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組用替身拍攝車廂戲。
劇組用替身拍攝車廂戲。
劇組用替身拍攝車廂戲。
王岳倫感謝劇組對詩齡的愛護。
張家輝教王詩齡游泳。
《天涯赤子心》有兒童落水危險戲份。
王詩齡拍戲被嚇哭。
張家輝與王詩齡扮演父女。
兒童替身演員安全問題再引關注
近日,因《爸爸去哪兒》走紅的王詩齡在拍攝《澳門風雲2》時使用替身引發爭議,不少網友指責其“耍大牌”。對此,影片導演王晶26日晚在微博上回應,表示使用“替身”是專業行為。此文一出再度引起網友熱議,近年來常被提起的關於“兒童替身演員”的安全問題則再次引起大眾關注。
怕危險怕“壞人” 王詩齡使用“童替”
近日,因《爸爸去哪兒》走紅的王詩齡(Angela)正在曼谷拍攝由王晶執導的電影《澳門風雲2》,片中,她與張家輝飾演父女,形象相當活潑可愛,讓不少大牌明星對他喜愛有加,紛紛在網上晒出合照。不過,因為在拍戲時頻頻使用替身,卻讓王詩齡再度被黑“耍大牌”。
據媒體報道,在拍攝一場王詩齡藏匿在后車廂擔驚受怕的戲份時,為了安全起見,劇組特別為找來替身小妹妹頂上。隨即王詩齡替身的照片在網上曝光。當時,《澳門風雲2》在曼谷拍攝一場逃亡戲,主角周潤發為拯救張家輝父女,讓他們藏匿到后車廂裡。沒想到王詩齡與替身兩人都怕黑,對於關在后車廂的戲份十分驚恐,好在發哥與張家輝“又哄又騙”,不斷說“別怕,我們都在這裡”,最終才順利拍完。
隨后,替身演員在接受完心理輔導后開始進入正式拍攝,最終表現優秀,才拍了3次就搞定。而輪到王詩齡拍攝特寫鏡頭時,坐進后車廂的她亦感到害怕,而張家輝則再度發揮“慈父本色”安慰她“你好乖”。
另外,記者獲悉,早前《澳門風雲2》另有一場戲是張家輝牽著王詩齡上街,結果遇到余文樂、曾國祥等飾演的警察圍堵,王詩齡當場就被嚇哭了,李湘安慰半天也沒用,后來也用替身上場。
網友爭議 王晶力挺
此條新聞一出,立即引發網友熱議,有部分網友表示憤怒,紛紛表示:“無語,人家小孩就不是小孩嗎?她的安全就不重要嗎?”“Angela現在紅了,家裡又有錢有勢,演個戲還要用替身,好大牌!”也有網友力挺王詩齡,“一個4歲小孩哪懂什麼是耍大牌?一群成年網友隨便污蔑一個小孩算什麼?”“替身這個職業那麼多年了,又不是王詩齡開創的,用替身很正常,大人都能用,小孩為什麼不行?”
對此,導演王晶26日晚發微博支持Angela,稱拍戲時小孩用替身是一種專業行為:“看到有人批評Angela拍戲用替身,而且特別負面化,我拍了30多年片子,向來拍小孩都用替身。她的替身是一個9歲大的小個子,體力比4歲的詩齡強多了,4歲的小孩筋骨很軟,稍為大一點的動作都會扭傷,這是專業行為,戲裡發哥家輝也全有替身,各司其職避免損傷有什麼不對?難道你們希望看到小詩齡受傷嗎?”王岳倫也轉發了王晶導演的微博,感謝劇組對Angela的愛護。
不用“童替”效果更好?
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內地的“童替”其實並不常見,除非一些危險戲份,一般很少採用替身。而業內的通常做法是,兒童的替身由各種孩子,或者個子較小的成年“武替”擔任。
早前林妙可在拍攝《美人心計》時,就獻出了自己吊“威亞”的第一次。據了解,劇組原本擔心小妙可年紀小會害怕,沒想到林妙可對於吊威亞卻表現得非常興奮,一點都不害怕,還在空中做出許多古靈精怪的動作,讓所有工作人員都夸她“真勇敢!”而對於許多專業演員都難以做到的“秒落淚”也難不倒小童星們,比如,因《犀利人妻》而走紅的台灣小童星小小彬就是“哭功驚人”,導演一下指令,小家伙的眼淚就啪啦啪啦地下來了。
“童替”安全問題引關注
近年來,影視圈開始陸續出現“童替”,引起媒體與大眾的普遍關注。
所謂“童替”是指兒童替身,戲裡的兒童演員需要拍跳河、摔打、跳樓等危險戲份時,出於安全考慮,一般也會由專業“童替”代替出演。此外,有的小童星從小“養尊處優”,家長對其保護有加,對於很多辛苦受累的戲份,也會採用“童替”完成。
“童替”來源:
專業學校學生或是貧困孩子
早前,電視劇《天涯赤子心》制片人陳先生在接受採訪時,在橫店等各大影視城,兒童替身已漸漸市場化。隻要出百余元的薪酬,就能請窮人家出身的“童替”代童星們完成辛苦受累的拍攝任務。
有專業人士表示,擁有專業技能的孩子是“童替”的主要來源。例如有角色需要游泳、跳水、舞蹈等專業技能時,正身演員不會或不具備條件,出於安全考慮,劇組就會找替身完成。劇組副導演們會去武校等專業院校聯系教練或校長,讓他們為劇組輸送替身演員。
收入不一“跳一次樓兩千元”
對於“童替”的收入到底有多少,各界則說法不一。
曾拍攝過《網絡媽媽》、《孝女彩金》等兒童影片的導演周勇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則透露,10年前他拍攝兒童電影《會說話的風箏》時,曾在一場“跳樓戲”裡啟用過“童替”:“當時的劇情是一個孩子因為想不開去跳樓,大概要從兩層樓高上面跳下來,這種戲普通兒童演員肯定不能做的,於是我們聯系了一個武術館,找來一個10歲有武術功底的孩子做替身,演完給了一兩千元酬勞。”
而電視劇《天涯赤子心》制片人曾透露,因為小演員的家長怕水太冷,要求劇組請來“童替”完成跳河戲份,酬勞卻非常微薄,跳一次河也就100多元錢。
周勇表示,其實“童替”現象在內地並不多見。但在必要時刻採用“童替”是一種專業行為,但一定要做足安全措施保障好兒童替身演員的安全。他表示,自己在拍攝前會請助手給兒童演員包括替身們進行心理輔導,遇到驚險戲份,一定會讓成年人先試驗以確保安全。
周勇認為,兒童替身演員需要有專門的機制進行培訓,“培訓過的演員跟臨時找來的肯定是會兩碼事,這樣也更有利於他們的安全保障。”
律師:
採用兒童替身演員必須征得監護人同意
湘永律師事務所廖建勛律師表示,我國目前還沒有專門針對兒童替身演員的相關法律,但根據《未成年保護法》,“童替”還是不予鼓勵,任何威脅到兒童替身演員身體或心靈健康的危險行為都應予以禁止。 至於“童替”是否童工,廖建勛認為很難界定,替身演員跟劇組並非固定勞動關系,沒有長期使用,也不是固定職位,基本上還不能稱為童工。但他強調,劇組在採用兒童替身演員之前要征得其監護人的同意。
請不要放錯重點
王詩齡自打上了《爸爸去哪兒》以來就一直被部分網友詬病“太嬌氣”、“生活太奢侈”,而這種既定印象並沒有因為節目的結束而停止。這一次,王詩齡因為在拍攝電影時使用“兒童替身”,讓不少網友對她的不滿再度被挑起,一時間有關“李湘有錢有勢,王詩齡拍戲使用替身耍大牌”等話題在網上迅速被炒起。
近年來,有關替身演員的安全問題不斷被提及,甚至有媒體爆出在橫店等拍攝基地,不少因為家庭貧困孩子為了微薄的報酬選擇當“童替”。這樣的新聞讓人心酸,但替身本身也是一個職業,職業不分貴賤,如果這份職業是自願選擇的,理應得到尊重。但這些孩子們做這份職業是否安全?他們是否足夠專業去承受危險動作?這些問題則應該獲得有關部門的更多關注,劇組也應該做足安全措施,保障這些“童替”們的安全。
事實上,在很多地方,“童替”是不被允許的,兒童危險動作的戲碼,根本就不應該出現。王詩齡不是第一個使用替身的孩子,也不會是最后一個,所以,今天我們關注的重點應該是“童替”是否必要?家長、劇組包括整個社會對於這樣的行為是否處理妥當?而非王詩齡使用童替是否在耍大牌。
試想一下,假如今天使用替身的小孩並非王詩齡,而是一個普通的兒童演員,觀眾是否會對這件事如此關注?又是否真的會那麼關心兒童替身演員的安全問題?如果能夠因為此事喚起觀眾對於替身演員安全問題的關注固然是件好事,但將心中的不滿不分青紅皂白地遷怒於一個年僅4歲的孩子則大可不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