在非法與合法、警察與疑犯之間的斗智斗勇成就了富有戲劇性的故事。《車手》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產生的。”而現實中,香港有個“香港警察隱形戰車隊”,記者了解,為打擊非法賽車以及超速行駛,香港警方在1997年起引入沒有警隊標志的巡邏車在公路巡邏,外界稱為“隱形戰車”。
令人意外的是,在香港很多時候拍飛車戲,竟然是“偷拍”來的。鄭保瑞說,“沒有警察告訴你可以飆車,一部電影拍攝也不能長時間封路。因此我們很多是偷拍的。你看《車手》中有場戲是在高速公路上飆車,其實隻有兩輛車是在飆車,其他的車都不是劇組的車,所以說很危險,當然警察也會理解拍戲有多難。”
本組稿件由本報特派香港記者唐愛明採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