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4年·第7期

我國電視音樂選秀節目發展歷程

劉金晶

2014年07月28日15:42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摘 要:“電視音樂選秀節目”是指一種以音樂為表現內容,以歌唱為表達方式,以電視為傳播載體,以比賽為競爭手段,進行選拔優秀音樂人才的節目類型。從1984年的第一屆《青歌賽》到2014年的《中國好歌曲》,我國的電視音樂選秀節目經歷了三十年的歷程。縱觀我國的電視音樂選秀歷程,筆者認為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四個時期。“兩個階段”即重“選”和重“秀”階段。“四個時期”即雛形期、發展期、瓶頸期、復蘇期,其貫穿在“兩個階段”之中。

關鍵詞:電視音樂選秀節目﹔發展﹔歷程

從1984年的第一屆《CCTV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簡稱《青歌賽》)到2014年的《中國好歌曲》,我國的電視音樂選秀節目已經步入了而立之年。這三十年間,音樂選秀節目的發展起起伏伏。本文通過閱讀大量節目文本試把握其發展歷程,並分析其每一個發展階段所呈現的特征。

一、電視音樂選秀節目概念

電視音樂選秀節目是電視綜藝節目的一種,從字面上看,是“電視”、“音樂”和“選秀”三個關鍵詞的結合體。“電視”為傳播媒介,“音樂”是節目內容,而“選秀”是節目形態。“選”有選擇、選拔之意,而“秀”,可作“優秀”之解,也有表演、娛樂之意。“選秀”是指按照一定的標准和能力要求,選拔在某方面表現優秀的人。因此“電視音樂選秀節目”是指一種以音樂為表現內容,以歌唱為表達方式,以電視為傳播載體,以比賽為競爭手段,進行選拔優秀音樂人才的節目類型。

二、我國電視音樂選秀節目的發展歷程

縱觀我國的電視音樂選秀歷程,筆者認為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四個時期。“兩個階段”即重“選”和重“秀”階段。所謂重“選”階段,是指以選拔挖掘歌唱人才為節目主要目的,秉承“秀”服務於“選”的節目理念,為選而秀,這一階段以《青歌賽》為主要代表﹔而重“秀”階段,指繼《超級女聲》以來的音樂選秀節目,這類節目以賺取收視率為主要目的,採取多樣的節目表現形式,集商業性和娛樂性於一身,在衡量“選”和“秀”這架天平中,指針更偏向於“秀”。“四個時期”即雛形期、發展期、瓶頸期、復蘇期,其貫穿在“兩個階段”之中。

(一)重“選”階段(1984∼2002)

我國的電視音樂選秀節目最早可追溯到1984年中央電視台舉辦的《青歌賽》,這檔誕生最早、歷時最長、本土原創的聲樂電視賽事開創了我國音樂選秀先河。其后地方台也涌現了一些音樂選秀節目,如1985年上海電視台舉辦的《卡西歐杯家庭演唱大獎賽》,1998年東南電視台誕生的《銀河之星大擂台》等。因這一時期的電視音樂選秀節目總體數量較少,處於起步階段,可看作此類節目的“雛形期”。

總體而言,這一階段我國的電視音樂節目主要呈現以下兩個特點:1.電視僅作為傳播工具,以非商業性為導向。如《青歌賽》一直在堅守中前行,牢牢抓緊以培養和挖掘聲樂人才為目標,以服務大眾為目的,拒絕商業行為。2.以專業性和權威性著稱。無論在選手的選拔、賽制的設置上,還是評委的陣容上都體現了專業性和權威性。

(二)重“秀”階段(2003至今)

自2003年開始,我國的電視音樂選秀節目由重“選”向重“秀”方向傾斜。比賽不再以選拔優秀音樂人,繁榮我國聲樂事業為終極目標,而是更加注重節目的表現形式和展示效果,以獲取更高的收視率和商業利益。這一階段我國的電視音樂選秀節目可以分為發展期、瓶頸期和復蘇期三個時期。

1.發展期(2003∼2007)

從2003年《超級男聲》開始,一種新的電視音樂選秀節目形態在我國興起和蔓延。這種不設門檻、不限年齡、不分唱法、顛覆傳統、緊貼觀眾的電視節目立刻引起人們的關注。2004年的《超級女聲》更是掀起高潮,節目成功的運作與核心理念迅速得到認同。無獨有偶,一時間國內紛紛推出同類型的電視節目,如東方衛視的《我型我SHOW》《加油!好男兒》,江蘇衛視的《絕對唱響》,中央台的《夢想中國》等。居高不下的收視率與巨額的廣告收入使得電視音樂選秀節目成為一道令人矚目的電視文化奇觀,我國的電視音樂選秀熱正式形成。這一時期電視音樂選秀節目呈現以下特征:

(1)平民參與的大眾化。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以來,隨著市場經濟快速發展,大眾文化逐漸取代精英文化成為文化形態的主角。在此環境下,電視音樂選秀節目由精英文化轉向大眾文化,引起平民的廣泛參與。首先,節目的低門檻報名條件,吸引了不少大眾參加。其次,受眾的互動性加強。大眾不僅有資格進行參賽,而且有權通過短信、網絡投票的方式決定比賽最終結果。

(2)收視導向的商業化。市場經濟要求電視台必須通過廣告收入維持自身發展,不少電視台看重音樂選秀節目的巨大商機,紛紛舉辦這一類型節目。為了爭取更多觀眾,這一時期各大電視台音樂選秀節目使盡渾身解數,以增加節目的可看性和觀賞性,吸引觀眾眼球。如《超級女聲》中加入緊張刺激的PK賽、復活賽環節,大大增加了觀眾收看的興趣。

(3)模仿成風的同質化。這一時期,中國電視音樂選秀節目呈現“模仿成風”趨勢,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國外成功音樂選秀節目模式的模仿。如《超級女聲》《我型我show》《加油!好男兒》等音樂選秀節目裡都有《美國偶像》的影子。這些節目一般採取在模仿、借鑒的基礎上,將各種元素雜糅混搭,再融入部分原創內容。二是對國內取得成功的音樂選秀節目的模仿。自2005年《超級女聲》火遍全國以來,其他衛視紛紛跟風效仿,電視熒屏出現音樂選秀節目扎推現象。

2.瓶頸期(2008∼2011)

隨著競爭的白熱化,中國音樂選秀節目呈現低俗、煽情化傾向,進入“炒作時代”。無序的競爭、惡性的復制,短信投票的黑幕,觸犯道德底線的低俗,音樂選秀節目開始引起觀眾的審美疲勞。2007年9月20日,國家廣電總局發出《廣電總局進一步加強群眾參與的選拔類廣播電視活動和節目的管理的通知》。廣電總局的限制,以及“汶川地震”和“北京奧運”的影響,2008年中國音樂選秀節目面臨進退兩難的尷尬局面,陷入集體困頓的一年。自此,《我型我show》《絕對唱響》《加油!好男兒》相繼停辦,《花兒朵朵》《中國紅歌會》《快樂男聲》等節目也在不溫不火中生存,難以扭轉音樂選秀節目發展的整體頹勢。

3.復蘇期(2012∼至今)

在沉寂了數年之后,2012年7月由浙江衛視重磅推出的《中國好聲音》在一夜之間紅遍大江南北,再次引爆新一輪的音樂選秀熱潮。此時期音樂選秀節目除了像“發展期”一樣,具有大眾化、數量多、同質化嚴重、商業化和娛樂性強等特征,還呈現另外兩個顯著特點:

(1)購買版權,引進機制。以往中國大多隻通過觀摩國外成功節目樣版來總結國外節目的創意經驗、制作規律,從而依葫蘆畫瓢,進行簡單模仿,並無法系統了解外國節目創作的立意和操作過程,導致最后節目效果都大打折扣。自《中國好聲音》購買國外節目版權嘗到成功的甜頭后,不少電視台將電視節目模式的引進作為重要手段。所謂“模式引進”,是指參照域外成功的電視節目模板進行節目創作的方式。“模板”是指一檔電視節目的具體構成樣式和整體框架結構。它包括節目名稱、構思策劃、節目形態、操作方法、演繹規則、節目流程、板塊組合、節目風格等一系列創意,也是一檔電視節目區別與其它同類節目的獨特外在形式。據筆者查閱資料不完全統計,這一時期我國的電視音樂選秀節目引進情況如表1所示。

(2)節目內容、形式多元化。為了在日益激烈的節目競爭中獲勝,這一時期節目內容和形式較其他時期都更加豐富多元。在歌曲的選擇上,不少音樂選秀節目不再獨打通俗流行歌曲牌,而是選擇另辟蹊徑,如廣西衛視的《一聲所愛•大地飛歌》立足地方特色和優勢資源,以改編的方式演繹新民歌,發展新民歌文化。四川衛視的《天籟之音——中國藏歌會》注重“藏歌”這一獨特定位,向廣大觀眾介紹藏族音樂和藏族文化。在節目的形式上,深圳衛視《The Sing-off清唱團》玩轉無伴奏合唱創意,僅由人聲來制造旋律和節奏,是現今國內從未有的選秀節目模式。北京衛視《最美和聲》採用導師和學員和聲重唱的方式,試通過聲音的和諧,達成一種心靈的和諧。除此之外,不少節目宣布主打“好聲音”,不約而同打出盲聽、盲選旗號,如浙江衛視的《中國好聲音》、山東衛視的《天籟之聲》、廣西衛視的《一聲所愛•大地飛歌》等。

表1 我國電視音樂選秀節目引進情況統計表

總體而言,這一時期我國的電視音樂選秀節目的質量普遍較高,不管是選手的歌唱水平還是節目的內容和形式都更具有吸引力和觀賞性,呈現百花爭鳴的生機勃勃景象。然而節目的總量偏多、形態雷同、扎堆播出又再次給我國的音樂選秀敲響了警鐘。

三、對我國電視音樂選秀節目的展望

細數三十年來中國的電視音樂選秀節目,成績與問題同在。一方面,我國電視音樂選秀節目呈現百家爭鳴的繁榮局面,但另一方面,我國電視音樂選秀節目也存在過度娛樂化、同質化現象嚴重、原創性缺失的種種問題,以至於廣電總局在2013年7月24日又下達一紙“限歌令”。政策一出,音樂選秀節目熱度瞬間再次凝滯。音樂選秀節目是我國電視熒屏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弘揚民族藝術,豐富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推動中國聲樂事業的繁榮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音樂選秀節目要想走上可持續發展道路,首先必須持以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並重的理念,不斷提高節目質量,保証音樂內涵﹔其次,音樂選秀節目應始終保持創新,在節目的進程中,不斷加入新思維、新模式,給觀眾以新鮮感和好奇心,保持其生命力﹔再者,音樂選秀節目在與國際接軌的同時,應加強我國的本土原創。隻有這樣,中國的音樂選秀節目才能煥發活力,綻放光彩。

(作者系:南京師范大學 新聞與傳播學院)

參考文獻:

[1] 郭靄雯.淺論電視節目模板的知識產權保護[J].法制與經濟,2011(8).

[2] 李迪,許志暉.“后中國好聲音”時代音樂類選秀節目發展理念探析[J].中國電視,2013(1).

[3] 黃璜.電視選秀類節目發展歷程和展望——以“青歌賽”、“超女”、“中國達人秀”為例[J].新聞窗,2012(6).

分享到:
(責編:董慧(實習生)、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