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4年·第6期

探析林白水與新聞專業主義的關系

薛鵬宇

2014年06月11日10:20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摘 要:林白水的新聞思想是在軍閥混戰的時代背景下,基於個人民族氣節和愛國情懷而衍生出來。它的內核要素與西方新聞專業主義思潮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和重合度。從歷史的角度看,他們對於今天的新聞操作和規范還是具有很高的借鑒價值和意義。本文主要基於對兩者內核的關聯研究,旨在為今天商業化和多媒體化沖擊下的紙質媒體,提供一條自贖的途徑。

關鍵詞:新聞專業主義﹔獨立﹔服務﹔自由

一、引 言

林白水是辛亥革命時期中國著名的報人之一。他本名林獬,字萬裡,又名少泉,以“白水、退室學者、白話道人”等筆名活躍於民初的中國新聞界和政治界。他在1921年創辦《新社會報》時,就宣稱要“樹改造報業之風聲,做革新社會之前馬。[1]”在主持多家報紙的編輯工作時,他堅持發表通訊和時評,辛辣尖銳地揭露和抨擊軍閥政客、貪官污吏。他的新聞思想在很大程度上與西方新聞界標榜的專業主義思想十分契合,但在軍閥混戰,拉攏靠山的特殊歷史時期中,一個缺乏法制和民主的制度環境下,想要實現專業主義的新聞理想,可謂痴人說夢、異想天開。西方新聞專業主義是在政黨報刊解體以后逐漸形成的一種“從業理念”。它產生的社會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1.獨立報刊的形成主要歸功於便士報的產生和發展﹔2.記者成為一份專門的職業,出現了一大批具有專業知識背景的新聞工作者﹔3.新聞學教育和培養的全面鋪開,很多院校都增設新聞系或者開展新聞教育﹔4.責任意識和道德規范的建立。新聞專業主義主要包含言論自由、客觀獨立、公共服務、專業精神四個基本標准和要素,它是規范新聞生產的操作准則,也是制約媒體的社會體制。

筆者通過關鍵詞“林白水”查閱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發現:之前學者對林白水的研究主要集中於命運審視、職業困境、報刊活動、平民視角四個方面,將其新聞思想和功過放在特定的歷史時空中進行具象分析,脫離於具體的新聞實踐、新聞選擇,缺乏前瞻性和發展性,也很難逃出新聞史研究“本體缺位”的窠臼。事實上,林白水並沒有對自己的新聞思想做出直接的表述和總結,所以我們隻能從他的作品中去歸納他所堅持的職業規范,再把它與西方新聞專業主義的思想橫向關聯。研究目的在於為當下商業化和新媒體化浪潮下的報紙改革提供有效的參考借鑒。

二、重視公共服務

林蔚君在著作《我的父親林白水》中提到:“林白水辦報有兩個目的:一個是攻擊軍閥,貪官、污吏與奸商,使他們的罪惡目的不能得逞。一個是代毒人民,建議政府做對於人民有利的事,並代小民鳴不平。[1]”其實這兩個目的之間具有內在的邏輯關聯,都希望政府能真正地為人民辦實事,而不是為了個人利益置國家、民族安危於不顧。林白水在《做百姓的身份》一文中就寫道:“官吏本是替我們百姓辦事的……天下是我們百娃的天下,那些事體,全是我們百姓的事體[2]”從林白水的言論中,足以看出他對民本思想的重視,他關注平民的生活,尤其是底層社會的疾苦。他認為官吏和報人一樣,中心任務在於為百姓服務,而不應該是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1901年,林白水在《杭州白話報》的創刊啟事中寫道:“因為我是一個平民,所以我說白話,是一般老百姓的語言,而不是一般士大夫階級的咬文嚼字或八股文的文章。[3]”他極力倡導報刊白話,力圖用最淺顯易懂的語言將國內外的大事小事告訴老百姓。尤其是在官僚階層、知識分子壟斷教育和文化資源的背景下,打破八股文言或者半文半白的傳播話語體系顯得十分必要。林白水的目的就是要推行“報紙大眾化”。報刊想要真正實現為民服務的職責,首先傳播的信息要被絕大多數人民群眾(包括文化水平不高的底層百姓)所讀懂﹔同時報刊應該成為民意表達的平台,1925年12月6∼27日,林白水在《社會日報》每日一欄中,接連發表了77篇讀者來信,足見其“為民立言”的誠心和決心。在林白水參與編輯和自主創辦的多份報紙上,他大力普及科學教育、工業農業等方面的知識,旨在實現報刊啟迪明智的價值。

三、倡導言論自由

林白水通過自辦報紙大力鼓吹天賦人權,平等自由等西方新觀念,強調自由是人與生俱來的權利,必須尊重和保護,同時也表達了對民國言論高度管控和限制的憤懣。他曾明確提出了“言論自由權”,這為我國報刊真正實現言論自由做了理論層面上的准備。對於時政,林白水的通訊和時評“詞嚴義正,道人所不敢道,言人所不敢言 [4]”,揭露丑惡,為民請命。在這一點上,它與大公報“善言、感言”的追求十分相似。1916年8月1日,林白水目睹了政壇爾虞我詐的種種丑態,遂辭去眾議院議員的身份,重新開始辦報。1916年9月,他在北京創辦了《公言報》,開始了他最后十年的新聞生涯。1921年3月,林白水又與胡政之在上海合作創辦了《新社會報》。這份報紙,不僅打破了專制主義者長期推行愚民政策的傳統,而且還對軍閥黑幕,官僚腐敗進行了酣暢淋漓的斥責。例如《青山漫漫七閩路》(1918.08刊於《公言報》)、《斬內閣的紀綱原來這樣》(1921.12刊於《新社會報》)這兩篇時評就表達出了林白水對陳錦濤、許世英等貪官污吏的痛恨與憎惡。但同時,報紙辛辣尖酸的言論阻礙了這些帝國主義走狗統治的穩定性,被下令停刊三個月。復刊后,林白水暗諷:“蒙赦,不可不改也。至今伊始,除去新社會報之新字,如斬首級,示所以自刑也。[5]”至此,《新社會報》改了名頭,成了《社會日報》,但報紙的特色,風格還是一如既往地犀利潑辣。這足以見得林白水對報刊言論自由的渴求和努力。他用手中的如櫞大筆無情地揭露社會黑暗,抨擊貪污腐敗,體恤百姓疾苦。他把報道的視角從宣傳上流社會轉移到關注普羅大眾,積極鼓吹革命,全然不顧外部壓力的阻撓和控制。他自由而負責的工作態度,足以擔當起“無冕之王”口號。

四、堅持客觀獨立

林白水曾說過:“新聞記者應該說人話,不說鬼話﹔說真話,不說假話。”這句話是林白水在長期的實踐中所踐行的職業規范和准則。何為說人話?就是說人民群眾聽懂的話,說人民群眾不知的話,說人民群眾想說的話。不受外界的其它因素的影響。林白水曾在報上自白:“我的這些說話,是著眼在國家利益、社會安危,與軍閥個人,哪些黨派,可是毫無關系。[5]”他堅持客觀獨立的新聞品格,追求社會公平和正義﹔至於說真話。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下,主要是強調新聞工作者必須要拿出敢於同黑暗勢力作斗爭,甚至是犧牲自我的勇氣。林白水的時評往往立場鮮明,一針見血,毫不避諱當局對某些言論的封鎖和禁忌。林白水很少為金錢利益,權勢暴力妥協,而是從國家、民族的整體利益上去統籌。林蔚君如此評價她的父親:“凡對人民有益的人物,不管是軍政人員、資本家,他都贊揚。[1]”林白水曾發表了《吾人對中山先生之敬意》、《歡迎孫中山》等多篇文章表達了對政治家孫中山的欽佩和歡迎。1926年4月,《京報》社長邵飄萍聲討北京“三一八慘案”,慘遭張作霖毒手。一時間,民國新聞界人人自危,噤若寒蟬。林白水卻仗義執言、毫無畏懼,於5月12日在《社會日報》頭版發表時評《警告奉直當局》,痛罵北洋奉系軍閥“涂使人民涂炭,斷喪國家元氣[6]”可謂大快人心。當時《國聞周報》譽之為:“蒼頭異軍突起,報界風尚為之一變。[7]”但如此毫不避諱的言論,自然會遭致軍閥的報復。在軟硬皆施未曾奏效的情況下,張宗昌和潘復給林白水安了個“通敵有據”的罪名,沒有履行任何法定程序,就將其殺害。林白水高風亮節的新聞品格其實就是對今天新聞教育中“獨立性、客觀性”的歷史詮釋。

五、遵循專業精神

從1903年起,林白水三度自費赴日,進入早稻田大學,主修法政,兼學新聞。方漢奇稱他是中國最早在國外學習新聞學專門知識的人。在日本求學的這段時間裡,林白水對西方資產階級共和政體和法律體系有了全面系統的掌握,同時,也接受了國外專業化新聞學科的教育。林白水不僅注重實際工作中的社會責任和專業自律,而且努力將新聞內容的社會影響和效果達到最大化。《官僚之運氣》中對“腎囊”潘復的唾罵﹔《哭與笑》中對軍閥政客的嘲諷﹔《吳大頭之進項》中對吳景濂的斥責等等。這些文章不僅將帝國主義走狗的劣跡公之於眾,還進一步促進了國人對帝國主義和軍閥勢力的反抗斗爭。1935年,陳與齡在《林白水先生傳略》一文中這樣評價林白水:“既長於文言,復精白話,朗暢曲達,信手拈來,皆成妙諦﹔其見諸報端者,每發端於蒼蠅臭虫之微,而歸結及於政局,針針見血,物無遁形”[4]。

同時,林白水積極發揮報刊的輿論引導作用,統一國內民眾的思想意志,並積極爭取輿論的支持。1921年10月27日,林白水在《新社會報》上發表時評《國民的大示威運動》,鼓勵學生開展示威運動,爭取英美帝國主義的同情和支援,從侵略者受眾奪回青島主權。文章中他深惡痛絕地揭露了日本侵佔青島的種種罪行,建議國民舉行大規模的示威游行運動和抵制日貨運動。他也較早使用了號外、編者按、連續報道等多種新聞體裁,手段豐富,靈活多變,更加全面客觀地向讀者呈現事實的原貌。

從研究結果來看,林白水的新聞思想和西方新聞專業主義思潮在實踐操作層面,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和借鑒性。二者相互印証,從前者中可以找到后者的操作表現,從后者裡可以找到前者的理論歸納。他們都在強調新聞人的社會責任和道德自律。

當下,商業化和多媒體浪潮風起雲涌,紙質媒體面臨著更加嚴峻的內外挑戰。一方面內容娛樂化,低俗化傾向愈演愈烈,紙媒的公信力以及核心受眾大量流失﹔而另一方面,多媒體海量信息的強烈沖擊,紙媒的專業性和時效性成為了阻礙其發展和變革的決定因素。那麼在泛信息化時代,紙質媒體,尤其是報紙如何走出“消亡論”,“拐點論”的圇圉,是橫亙在學界和業界面前的重大研究問題。林白水的新聞思想和新聞實踐在軍閥混戰的歷史環境下,是不切實際的幻想。但從全球化的視角來看,它是西方新聞專業主義思潮在中國的發展和具體表現。林白水的一生,是堅持言論自由、客觀獨立、公共服務、專業精神的一生。他對新聞業所做的貢獻,即便是在現在依舊熠熠生輝,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和借鑒意義。面對紙媒江河日下的現實處境(廣告下滑,讀者流失,內容低俗等等),弘揚林白水的新聞思想,是拯救和變革紙質媒體的一劑良藥。

參考文獻:

[1] 林蔚君.我的父親林白水[M].北京:時事出版社,1989.

[2] 白話道人.做百姓的身份[N].中國白話報,1903-12-19.

[3] 孫先偉.林白水的報人生涯[J].民國初秋,1998(2).

[4] 陳與齡.林白水先生傳略[J].東方雜志(第32卷),1935(13).

[5] 賴光林.七十年中國報業史[M].台灣:中央日報社,1981.

[6] 警告奉直當局[N].社會日報,1926-05-12.

[7] 國聞周報,第3卷第30期.

分享到: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