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第五屆中國傳媒領袖大講堂於7月5日至19日在上海交通大學舉辦。本屆大講堂邀請50多位傳媒領軍人物,一線編輯、記者、主持人和著名專家學者,為來自海內外160余所高校的350余名學子講授傳媒業改革創新的經驗與教訓,幫助學子們了解傳媒業界和學界的最新發展動態,深化對傳媒業和新聞傳播學科的認識。以下為《大河報》副總編趙紅7月18日在第五屆中國傳媒領袖大講堂上的演講。
趙紅說,在競爭壓力與日俱增的今天,媒體是媒體人賴以謀生的工具﹔面對紛繁復雜的的信息轟炸,與普通人相比,媒體人有著更多的關注、思考與判斷能力。但是,媒體工作有其特殊性,即時性、不穩定性等特殊要求使得很多媒體人,尤其是女性媒體人,無法在其職業道路上堅持到底。所以,媒體人在選擇媒體職業時一定要做好充分准備。
第一,要有韌性,能吃苦。趙紅說,無黑白之分,無24小時之分,這是新聞工作者的常態。未來想做傳媒人,一定要有正確的心理准備。她以《大河報》對“鄭歐班列”新聞報道權的爭取、新聞事件的報道為例,告誡大家,媒體人要有韌性、能吃苦。
趙紅說,“記者跟車採訪並不是大家想象中那麼容易,五六個男生在三四平米的空間內,沒有廁所,幾乎不能睡覺,就這麼完成了十七天的新聞策劃、報道。回來后,我們的記者病倒了2個。”
第二,要有想法,擅創新。她說,作為一個媒體人,要敢想敢做,要能做到工作內容、工作形式的不斷創新。她以“雞蛋換學費”的公益活動為例,指出,做媒體不僅僅是對新聞事實的簡單報道,要不斷利用自己的資源、能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來幫助社會。“公益活動是對記者資源整合能力的考量,是對記者思想力、創新力的考核。”
第三,要有立場,敢報道。趙紅說,當今社會,輿論影響重大,媒體應該秉持正確立場,為普通老百姓代言。對於影響較大的社會事件,媒體應該及時介入,用正確的立場與觀點引導受眾。“張金柱案”讓人看到,由於媒體介入,惡性事件受到了更多人的關注,從而產生了巨大的輿論壓力。所以,媒體的力量是巨大的,媒體人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要有立場,要敢報道。
第四,要有勇氣,能轉型。當前,新的媒體環境下,媒體與媒體人都面臨著巨大的競爭壓力。處在困難與瓶頸期的媒體與媒體人,要能夠及時趨利避害,以不斷更新的形式與內容迎接挑戰。趙紅告訴傳媒學子,未來職業生涯中遇到瓶頸要有勇氣去轉型。
她說,自己1992年畢業至今,經歷了從黨報到都市報,從財經新聞到時政新聞,從鉛字到激光照排的轉型。“印象最深的是2008年金融危機,報紙受到沖擊,自己感受到了過往處於困難之中的採訪對象的那種落寞。”她說,“后來報業調整,我就轉型到了《大河報》做時政新聞,一直到今天”。(楊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