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口語化表達。口語化、通俗化、事件化的表達方式也是微博大量新詞匯如雨后春筍般層出不窮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轉發性微博中,簡短的口語表達更受歡迎。如“贊”“頂你”等簡短的口語詞匯頻繁地出現在原創微博的轉發中,既表達了轉發者對原創作者的支持,同時也體現出微博詞匯的隨意性與便捷性。微博語言多是寫作者即興或者隨意的語言,對句法要求不是十分嚴格。例如:
噗:在網絡用語中,常有“我倒”的含義。形容發言者對所見所聞的極其無語,內心所要表示出的狀態。也有“噗”一聲笑了的意思,表示某事出乎意料,或者對某種程度雷人的事情,懷有一種嘲笑、偷笑的態度。網友們還經常使用“噗哈哈哈哈”的表達方式,表達大笑不止的狀態,很有畫面感。
點贊:微博排版中,一條新的微博發布右下角有個大拇指豎起的圖標“贊”,點一下表示支持。網友們在瀏覽微博時,不想發表評論但表示支持態度時,順手點贊,這已成為很多網友的習慣。
亮瞎:一般是形容帖子樓上的內容太過夸張震撼(貶義),太亮了,讓人承受不起。這既表現了對帖子內容的排斥,也體現了網友的態度,用經濟、簡潔的詞語精准地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這樣的微博新詞匯還有很多,如躺槍、中國大媽、逗比、屌絲、團購、秒殺、房嫂等詞的走紅,因其新聞含量高、與時政相關,還由於其含義能精准地概括某一社會現象或內涵。
微博新詞匯就像新生事物一樣,發展日新月異,且明顯具有時事性的特點,受眾非常廣。在流行之后都會對周圍的環境產生一定的影響,並衍生出相關的“周邊產品”。越來越多的諧音詞誕生並風靡網絡,這些具有娛樂和樂觀精神的新名詞也成為網絡上的一大看點。
二、微博語言對規范語言的負面影響
為了提高速度,網民們挖空心思“創造”出令人新奇的“網語”,這種另類表達因為簡潔直觀、通俗、風趣、幽默、個性化,很快就成為他們的通行語。而這些並沒有在大部分成人中實現“掃盲”,反而成了大多數中老年人進入網絡的最大障礙。提意見叫“拍磚”,強烈支持叫“狂頂”,看不懂叫“暈”,尷尬叫“汗”……這一連串的用詞讓許多成人面對屏幕不知所雲。還有些詞,如“我伙呆”“喜大樂奔”等,更是讓許多人一頭霧水,這無疑給我們的網絡交流設置了障礙,影響了更多人融入網絡平台。
(一)構成形式多樣但不規范。網絡語言五花八門,大量的詞語不符合現代漢語常規,違反了漢語正常的構詞規律和語法規則,對現代漢語規范化發起了挑戰。如十動然拒、男默女淚、累覺不愛、人艱不拆等詞。(二)語言運用規則的失范。網絡語言隨意的成分太大,怪詞、錯字、別字隨處都是,省略句多,造成句法成分殘缺和詞性的變化。規范的語言被所謂的幽默調侃代替。對尚無辨別能力與正在學習漢語使用的學齡兒童及漢語學習者來說,有很強的負面影響。
(三)文化審美由雅文化走向俗文化。網絡語言的簡單直接破壞了文字的內涵和美感,傳統書面語言的深厚意蘊將面臨挑戰,傳統語言的雅文化日漸被網絡的俗文化所取代。網絡語言具有的快捷、簡略、雜糅等特點,決定了網絡語言好比是一種富含添加劑的速食,青少年吸食過多,反而會影響其吸收豐厚而典雅的中華文化。文字與詞匯本是漢語文化的載體,越來越多的俗文化侵佔了雅文化的地位,對漢語文化的傳播十分不利。
三、對微博新詞匯規范的建議
微博新詞匯形式多樣,富於變化,從一個側面反映了詞匯在網絡上的迅速發展和變化,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但微博新詞匯的主觀性、隨意性和局限性,對現行的語言規范有一定的沖擊,已引起社會的關注。抵御這種沖擊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對這些網絡詞語進行規范,尋求一種既符合網絡語言特點,又不違反語言規范,具有雅俗共賞、老少皆宜的有效途徑。
(一)客觀地分析和對待網絡語言,讓其合理地存在,更好地傳承中華文化。縱觀漢語的發展史,語匯總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在不斷地推陳出新。失去生命力的詞匯在不知不覺中消失,新的詞匯總是被大眾廣泛應用。以官名為例,“尚書”“侍郎”“大夫”“陛下”“太師”等隻能出現在歷史劇中了,生活中已失去用武之地。而網絡中盛行的“白領”“閨蜜”“粉絲”卻煥發出勃勃生機。網絡語言更多地有著生動幽默的表達效果,不僅豐富了現代漢語語料庫,還有利於培養青少年的想象力、審美鑒賞能力和語言創新能力,優點誰都不能予以否認。
(二)尊重個性表達。青少年是鮮活的生命個體,有其獨特性,他們希望以自己的方式表達得到認可后所獲得的成就感。因為各自的生活經歷和生活環境不同,對事物的感悟理解也各有千秋,所以他們會以自己獨特的方式積累運用規范語言,而不至於死搬硬套去使用網絡語言。因此,我們既要看到網絡語言引發的語言規范應用問題,也應看到它對語言發展的積極作用。教育和引導學生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培養健康的語言文字運用觀。
(三)加強對網絡語言的使用引導。面對網絡時代語言中的不規范現象,主流媒體和新興媒體要加大對網絡語言的宣傳引導力度,承擔起傳播語言規范的功能,形成宣傳聲勢。通過持續不斷的宣傳,引導人們充分認識語言不僅僅是個人現象,更是一種社會規范。中華民族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傳承優秀文化每一個網民都要承擔責任,絕不能隻顧自己高興隨意放縱自己的不規范語言,言無遮攔。各級各類學校要加強對青少年網絡語言的教育引導,納入國民教育范圍,引導青少年認清自身的語言責任,使學校成為語言規范的主要陣地。
(四)利用法律杠杆盡快制定規范網絡語言的管理辦法等。日益流行的網絡語言已經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如何規范和引導網絡新詞新語的發展,北京廣播學院語言傳播研究所所長於根元教授認為,首先應制定網絡新詞新語規范的基本原則,研究哪些詞語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國家相關部門和各個網站應制定相應的管理措施,規范引導網絡語言的正常發展。對一些粗俗的、不文明的語言現象要制止,對一些特別的語言表達方法要觀察、分析、探討。目前,國內已有地區開始制定有關規定,如上海推行《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辦法》,對網絡用語作出這樣的規定:“國家機關公文、教科書和新聞報道中將不得使用不適合現代漢語詞匯和語法規則的網絡語言。”福建等地將對如何規范網絡用語進行立法討論,等等。因此,各級政府有必要對網絡語言進行規范和清理。
網絡語言是社會和科學技術進步的必然產物,也是漢語言發展一個必不可少的過程,如何趨利去弊,促進漢語言的健康發展是應該引起語言學家和廣大群眾高度關注的問題。基於網上交際的互動性特別強這一特點,語言文字部門應該同宣傳、傳媒等機構密切協作,加大宣傳和監控力度,在大力倡導網民規范自己語言文字的同時,糾正和勸導網上不規范語言現象,傳播文明,引領風尚。隻有這樣,才能使網民逐步提高自身素質,規范網絡語言,准確理解傳統語言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歷史內涵,才能更好地繼承和弘揚中華文化。
參考文獻:
[1]汪麗娟,李曉.微博傳播中的輿論引導策略[J].新聞愛好者,2011(17).
[2]鄭勇.網絡諧音詞語研究[J].文學藝術,2012(8).
[3]馮念,馮廣藝.網絡詞語的諧音及規范問題[J].湖南師范大學學報,2005(1).
(作者單位:內蒙古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上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