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4年·第8期

4G時代手機媒體傳播力初探

趙 瑩

2014年08月05日08:24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摘 要:2014年,4G網絡覆蓋范圍逐步擴大,其傳輸速率大大提升,手機媒體的傳播力呈現增強態勢。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受眾加入到智能手機用戶行列,使手機媒體具備了堅實的受眾基礎。4G網絡實現了實時地理位置或GPS信息共享,為精准傳播提供了無限可能,大大提高了傳播效果。4G網絡帶寬的提升,使圖片、視頻成為傳播過程中的主要信息形式,通過圖片、視頻提供真實信息的同時手機媒體的公信力也得到了提升。

關鍵詞:4G﹔手機媒體﹔傳播力﹔受眾

一、引 言

眾所周知,手機本是一種為了滿足人們在移動過程中進行語音通話而產生的通訊工具。隨著科技的發展,除了最基本的通話功能外,手機逐漸被賦予了多種滿足信息傳播需要的其他功能,而其通訊功能逐步淡化,傳播功能日益凸顯。其傳播范圍從單一的人際傳播擴展到點對面的大眾傳播,從人際之間的溝通工具一躍成為被公認的大眾媒體。它的快速發展影響著人們接收、發布信息的方式,也改變了原有的傳媒格局。

自2004年7月18日北京好易時空公司和《中國婦女報》聯合推出國內第一家手機報——《中國婦女報•彩信版》之后,手機開始以“第五媒體”的姿態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在重大事件的傳播中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蘋果公司發布了智能手機iPhone4之后,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信息傳播被全面引爆。借力移動互聯網的迅速發展,手機成為一種即時移動傳播媒體,並且對技術進步保持高度敏感性,每一次通訊技術的革新,都使手機媒體的傳播能力更上一層樓。

步入2014年,最矚目的技術革新當屬4G技術的發展。4G技術的優越性主要體現在帶寬的提升上,其傳輸速度大大超越了3G網絡,這意味著人們可以隨時隨地通過智能手機上傳或下載高質量的圖片及視頻,一定程度上可以使每個智能手機用戶立刻變成現場新聞記者。

傳播學家麥克盧漢曾經說過“媒介是人的延伸”。手機媒體更加促成了人與媒介的高度融合,是現在所有媒介中能真正被稱為“人的延伸”的媒體,其媒介傳播力也是值得我們深刻研究。“大眾媒體傳播力的核心是媒體傳播的能力, 也就是媒體到達受眾並產生效果的能力。

“一般來講,到達受眾的能力通過收視率、閱讀率、到達率、發行量等指標得到體現。這些指標表現了媒體對受眾的覆蓋程度,或者說受眾對媒體的了解程度。[1]”參照傳統大眾媒體傳播力的概念,可以將手機媒體傳播力理解為手機媒體的傳播能力,即手機媒體到達受眾並產生效果的能力。可以通過手機媒體的受眾群體數量、信息的可信度及信息的到達率等指標而得到體現。

二、受眾群體數量龐大

衡量一個媒體是否具有競爭力的一個重要指標就是其現實和潛在的受眾數量,而對手機媒體而言,最不用擔心的就是用戶資源[2]。與互聯網媒體相比,手機媒體雖出現較晚,但卻在近幾年聚集起了比網絡媒體更多的用戶群,消費者對計算設備的選擇進入到以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為中心的時代,其中智能手機成為人們接入移動互聯網的首選終端。

截止到2013年12月,我國手機用戶的數量已經超過10億,年增長率為19.1%,遠遠超過互聯網網民數量,使用手機上網也就是智能手機用戶的數量達到5億,如此迅速的增長率使手機始終保持上網第一大終端的地位,隨著4G網絡覆蓋范圍的擴大,這一數據在2014年將繼續刷新。目前,智能手機用戶數量的持續增長已成為電子行業的一大亮點,不斷有廠商通過壓低手機價格來吸引消費者。2014年,中國市場將銷售4.435億部手機,其用戶從最初的政府官員、企業家等經濟富裕的人群向大眾化、平民化轉變,全民智能化時代的步伐越來越快。

手機正在成為人們的形影不離的“影子媒體”[3]。據尼爾森調查顯示,2013年受眾每天平均使用智能手機的時長從53分鐘猛增至1小時07分鐘,從2011年第4季度至2012年,智能手機每天的使用量增長10%,而2012年至2013的使用量暴漲到26%[4]。為了使受眾使用習慣更快速地轉變,眾多第三方軟件已經開始有所作為,比如天貓網推出“手機專享價”,通過給予消費者更多的優惠吸引其使用手機進行購物,並養成手機購物的習慣。長此以往,智能手機受眾數量越來越多將是大勢所趨。

三、信息傳播更加精准

一直以來,信息直擊目標受眾是各大媒體所追求的傳播效果。作為新的媒體形式,與傳統報紙、廣播、電視媒體的大眾傳播相比,手機媒體受眾的親密互動使其成為了一種完全以個體為中心構造的媒體,4G網絡更好的帶寬可以實現實時視頻數據、地理位置或GPS信息共享,為精准傳播提供了無限可能。

首先,傳播地域精准。位置類服務是手機媒體獨有的服務種類,也為手機媒體信息的定向傳送提供了明顯的優勢。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以及技術的進步,地理位置類服務被越來越多的受眾接納,比如實時路況信息、天氣信息以及各類位置所在地的資訊信息等。4G技術在定位方面的性能更加優越,在信息傳播過程中,確定移動設備也即用戶所在地理位置之后,再推送相關信息大大提高了信息的針對性及到達率。

其次,信息內容與傳播對象精確匹配。受眾是媒介內容所要傳播的對象。所謂信息的精准傳播,強調的即是傳播內容與受眾的高度關聯性,達到受眾與內容的精確匹配。傳統媒體無法精准的進行受眾細分,但手機媒體實現了。智能手機實現了實時互動,通過媒體與受眾之間的互動,可以分析受眾的媒介接觸心理、行為特征,從而掌握個體受眾的信息需求。通過對個體受眾信息需求的分析,可以將信息與受眾精准對接,實現分眾化、針對性信息傳播,點對點的傳播成為主流,傳播效果隨之增強。

四、信息多媒體化增強公信力

手機媒體的快速成長對傳統媒體形成了不小的沖擊,但從信息真實性來講,人們普遍認為傳統媒體是有把關人的媒體,而新媒體則是缺乏把關人的媒體,導致新媒體信息可靠性降低。在這個自媒體盛行的時代,用戶生產內容正在成為傳媒產業主要的內容生產方式。隨著智能手機用戶的增加,越來越多的人成為了手機媒體的內容生產者,傳播者魚龍混雜,就導致虛假信息、不良信息甚至一些侵犯個人隱私的信息被反復公開傳播,造成大量的信息垃圾,引起受眾群體的反感。

從信息真實性角度來看,圖片信息的真實性優於純文本信息,視頻內容的真實性又優於圖片信息,尤其是純文本信息,編輯、制作、發布都很簡便,很容易產生虛假信息。因此,傳遞信息時提供相應的圖片、視頻對保証信息的真實性非常重要。

以點擊率和轉發量都非常高的“周一見”事件為例,事件緣起於3月28日晚《南都娛樂周刊》記者發布的一條微博,該微博以純文本的形式簡要介紹了周一將要發布的新聞信息,信息內容指向性較強,大部分網友通過猜測已提前判斷出事件的兩位主角,但也有一部分網友否認,疑為又一波網絡謠言,還牽扯出其他不相干的名人。直至周一當天,此次事件的相關圖片、視頻發布后,真相大白,網友對此次事件內容的認知最終達成一致。圖片、視頻信息對保証信息真實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3G網絡使智能手機能夠傳播多媒體信息,在3G技術的支持下,文字、圖片、音頻、視頻、電子郵件、實時語音、實時影像等功能均可以實現。3G網絡的傳輸速率是其最大的優勢,但在實際使用過程中並不盡如人意。目前,國內4G網絡建設正在加速進行,4G網絡已覆蓋全國大部分區域。4G網絡的數據傳輸速率是3G網絡的5到10倍,大大提高了多媒體信息上傳和下載的速度﹔ 4G智能手機性能優異堪稱小型電腦,可雙向下載傳遞資料、圖畫、影像並且擁有大視窗,傳播體驗甚好。用戶可以使用手機自帶的拍照、攝像等功能,編輯帶有圖片、音頻及視頻的傳播內容,在任意時間、任意地點,發送給任意對象或上傳至各個網站,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個人與網絡的互動。

4G時代,4G手機給受眾提供了更加完善的功能,供受眾制作、編輯多媒體信息,4G網絡能夠給受眾更好的使用體驗來上傳和下載多媒體信息。利用4G技術的優勢發布真實信息,保証信息安全,贏得受眾信賴,是手機媒體傳播力提升的一個表現。

隨著智能手機上網功能的完善和4G網絡的全覆蓋,用戶對智能手機即時傳播的需求日益增長,信息的生產、傳播及受眾接受信息的方式均發生了改變。實現了任何人在任意時間、任意地點向所有人進行傳播的理想形態,受眾形成了快速瀏覽、碎片化閱讀的習慣,幾乎形成了24小時伴隨狀態,越來越多的用戶已經成為所謂的“手機控”, 拿著手機低著頭的人數越來越多。同時,多媒體信息傳播更易操作,手機媒體獨有的定位功實現分眾、定向傳播,使得精准性增強,傳播能力顯而易見。適用於智能手機的第三方應用軟件層出不窮,越來越多需要上網的業務都可以通過智能手機來完成,手機媒體的傳播力將進一步增強。

作為時下最熱門的新媒體,手機媒體的傳播、更新速度非常之快,成本又相對低廉,信息容量巨大,操作方便,多媒體化傳播,滿足了受眾對媒介多方面的要求,能夠隨時隨地接收、傳播信息,受眾的參與感得到滿足,對媒體主動、積極的態度被調動起來,媒體與受眾的關系更為親密,媒介的傳播力逐漸增強。

媒介傳播力決定其影響力,傳播力越強,媒介影響力越大。提升傳播力是媒介實現長遠發展得必經之路。手機媒體具備的技術優勢和受眾基礎使其具有良好的傳播力,隨著媒介競爭的加劇及傳媒格局的變化,應繼續增強手機媒體的活力,使傳播力穩步提升。

(作者系:平頂山學院 新聞與傳播學院)

參考文獻

[1] 盧旖娜.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傳播力對比談[J].新聞傳播,2013(9).

[2] 劉佳.3G手機傳播特征分析[J].新聞界,2010(6).

[3] 匡文波.手機媒體的傳播學思考[J].國際新聞界,2006(7).

[4] 新媒體到底擠佔了多少傳統媒體空間?[EB/OL].http://www. a.com.cn/info/gc/2014/0319/264621.html.

分享到:
(責編:董慧(實習生)、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