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媒介方面
1.媒體和大學校園合作,為大學生提供實踐平台。媒介素養教育與媒介實踐是雙向互動的,大眾媒介應與大學校園“聯姻”為大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例如:傳媒與校園聯合發起一次“DV校園新聞制作”大賽,媒介專業人士走進大學為學生提供專業指導,大學生從拍攝—加工—制作全程親自參與,最后評選出優秀的作品在媒體的某一平台播出,使同學們在獲得成就感的同時還能收獲到相應的媒介知識。網頁制作大賽、校園新聞制作大賽等無疑都可以成為媒介與校園合作的最好形式。與此同時,學校還可以定期邀請知名主持人、經驗豐富編輯人員、記者等走進高校,與學生們進行面對面的交流互動,增加大學生們對於媒介的感性認識,消除大學生對於媒介的陌生感。隻有這樣才能不讓大學生被媒介的形式和內容“牽著鼻子走”,成為媒介的理智消費者而不是單純地鑒賞、瀏覽傳媒發布的信息或是僅僅熱衷於新傳媒所帶來的新感覺。
2.媒介發揮“把關人”的作用,提高自身的公信力。媒介在信息生產和信息方面應扮演好“把關人”的角色,各式各樣的傳媒文化給大學生的價值取向會帶去強烈的沖擊,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他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面對大千世界芸芸眾生中紛繁復雜的各種信息,媒介往往掌握著這些信息能否發布和傳播的選擇大權。媒介理應幫助大學生認識社會、積累知識,使每一位大學生在媒介所傳遞的正確價值導向中耳濡目染的逐步得到提高。因此,新聞工作者就應努力提高理論水平,努力提升自身的採編寫基本素質,同時,要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以正確的輿論引導大學生,這樣才能引導那些辨識能力低的大學生認清真實的信息。最后,媒介從業人員必須具有職業道道,對自己職業行為所產生的社會作用和社會意義承擔相應的責任。
2004年,教育部宣布我國步入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但是這隻能說明,我國的高等教育在“量”達到了大眾化教育的指標,而在“質”的層面上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所以,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是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任務。目前,我國在媒介素養教育方面還有很大缺失,把媒介素養教育作為綜合素質教育的一部分,對大學生開展相關課程,有利於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最終達到發展大學生的自主判斷力。(馬藝,女,鞍山師范學院文學院新聞學專業,主要從事新聞學研究﹔李萍,女,鞍山師范學院文學院新聞學專業,主要從事新聞學研究﹔王丹,女,鞍山師范學院文學院新聞學專業,主要從事新聞學研究﹔盛雙,女,鞍山師范學院文學院新聞學專業,主要從事新聞學研究。)
參考文獻:
[1] (美)斯坦利?J?巴倫著.劉鴻英譯.大眾傳播概論——媒介認知與文化(第三版)[M].北京:中國人民人學出版社,2005.
[2] 劉芳華.高等師范院校學生媒介素養現狀及提升策略[D].浙江師范大學,2009.
[3] 彭蘭.網絡傳播概論(第3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
上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