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位偏離致使同城媒體同質化競爭
“商”字沒做出來,導致遼西商報在遼西其他四市發行長期停滯不前,逐漸對“大本營”錦州更加依賴,而此時錦州的日報與晚報已經各自佔領了定位明確的市場。
一座城市無論大小是可以容納三張報紙的,但關鍵是三張報紙的定位要各自不同。例如《深圳特區報》、《晶報》和《深圳商報》定位是完全區分開來的。《深圳特區報》是綜合性大報,《晶報》以民生新聞為主,《深圳商報》則定位為“經濟視野,文化追求”。這更符合深圳經濟的特性,並強調文化特色,這樣讀者群和廣告商家就有了差異。
又如《山西商報》,定位為“商海風向標”,挖掘晉商精神,力圖指導消費者消費和投資,指導企業生產和銷售,為行業和相關部門的經濟決策提供參考。這樣的差異化定位使得它必須細分市場,聚焦目標讀者。因此,與綜合類都市報相比,區域性財經報必須揚長避短,放棄單純追逐時效,放眼財經新聞事件背景下不同角度的解讀。
但遺憾的是,遼西商報並沒有從其他四座城市受阻中意識到差異化的重要性,反而明確提出同質化是“刺激各報競爭,提高報紙質量”的好辦法,打起了同質化牌。
錦州是遼西商報的大本營,錦州某些部門請日報、晚報記者參加市委市政府各部門的會議,也希望《遼西商報》的大新聞不能漏報。而各個部門的工作希望宣傳達到最大化效果,也樂於叫盡量多的記者,於是同樣的新聞,在《錦州晚報》上能見到的,在《遼西商報》同樣也能見到。一段時間內,各家報紙內容相同,標題差不多,有時候干脆就採用通稿。如此一來,非但沒有刺激競爭,提高報紙質量,反而造就了一座城市相似的報紙面孔,而搶新聞也成了同質化的催化劑。然而這仍舊沒有引起媒體人對報紙定位偏離“商”字的警覺。由於內容同質化,同城報紙的廣告業務競爭逐漸演變成了同室操戈。
上一頁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