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4年·第8期

高職院校學生媒介素養提升策略研究

賈先濤 白 冰

2014年08月05日14:11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摘 要:數字媒體技術催生了大量的新媒體,如博客、空間、論壇、社交工具等,新的信息環境呼喚對應的媒介素養。以學習實操技能為主的職業院校學生,在享受網絡為各項活動帶來方便的同時,其網絡應用存在哪些隱患與不足。結合針對某職業院校學生的媒介素養調查,對相關問題進行探討,並提出提高學生媒介素養的策略和促進學習網絡學習的方法。

關鍵詞:媒介素養﹔提升策略﹔高職院校

一、引 言

據《第3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在網民結構中,學生是第一大群體、且大專及以上學歷的人超過了網民總數的五分之一,成為網絡應用的主要力量。數字媒體技術開啟了網絡信息傳播的新興媒體時代,有學者指出新興媒體是“5A”媒體,即:任何人(anyone)、任何時間(anytime)、任何地點(anywhere)、任何信息(any information)、任何媒體(any media)[1]。新興媒體的涌現和使用既為大學生帶來了機遇也帶來了挑戰。

新興媒體影響著高校的各層面,大學生與媒體的關系,正如學者指出,當代大學生被稱作“數字原生代”或“數字人”[2]。雖然媒介對社會的影響早就為學者重視,但國內開設媒介教育課程的高校寥寥無幾,尤其是在以培養專業技能為主的高職院校。高職學生的媒介素養如何,怎樣提升?結合對某職業院校的問卷調查(下文簡稱“調查”)展開討論,共發放問卷480份,回收451份,其中有效問卷411份,佔總發放問卷數的85.63%。

二、媒介應用存在的問題

媒體素養是指,人們面對媒體各種信息時的選擇能力(Ability to Choose)、理解能力(Ability to Understand)、質疑能力(Ability to Question) 、評估能力(Ability to Evaluate)、創造和生產能力(Ability to Create and Produce) 以及思辨的反應能力(Ability to Respond Thoughtfully)[3]。依上述定義,媒介素養即為媒介的理解能力、利用能力、信息傳播能力。高職學生的媒介應用現狀如何,存在哪些問題?

(一)深受媒介影響、存在媒介使用不當

學生通過不同媒介上網的時間如表1所示,從高職學生的上網方式來看,手機上網的頻度和時長要高於用電腦上網的頻度與時長﹔近半受訪者表示每周用電腦上網10小時以上,近二成的受訪者表示每周用電腦上網30小時以上﹔七成多的受訪者表示每周用手機上網10小時以上,二成多的受訪者表示手機上網30小時以上﹔既用手機上網又用電腦上網的同學每周上網時間會更長。研究結果表明,近二成的學生每周上網30小時以上。按照相關專家的研究,每周上網超過35個小時即被認為具有網癮[4]。

表1 學生每周用不同媒體的上網時間

近年來,娛樂正以前所未有的熱情向數字化方向靠攏,而數字化娛樂同樣也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向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滲透[5]。網絡豐富的娛樂資源引人入勝,如影視、游戲、社交等,網絡游戲是導致青少年網癮的重要原因之一。職業院校大學生的網絡應用的主要動機是什麼?調查顯示,大學生網絡使用的主要目的為娛樂、學習、新聞、社交、通訊、游戲、購物﹔大學生比較喜歡的網絡內容主要為影視、娛樂、新聞、學習資源、生活資訊﹔大學生經常使用的社交媒體主要有QQ、微博、飛信、微信。

大學生的信息佔有欲和獲取信息的盲目性,突出表現就是不可控地瀏覽大量的信息,並不加選擇地收集或者下載毫無價值的信息或軟件,其往往明知無必要,但又無法控制自己[6]。在暢游網絡空間時,部分學生出現了網絡行為失范。在回答“您是否利用技術手段窺探他人信息”時,6%的受訪者表示“很經常”、12%的受訪者表示“經常”、20%的受訪者表示“很少”、54%的受訪者表示“從不”﹔在回答“您是否翻牆瀏覽信息”時,13%有受訪者表示“經常”、22%有受訪者表示“很少”、50%的受訪者表示“從不”。在回答“下載網絡資源時,是否考慮其版權”時,10%的受訪者表示“經常”、23%的受訪者表示“有時”、44%的表示“很少”、23%的人表示“從不”。

(二)媒介信息處理應用能力不強

網絡傳媒的傳播方式對傳統媒體大相徑庭,網絡呈現出了雙向性、互動性、去中心化、碎片化的特點。新媒體可以讓用戶在任何時間、地點、媒介、信息的情景下,自由獲取、發布信息,為用戶的信息交流提供了理想的平台。網絡的傳播優勢豐富了網絡資訊,同時也導致信息良莠不齊、出現了“標題黨”等負面現象。隻有對網絡媒體有一定的了解,才能更好的利用網絡。但現實情況卻不容樂觀,83%的受訪者表示不熟悉媒體的創作流程﹔53%的受訪者表示沒有留意過大眾傳媒的信息傳播策略﹔53%的受訪者不了解網絡信息傳播中的“炒作”手法。

信息獲取、理解存在一些問題。網絡信息檢索、獲取、應用需要一定的文化基礎和相應的設備操作技能,才能應對復雜多變的網絡信息環境。調查顯示,36%有受訪者表示可以利用媒體精確查找信息、53%的人表示“有時可以”,部分大學生的信息獲取能力尚有待提高。對隻在非官方、非權威媒體傳播的信息,75%的受訪者持懷疑態度﹔對於社交網絡中的信息是否有足夠的信任,7%有受訪者表示“非常信任”,61%的人表示“有些信任”,隻有12%的受訪者表示“不信任”。

不能正確處理媒體信息。45%的受訪者表示“轉載過未經証實的消息”﹔在瀏覽網絡時可能會遇到色情、暴力或其它負面信息,7%的受訪者表示“經常看”,28%的受訪者表示“有選擇的看”,32%的受訪者表示“很少看”,33%的人表示“不看”。這表明部分同學的自控能力不強,正確處理媒介信息的能力有待提升。在網絡媒體背景下,提升大學生網絡媒介素養,通過合理運用網絡,探索大學生網絡自我教育、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教育途徑,提高對不良信息的辨別能力、批判意識和批判能力是十分必要的[7]。

(三)網絡學習資源豐富、但移動學習資源不足

網絡中有大量的教育教學、學習資源,學生可自主學習、遠程學習。網絡學習資源豐富,內容幾乎涵蓋所有學科﹔表現形式多樣,如圖形、圖像、文字、視頻、音頻、動畫等﹔數據量大、分類齊全,網絡教育資源既有專業教育機構制作、上傳,也有用戶個人上傳,來源廣泛,不同的網站中對資源分類比較明確,便於檢索。支持多種瀏覽、學習、交互,網絡媒體給予用戶很多的應用功能,可滿足學習者同步、異步點播、學習,並具有交互與交流平台,網絡信息的傳播優勢是傳統教學媒體無法比擬的。

大學生已經開始利用網絡中寶貴的學習資源,學生們經常利用網絡學習專業知識的有教育網站、精品課程、綜合網站、培訓網站等。調查發現,學生使用網絡主要目的排在前兩位的分別是娛樂、學習﹔使用手機網絡的主要目的,學習排在了第五位,表明移動學習還沒有受到同學們的關注。也有一些其它原因分散學生的注意力,有學者指出:“很多學生有時候缺乏必要的時間管理技能和信息能力,在缺乏監督的情況下很容易被與學習無關的事情所吸引,常常是紛繁復雜的信息讓他們忘記了本來就不明確的學習目標。[8]”

部分同學網絡資源應用也出現了一些負面的影響。從技術層面看,網絡資源的復制、存儲、轉載的操作簡單易行﹔從信息流通層面看,網絡存在信息過載的情況,每天接觸到大量的信息,腐蝕了青少年獨立思考的能力。網絡為一些走“捷徑”的人打開了方便之門,調查顯示,37%的受訪者表示“經常”從網上下載資源以幫助完成作業,23%的受訪者表示“很少”有類似行為,僅有3%的受訪者表示“從不”。

綜上,媒體技術的發展對高校教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媒介日益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職業院校大學生的媒介利用情況不容樂觀,既利用媒介學習、娛樂,也出現了一些網絡失范行為。為使學生合理、恰當的利用媒介,可通過一些措施提升學生的媒介素養,幫學生克服當前媒介利用的困境。

三、高職院校學生媒介素養提升的策略

隨著媒介融合的進一步發展,媒介對個體的影響將更全面、更徹底,媒介素養也就更為重要,如學者指出:“網民素養是一種公民素養,其不僅表現為公民的法律和道德意識,還表現為他們的社會責任意識、民主意識與民主參與能力等。認為將媒介素養與公民素養結合起來,才能全面認識網民的素養。[9]”

(一)開設媒介素養課程,實施專業化教育

媒介對社會產生的影響,西方學者很早就給予了關注,並展開了相關究。在一些發達國家已經實施了媒介素養教育,如澳大利亞,已經形成了完備的師資培訓制度,一些大學生為教育提供媒介素養方面的服務。國內對媒介素養研究起步較晚,但日益嚴峻的媒介環境引起了政府、學界、社會的關注,相關研究已經大量開展,並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國內一些高校紛紛開設媒介素養課程,但多限於相關專業的學生實習,媒介素養教育尚未普遍開展。媒介素養教育的缺失,學生既不能得到理論指導、也不能指導其媒介行為。

提高教師的媒介素養以逐步提高學生媒介素養。媒介素養教育師資的缺乏是阻礙媒介素養教育落實的障礙之一,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播者對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隻有教師的媒介素養得到提升,才能指導學生媒介素養理論學習、指導學生媒介應用技能、規范學生的媒介使用行為,全面提高學生的媒介內容認識、理解、處理、利用、信息發布能力。

(二)培養大學生信息處理技能

在今天,新的媒體層出不窮,他們創造出新形態的信息,反過來又要求新的獲取信息的方式出現[10]。瞬息萬變的信息環境、功能日益拓展的信息媒介,營造了繁華絕倫的賽博空間,復雜多變的信息環境為學生的信息獲取、辨別、利用帶來了挑戰。隻有具備一定的媒介操作技能,熟悉一些信息獲取、處理工具,才能勝任信息化時代帶來的挑戰。當前的信息技能培養主要靠計算機類課程,但隻有基本的軟件操作不足以讓學生應付媒體運用,課程設置需要進一步擴充知識范圍,如媒介倫理、媒介法規等。

建立、健全大學生信息傳播平台。應建設一批針對大學生需求的網絡資源平台,滿足大學生學習、娛樂、新聞等多方面需求。充分利用數字化校園建設成果,發動學生建設和維護相關網絡,如論壇、空間、BBS、等新興媒體。逐步提升學生對媒介信息的獲取、辨別、處理、利用能力。逐步提升學生的媒介信息獲取、信息理解、信息(媒介)利用能力。

(三)加強網絡學習資源建設

整合網絡學習資源,打造新媒介環境下的學習平台。網絡中學習資源豐富、種類齊全,根據來源可分為組織制作資源、個體創作資源,且內容的載體形式、編碼方式有很大區別,而且存在著教育資源分類雜亂、標簽不一的情況,嚴重影響著學生知識信息的獲取和理解。應建設專業化的學習平台,既包含泛教育類資源、也包括專業課程,如精品課程、公開課等。同時探索新媒介教育傳播環境下的教育教學方式、學習方式、互動模式等。增強網絡學習資源的趣味性與交互性,研發運行於不同平台的教學、學習工具。雖然網絡空間有大量的學習資源和交互工具,但從學生的網絡應用情況來看,移動工具學習的情況依然令人擔憂。為改善這種狀況,應開發泛教育資源,如教育游戲、教育視頻、信息檢索工具、自學工具等。研究新媒介信息環境下教育傳播的模式、策略,分析學生網絡學習、移動學習的需求,探索新的學習模式、研發相應的學習工具,開發針對性、趣味性、互動性、可操作性強的網絡學習資源,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四、小 結

媒介技術的發展,為學生的學習、娛樂、交流等方面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既為學生的各項活動帶來了便利,同時也有一些負面作用,影響著高校學生的身心健康。為提高學習的媒介認識、理解、分析、利用能力,採取一些措施提高其媒介素養已非常迫切。另外,應該加快研究新媒體信息環境下的教學、學習資源利用模式和評價機制,把媒介素養變成學生綜合素質的一部分。

(作者系: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 侯欣潔.大學生手機新媒體素養芻議[J].新聞愛好者,2010(1) .

[2] Alice Hall,College Students’Motives for Using Social Network Sits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to Personality Traits. Communication Research,2009 (20) .

[3] Elizabeth Thoman. Skills&Strategies for Media Educa-tion[A].OntarioMinistry of Education.Media Liter-acy Resource Guide [C].Toronto: Media LiteracyResource Guide,1989.

[4] 焦紅強.新媒介時代河南省大學生媒介素養調查報告[J].今傳媒,2011(6).

[5] 王科.將數字娛樂進行到底——擁抱HAPPY時代[J].中國新通信,2006(2).

[6] 呂曉峰,王英.大學生網絡行為失范及其應對策略[J].教育探索,2010(6).

[7] 夏天靜,錢正武.大學生網絡媒介素養現狀及其提升途徑——以常州某高校為例[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1(10).

[8] 肖愛平,蔣成鳳.網絡學習者網上學習現狀、影響因素及對策研究[J].開放教育研究,2009(2).

[9] 彭蘭.網絡社會的網民素養[J].國際新聞界,2008(12).

[10] 羅以澄,黃雅?.大學生媒介素養研究與對策[J].當代傳播,2009(5).

分享到:
(責編:董慧(實習生)、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