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京舉辦的中國國際影視節目展,作為行業風向標,在一定程度上透露了近期電視作品的生產創作情況。中國電視劇制作產業協會會長、著名導演尤小剛認為,明年一劇兩星、一晚兩集的政策實施后,電視劇產量會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觀望、調整也並非壞事,一個行業過熱並不好”。
出現“劇荒”了嗎?
不少媒體認為,今年參展的電視劇少,制作出品單位也少,顯現出業界在一劇兩星政策下達后的謹慎觀望態度。尤小剛認為,這種情況其實是正常的,一方面,“展廳本來就是起展覽的作用,放著音樂,人來人往,很難洽談銷售購買電視劇或者綜藝節目,大家按慣例就在附近新世紀日航酒店的房間裡談”,另一方面,今年已經依次舉辦過北京電視節目交易會、上海電視節,接著又是這次影視節目展,業界難免有些疲塌了,參展的劇和單位較少,也正常。從根本上說,明年實施一劇兩星、一晚兩集后,電視劇生產量肯定下降,“大家都有個調整,這也是必要的,尤其是那些小公司”。
有傳媒人士認為,坊間已經出現了“劇荒”。尤小剛說,“這是危言聳聽。我們多年來每年保持一萬六七千集的產量,‘飄著’的戲有的是,明年大半年不拍戲都有的播。至於特別好、特別震撼的劇,從來都鬧‘劇荒’。”
明星減價了,雷劇少了嗎?
這次展會上,雷劇雖不能說銷聲匿跡,但數量的確有所減少。但尤小剛指出,這不能通過看劇名來判斷,還要看最后拍出來的實際情況。“最近幾個月與過去不同,有關部門正在電視熒屏上大力推廣正能量,倡導中國夢,想一下子依靠一劇兩星政策或者一些調整就讓雷劇消失,還是不容易的”。他認為,讓創作人員坐下來認認真真創作,考慮劇目的文化內涵,提升整個業界的創作狀態,並非一日之功。
尤小剛也根據他的觀察和了解,認為到目前為止演員的高片酬沒降下來,“一線演員根本沒降,二三線的價錢老實說也沒下來。大家就是少用吧,原來用3個二線的,現在用兩個。”
古裝劇多了嗎?
這次參展的古裝戲由於大牌演員多,投資大,似乎比其他類型更引人注目。尤小剛認為,這是因為各衛視從7月份持續到10月份都是按有關部門要求播出“中國夢”主題的電視劇,古裝劇在前幾次展會上拿出來推廣,暑期也沒有播出平台,而現在拿出來,時間上正好在下半年尤其是明年春節期間播出,營造過節的氣氛,所以正是時候,等於上半年准備的古裝劇一下子都在這個展會上集中推出,才給大家如此印象。
電視人都投身電影界了嗎?
近來不少成名的電視劇導演轉向拍電影,尤小剛認為,目前總體上電影市場確實比較好,而電視劇市場卻到了轉型和瓶頸期,但是,“實際上電影市場風險也是很大的,成功的只是一部分,失敗的是絕大多數。中國文化產業正在轉型期,對大家來說都是考驗。其實最根本的還是創作。創作跟得上,有創新精神,切中了市場的脈絡,你就會成功,否則的話一樣會失敗,絕不是錢越多越能干事。”
尤小剛現在正忙於籌拍一部以武警特戰隊為題材的反恐電視劇《神鷹反恐特戰隊》。“我不跟風的原因很簡單,電視劇在目前這樣一個體制下,上游是千軍萬馬的資本市場,后面播出如果只是對准電視台一個事業平台,這不是真正的產業鏈,也不是真正的市場,電視台不會因為你上市,就多買你的,相反的,適度生產,抓好創作我覺得這最重要。”他介紹,這次就是受一位看過尤小剛當年拍攝的《凱旋在子夜》的將軍啟發,將鏡頭對准“在和平時期隨時准備作戰也隨時都在作戰的反恐特戰隊”。尤小剛帶著作者到那裡進行了半年多的原創,他覺得“反恐特戰隊各種各樣的戲劇因素,劇中都包含了,鐵血柔腸,既有大起大落的感情,又有令人震撼的強情節的作戰”,讓他很有創作激情。他說,“電視劇可以通過市場賺錢,也要文以載道,對觀眾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