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4年·第3期

新媒體環境下我國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研究

馬  藝

2014年03月04日17:19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摘 要:20世紀30年代,媒介素養教育隨著大眾媒介的普及而為人們所關注,90年代,這一概念開始引入我國。盡管這期間取得了許多研究成果,但仍未能從我國媒介生態大環境中對媒介素養教育實踐提出有益的建議。在新媒體環境下,受眾的媒介素養開始呈現出一些問題,由此引發的社會問題也逐漸由隱性向顯性發展。本文旨在研究作為新媒體受眾主力軍和我國未來建設者的大學生的媒介素養現狀,同時針對其中存在的問題,為我國媒介素養教育提出建議。

關鍵詞:新媒體﹔媒介素養﹔把關人

隨著大眾傳播業的迅速發展,媒介已經滲透到了人們生活的方方方面,成為一種“社會公器”,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人們的生活。美國學者斯坦利?巴倫直言,“媒介已經完全滲透到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以致我們經常感覺不到它的存在,媒介對我們產生的影響就更不在話下。媒介向我們傳遞信息,給我們提供娛樂,使我們興高採烈,讓我們煩惱困惑。媒介改變我們的情緒,挑戰我們的知識,侮辱我們的理智。媒介經常把我們變為最高中標者的廉價商品。媒介給我們下定義,為我們塑造現實。[1]”媒介就是一把“雙刃劍”,在給人們帶來方便的同時,也給人們帶來諸多問題和挑戰。

當代大學生,作為媒介消費的一支主流力量,由於缺乏對大眾傳播機構傳播的信息獨立思辨的能力,對這些信息往往會根據自身的理解產生誤讀、誤用以及可能被嚴重誤導,最終釀成極其嚴重的后果。因此,培養大學生們的媒介素養,強化大學生的媒介素養教育是刻不容緩的。

一、關於“媒介素養教育”的概念

普遍認為,“媒介素養教育”的概念首先是由英國學者李維斯和他的學生湯普森於1933年在《文化和環境:培養批判意識》中提出來的。我國學者直到20世紀90年代末才開始關注研究媒介素養教育問題,總體上仍處於起始階段。盡管我國邁出了媒介素養教育理論與實踐探索的第一步,但是對於媒介素養教育認識還需進一步深入,以至於我們一直引用美國媒介素養研究中心給媒介素養下的定義:媒介素養是指“人們面對媒體各種信息時的選擇能力、理解能力、質疑能力、評估能力、創造和生產能力以及思辨和反映能力。[2]”

二、新媒體環境下我國大學生媒介素養存在的問題

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CNNIC)的最新報告顯示,2012年中國網民人均每周上網時長為21.7小時,相比2011年提升了1.2小時。新媒體一方面帶來了諸多便利,一方面又成為了假新聞、快餐文化的溫床。因此,加強對新媒體的監督和管理,同時提高使用者的媒介素養顯得尤為重要。新媒體受眾的第一主力軍——大學生的媒介素養問題的發現和解決變得亟不可待。

(一)新媒體下的快餐式消費

就如薩拉?赫迪所說“在傳媒如此發達的今天,人無須為他人的無知負責”,新媒體的飛速發展也為大學生獲取知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但是大學生對新媒體的使用並不深入,就像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快餐盒飯一樣,但求填飽肚子不求它有營養成份。在媒介接觸目的上,大學生的休閑娛樂動機明顯,偏好於輕鬆、愉快而無營養的信息以尋求感官刺激和情緒宣泄。對於新媒體中海量可檢索的知識,大學生並未利用它們發展完善自己,反而因其便利、易得,而降低了對自身記憶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有意識的培養訓練,養成了浮躁、投機的作風。近年來層出不窮的學術造假事件就反映出大學生利用網絡投機取巧的冰山一角。大學生對新媒體的接觸行為還僅僅停留在純粹的閱讀、接受信息上,缺乏對信息理解基礎上的主動探討反饋和評價批判,對於如何有效利用媒介為個人成長和社會發展服務更是有欠思考。

下一頁
分享到: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