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美劇從國內各家視頻網站下架消息的傳出,盡管中央電視台遵照相關規定,試圖推出“綠色版”美劇的消息尚未証實,但是網絡上唱衰此版美劇之聲已經迭起。本文試圖結合電視“涵化”效果研究中的共鳴理論,從符合中國觀眾的價值觀、尊重原版翻譯入手,從根據電視劇內容的分級制度探索,從利用全媒體的力量,做好跨屏傳播等三方面探討美劇在央視“振興”的可行性路徑,從而推動美劇在中國順利實現跨文化傳播。
關鍵詞:共鳴﹔美劇﹔涵化
自2014年4月27日起,《生活大爆炸》《傲骨賢妻》《海軍罪案調查處》和《律師本色》等4部美劇從各視頻網站下架。隨后傳出,央視將播出綠色版《生活大爆炸》。面對網絡一眾反對的聲音,本文試圖從涵化效果理論的共鳴效果研究入手,逆向推出以央視為代表的電視播出平台的綠色美劇“崛起之路”。
一、電視“共鳴效果”理論
涵化理論(Cultivation Theory),又稱培養理論、教養理論,涵化假設、涵化分析。最早由格伯納提出。1967年,格伯納及其同事在美國全國暴力成因及預防委員會的資助下,於賓西法尼亞大學的安南堡傳播學院開始了他們一系統有關電視內容的研究[1]。簡單來講,電視的“涵化”效果:即潛移默化的效果。而相應的電視“共鳴效果”,則指電視中所播放的內容、發表的觀點與個人所持觀點相一致或相近,則涵化效果就有顯著擴大的趨勢。
二、遵從共鳴效果理論,改造美劇
觀眾要想與電視中的美劇達成共鳴,就一定要在美劇具體改造中,遵從共鳴效果理論,贏得美劇迷的認可。而“改造”美劇,首當其沖的是要保留美劇自身的“原味”,這是尊重其藝術性的最高表現。這種“原味”體現在美劇正向價值觀的最大保存和翻譯配音的原生態呈現。
和國產的各種“雷人”電視劇相比,美劇的制作精良,劇情邏輯嚴謹,台詞考究,但其表現的一些西方社會意識形態確實有悖於我國政治文化理念。再加上美劇一貫葷素不忌的風格,即便是表現主流價值觀的內容,也會摻雜上不少的暴力和情色。因此,“淨化”並“改造”美劇,使之更符合中華民族的主流價值體系,是確有必要的。這種改造不是中國的獨創,而是文化跨越國界,通過主流媒體傳播的必然。宮斗劇《甄嬛傳》將於2014年底登陸美國HBO電視網,這也是首部在美國主流電視台播出的中國電視劇。美劇版《甄嬛傳》堪稱“高壓版”——原來76集的電視劇將被縮減成6集的電視電影[2],除了常規的翻譯和配音外,其音樂也將全部由美國團隊重新制作。但與央視改造美劇不同,此次《甄嬛傳》的美版改造注重藝術性和真實性,而不是生硬地剪輯和做作的翻譯。導演鄭曉龍曾強調:美國版的翻譯並不是完全直譯原本,而是翻譯者重新遣詞造句后的藝術加工。此前有報道還稱,為美版《甄嬛傳》配音的都是當地土生土長的華人,由此來化解中西文化沖突造成的影片失真感。雖然美版《甄嬛傳》推出之前,一切都停留於猜測,但從美方所作出的努力來看,這種尊崇藝術、尊崇文化、尊崇原創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
回歸到央視改造美劇的議題上來。回首十幾年來美劇落戶央視的一敗再敗,不得不承認我們在改造美劇方面確實有很多問題。從2005年春節《人人都愛雷蒙德》進入央視之后,美劇播出低潮開始逐步顯現,該劇的播出率慘淡,原因在於《人人都愛雷蒙德》已經在美國播出了9年共200多集,在國內也早有DVD銷售……對這些美劇感興趣的觀眾已經通過網絡下載或者DVD的方式觀看過,新播的舊劇對他們來講並無太多吸引力。
隨后《絕望主婦》於2005年12月19日開始在央視以每晚三集連播的形式播出,至凌晨一點結束。然而這部被美方稱為“可以跨越文化和語言”的美國熱門電視劇竟然在中國跌了一個大跟斗,據當年的央視索福瑞收視調查顯示,《絕望主婦》收視率隻有0.4%,與此劇在美國播出時的盛況形成了強烈的反差。而2010年引進的《實習醫生格蕾》在登陸央視八套的海外劇場之前,曾得到了很多“格蕾迷”的關注和期待,但隨著劇集的播出,其過度的刪減和翻譯的詞不達意招致了觀眾的一片惡評。有指責央視刪減劇情的,也有對翻譯、配音表示強烈不滿的。同樣2012年首次登陸第一劇場頻道的《權力的游戲》在播出之時,就有眾多網友擔心,一些出於劇情需要的裸露和血腥鏡頭會被央視“動手術”,結果在一片炮轟聲中《權力的游戲》結束了播出。
痛定思痛,央視播出《生活大爆炸》在即,將來還會有更多的美劇被制作成配音版,如果這一趨勢確成定勢,究竟該如何改造並營銷央視版美劇,讓更多的觀眾接受並喜愛,就成了中方制作人員必須面臨的嚴峻考驗。
(一)制定明晰的價值觀標准與翻譯規范化
不可否認的是,我們處在一個全球化的文化大潮中,文化的多樣性、各種背景的文化互相碰撞、滲透和融合已成常態。在這個時代背景下從事文化傳播,就要具備開放和包容的心態。費孝通先生曾提出著名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理論。這十六個字在以電視平台傳播和推廣美劇的過程中,也同樣適用。我們既然要做美劇的跨文化傳播,就必須承認美劇所傳達的價值觀是開放、多元的,在“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的基礎之上,再將我們所強調並推廣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合進去。
這種融合,是在表達世界文化的中國價值觀,也就是一方面推崇美劇中傳遞的與中華傳統道德體系中相似的價值觀念,如博愛、誠信、正義、良知和家庭觀念等,一方面又要認清美劇傳播的是基於資產階級意識形態的主流價值觀,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存在分歧和矛盾。以往央視美劇的失敗之處在於生硬地剝離那些有違我們傳統價值觀體系的內容,若要避免這種失利,就要做“化”的功夫,即做藝術化、德育化的處理,這種功夫需要翻譯者拋開物我二元對立的觀念,不以征服為目的,而以化育為目標,潤物無聲中,讓不恰當的西方觀念轉化為有益、有用、順理、入心的主流價值觀。畢竟,一種價值觀如果不能真正轉化為民眾全身心接納的價值認同,終究是沒有生命力的。而不論如何改造美劇,都要遵循一個最低標准的原則,就是劇情合理、邏輯縝密、情緒順暢。在這個標准之上,即便是做大幅度的改造,也不至於造成劇情的失衡斷裂。
值得指出的是,翻譯及配音的失敗也是造成央視美劇滑鐵盧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未來的美劇改造中,制作方需借鑒網絡字幕組的成功之處,在語言風格的表達上盡量符合國人生活用語習慣,又要恰好地傳達出美式語言的幽默風趣﹔在配音方面,盡量避免韓劇似的配音風格,建議可尋找在美國生活過的“海歸”來配音,在似像非像中平衡中西文化的差異。
(二)制定分級播出制度或限制播出時段
近十年間,美劇在央視的屢次失利,還源於受眾定位不清晰——在網絡時代,從電視台看劇的和從視頻網站看劇的人群就不是一類人,熱衷於看電視的觀眾並非美劇愛好者,而美劇迷又不屑於看電視。再加上人為對美劇實施了“淨化”,真正的美劇目標受眾會更遠離電視。央視若是想讓美劇在電視平台翻身,是否可以考慮根據受眾的特點,分時段播出美劇。美國在2006年就建立了電視節目分級制度,以收視者的年齡及是否需要收視干預為標准,把電視劇分了七級。為了防止電視劇被不該看的人看到,明確規定如何清楚標示,連什麼時間播放都有明確規定或建議。雖然分級制度在我國的實現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是至少電視台可以通過限制時間段播出來達到讓美劇的相關受眾擇時觀看,又可以免除非美劇觀眾的無效收看或心理排斥,更可以避免美劇中一些難以刪減的暴力、情色內容對未成年人造成不良影響。
(三)全媒體時代美劇從網絡到電視的旅行——離不開跨屏傳播
在傳統媒體時代,電視劇的傳播是單向的﹔而在新媒體環境下,受眾的身份發生了變化,他們從被動接受的觀看轉變為主動選擇,成為了“搜尋者、咨詢者、瀏覽者、反饋者、對話者、交談者”[3]。
前文提到,美劇的忠實受眾生存在網絡,因此,電視平台的美劇播出也必須借助全媒體的力量,才能打響硬仗。網絡受眾有個普遍的特征,就是呈現出“碎片化”接受。對同一部劇集,不同受眾所關注的點越發多樣化,其產生的立場和觀點也是離散化、多元化的。他們習慣在觀看電視劇之前就做好了互動的心理准備,又在全媒體平台的助力下,釋放出更大的參與熱情。
央視播出美劇若是期望造成較大的影響力,不妨利用全媒體平台營造“圍觀”效應,發動廣大受眾的參與和互動,即便是在運行之初招來眾多美劇迷的責難,也好過劇集播出后平淡無響。多屏聯動的作用是以多倍的效力、極高的到達率將美劇推送到受眾面前,受眾的互動又深入融合形成廣泛輿論,由此將美劇的影響力推至高點,激發更多受眾的觀看熱情。這種互動式的“圍觀”在某種意義上是種冒險,如果央視版改造的美劇藝術性強,很有可能會大大推高此部美劇的收視率,並形成良好的口碑﹔但假若此次改造一如以往,既無藝術性,又劇情割裂,翻譯配音寡淡,那即便運用了全媒體攻勢,收獲的也將是更多的罵名。
可以說,風行網絡的美劇再次登陸央視,是美劇作為文本跨文化傳播的又一次實驗。基於近十幾年間央視引進美劇的歷次失敗,我們認識到,若要尋求“翻身”,就必須對異域文化保持一種尊重包容的態度,在這個基礎之上,做最大變通,採用分時段或分級播出的方式,藝術性地、智慧性地改造美劇、綠化美劇。同時,要認知到電視媒體自身的不足,要接受新時代受眾的角色轉變,承認“群體”的力量,盡可能地多利用全媒體力量擴展影響力,推高知名度,豐富輿論話題。或許用這種開放性的心態地去做美劇的跨文化傳播,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王凱山系:中國傳媒大學 新聞學院,郭 宏系:河北電視台 總編室,)
參考文獻:
[1] (英)丹尼斯·麥奎爾著.劉燕南等譯.受眾分析[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2] 百度百科.涵化理論[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155934 4.htm?fr=aladdin.
[3] 鳳凰網.美版《甄嬛傳》年底將登HBO電視網 宮斗劇變傳記[EB/OL].http://ent.ifeng.com/a/20140505/40045138_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