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民營節目制作機構面臨哪些機遇和瓶頸
(一)制播分離的政策環境及現實狀況
制播分離模式的出現,造就了光線、華誼等一批在國內有影響的民營影視節目制作公司。但是,由於缺乏明確的政策指導,這場改革初試中制播雙方的關系未能完全理順。
目前在制播雙方中的“播”是強勢,“制”還處於弱勢。使得一些大型民營影視節目制作單位相繼減少或者退出廣電節目制作,轉而開拓電影市場。相對於國有制作單位的“小姐身”,外部制作單位則一直在“丫鬟命”的非對等身份下尋找生存空間。筆者實習所在的民營節目制作機構,作為一家規模較小的傳媒公司,同樣在發展中面臨著這樣那樣的困難。
我國的制播分離模式中,有關於節目制作的相關政策、法律法規顯得相當滯后,並且制播分離政策大多是以“暫行性”或者內部文件的形式下發,政策的不確定性直接導致了投資的巨大風險,不利於電視節目制作機構、尤其是民營電視節目制作機構的發展。
1.制播分離遭遇壓力
新導向文化傳播機構刊載的《中國電視業的“產業化”在前進中面臨的問題與對策》一文中指出,制播分離中出現的瓶頸有三個:一是缺乏明晰的政策支持﹔二是“條塊結合”的管理體制﹔三是電視台處於壟斷地位。
學者劉江華《節目播出至少要過十關,猴年馬月談制播分離》一文談到,“一家知名電視公司總經理分析說,現在80%至90%制作公司的節目想在電視台播出至少要過十關:人情關,進台關——如果電視台裡有同類節目或者台領導看不慣,則進不了﹔價格關——即使是廣告收入幾個億的電視台,也隻願意以每分鐘幾十元的價格買片﹔廣告關——隻要本台播放的廣告,禁止外來節目的貼片廣告出現﹔品牌關——以影響本台形象為由,不允許出現制作公司的標識﹔收視關——外來節目安排在較差的時段播放卻要參與全台節目排序,然后以排名靠后為由禁止播出﹔合同關——不經通知就調整播出時間﹔版權關——隻要節目在本台播出,版權就屬於本台,要參與分成﹔三費關——磁帶費、衛星傳輸費、復制費等,電視台以壓縮成本為由拒不支付﹔審查關——各地的審查標准嚴重不同”。
筆者實習的電視節目制作單位,同樣面臨上述的諸多限制,甚至要向節目的播出平台繳納一定“播出費”,更是加大了經營壓力。
2.電視節目制作單位缺少資金支持
目前,我國各級電視台都屬於國有。對外融資,合資、民營或個人辦台都受限於國家政策和法律法規。而電視節目制作是非常專業化的生產過程,投入的人、財、物及其生產過程都需要大量的資金。資金問題常常是民營制作公司做大做強的又一瓶頸,普通的一檔日播類欄目全年設備人員等等運營成本就達數百萬,更別說躋身衛視的大制作了。
以浙江衛視《中國好聲音》為例,四個導師的轉椅是專門從英國空運過來的,每把身價80萬元,所有的音響設備都是重金花費,光一套音響就2000多萬,比電視台做一場跨年演唱會的經費還要多。平均每期投入至少800萬元,如此高投入的電視節目,才有了“中國好聲音”的巨大成功,而這樣的大手筆,在國內民營節目制作機構中可謂鳳毛麟角,對於普通的大多數民營節目制作公司來說,是無法承受的﹔
上一頁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