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第十屆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參評論文

[學子論文]客觀報道對新聞傳播的意義

石嬌嬌

2014年08月06日16:14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手機看新聞

摘要:傳播報道特別強調客觀報道的重要性,因為新聞傳播主要是向公眾傳播一件事情,它不需要新聞編輯人員在報道中加入自身的情感在裡面。客觀報道受西方新聞界的影響,傳入中國被廣大新聞媒體所應用。本文就客觀報道的緣起、客觀報道的含義、客觀報道的功能進行了分析闡述,確立了客觀報道的理念內涵價值和判斷標准。

關鍵詞:客觀報道﹔新聞傳播﹔意義

新聞媒介中比較常用的報道手段,客觀報道在中國新聞媒體的應用中還尚未成型,一方面是中國受傳統思想的影響,在報道一件事情上必須加入自己的感情色彩﹔另一方面是中國對外來文化的接受不能很快結合自身情況將其運用到新聞報道中。不能進行客觀的報道,新聞媒體在新聞傳播過程對於公共沒有公信力。因為,新時期的新聞傳播必須從客觀公正角度進行報道。

一、客觀報道的緣起

客觀報道作為一種新聞報道方式,對於新聞傳播增強自身社會公信力具有重要作用。它在從西方引進過程中受到了新聞界的重視,同時也受到社會反對人士的批評。在西方發達國家,新聞傳播中的客觀報道已經成為新聞報道中必須遵守的原則。然而在中國新聞界中,由於受到自身種種原因的限制,導致新聞報道中始終不能很好的運用客觀報道這一原則。但不管怎樣,客觀報道已經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成為新聞行業進行報道要遵循的原則之一。因此要想更好的將客觀報道運用於新聞傳播中,要先知道它的由來,從根本上進行了解、掌握。

關於“客觀”、“客觀性”很久以來存在,但是關於新聞的客觀報道這一名詞一直到20世紀初才出現。19世紀30年代以前,美國新聞界對客觀報道並不重視,而且還加以諷刺。因為那個時候美國的報紙都是為政黨門做宣傳的,他們對於新聞的報道只是站在政黨的角度去宣傳政治思想,完全不考慮新聞的真實性,把捍衛黨派的利益作為自身職責所在,而且在新聞報道的內容上也都是關於政治話題,完全是政黨進行斗爭的第二個場地,不管公眾關心的話題。后來隨著人們思想意識的進步,相關進步人士開始逐漸將新聞報道轉到公眾所關心的話題上,客觀報道在二十實際出的時候得以體現,從而延續至今。

二、客觀報道理論的基本特點

從一般的意義上說,就是按照新聞事實的本來面目去考察並反映、力戒主觀偏見,它要求記者在報道新聞時必須做到真實、公正、平衡、中立[1]。但是,記者雖然作為新聞的傳播者,可是他同樣是新聞的第一個聽眾,因此,他們對於新聞的報道中或多或少會參入自身的感情在裡面,他們有時候對於事件的認識可能會含有錯誤的認識,在新聞中體現自身的喜怒哀樂。因此,新聞專家學者們在進行客觀報道的研究構成中,也充分考慮到新聞工作者對事實的認識,把他們對新聞的態度融入到研究中。首先,客觀報道要具有公平公正原則。新聞工作者在進行新聞傳播過程中,不能因為事件發生所面臨的群體不一樣,就產生不一樣的心理。可能在一個事件發生時,對於在社會地位相對較高的人身上,新聞工作者可能會加入贊美之詞來進行報道,嚴重影響新聞的公平公正原則。其次,客觀報道要具有內容和形式的統一。新聞工作者在新聞傳播過程中所處的角色應該是中立的,在新聞報道中不存在黨派之見,不含有個人色彩,甚至對新聞事情不做太多的價值判斷,盡量做到不使自身的觀點建議影響公眾對新聞的理解。最后,客觀報道內容要具有真實性。新聞傳播中要求進行客觀報道對於內容的要求是實事求是,不夸大、不隱瞞,讓公眾能夠最為直接的、真實的了解新聞事件。因此,客觀報道所含有的特點,對公眾是否能夠對新聞事件有全面的了解非常重要,它對公眾起著正確的導向作用。所以新聞工作者一定要在新聞傳播過程中進行客觀真實的報道。

三、客觀報道對新聞傳播的意義

客觀報道理論在西方經濟、文化、政治各方面的需要下提出來的,它反映著公眾對新聞事業的基本要求,具有多方面的積極意義。

第一,客觀報道的意義在於明確新聞報道的職能和任務。客觀報道理論認為,報紙應是“純粹的新聞工具”,應該以向廣大受眾傳遞真實的新聞為己任,向受眾提供多方面的信息[2]。《紐約時報》中曾經報道過一篇文章關於客觀報道適用一切新聞的方針,一方面,該文章明確反映出新聞報道應體現的基本職能和根本任務,同時也進一步確立了客觀報道這一理論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該篇文章的報道對於報紙與黨派理論明確劃出界限,提出了報紙的作用是向公眾傳播事件的真相。

第二,客觀報道體現新聞事實、忠實記錄新聞事實的新聞理念。客觀報道要求新聞傳播過程中禁止對報道中的內容隨意評述、扭曲事實﹔強調了新聞是記錄事實的,肯定了新聞的客觀性,否定了用主觀意見代替客觀事實的錯誤觀點,這是符合唯物主義觀點的[3]。客觀報道理論的提出對於新聞報道中唯物主義觀點確立起著重要作用,對聽眾獲取真實、可靠的新聞信息有著積極的影響。

第三,客觀報道倡導新聞報道的真實性、可讀性。客觀報道中要求新聞記者對於事件報道和自身意見分開進行描述,隻注重新聞事件的客觀報道,對於新聞事件不進行評述,讓讀者和聽眾自身對事件進行分析,得出結論。這樣做,既體現了新聞報道中的新方法,又體現了對公眾的信任。客觀報道理論在新聞實踐的應用中要求新聞工作者應注意的事項,如:新聞記者在進行新聞報道中,只是進行事件的傳達,不要直接發表自身的觀點和意見﹔要對新聞事件的闡述沉著冷靜,不要夸大其詞,加入感情色彩進行描敘﹔在新聞事件報道之后,要注明消息的來源﹔對於事件報道中要體現不同人員對事件的不同看法。這些方法的提出,對新聞傳播媒體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第四,客觀報道理論是保護新聞媒體和新聞工作者的有力武器。客觀理論強調新聞工作者對新聞的傳播要具有客觀公正性,對於涉及具體的新聞事件,交代新聞信息的來源,同時對新聞的報道中不摻雜自身的情感色彩和看法。這些要求對於新聞工作者在涉及到重大政治、經濟、社會問題和當事人的隱私權、名譽權等敏感問題時,客觀報道理論和客觀報道手法可以排除記者的責任,起到保護他們的作用[4]。

報道理論中的客觀性原則是依托新聞工作者對新聞事件的客觀報道中體現出來的,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傳播出來的新聞作品就是客觀性的具體體現,它隻不過是新聞報道的一種表現方式而已。筆者認為,新聞的根本目的在於信息傳播,新聞傳播的價值在於能夠對公眾的生活和價值取向形成正確引導。因此,要求新聞工作者在今后進行新聞報道過程中充分將客觀報道理論融入進去,將自身的見解和新聞事件內容分開來進行闡述,給公眾對新聞客觀公正判斷的權力。

(作者系:長安大學 文學藝術與傳播學院 新聞系) 

參考文獻:

[1]陳力丹.新聞的客觀性——真實與客觀形式的統一[J].新聞記者,1999,10(09):56-59.

[2]程道才.西方客觀報道的理論與實踐[J].當代傳播,2003,12(06):42-46.

[3]俞莉霞.新聞客觀性原理的哲學反思[D].新疆大學,2008.

[4]楊楊.關於“新聞客觀性”的歷史認識[D].遼寧大學,2011.

分享到:
(責編:董慧(實習生)、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