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最新資訊

一位新華社記者視角下的3次國慶大閱兵:背后艱辛誰人知【15】

2014年09月28日09:29    來源:新華網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一位新華社記者視角下的3次國慶大閱兵:背后艱辛誰人知

   1999年國慶50周年閱兵:

  

  

  

  1999年10月1日,國慶50周年閱兵,遠程地地核導彈方隊通過天安門廣場。新華社記者王建民攝

  

   記者回憶:1999年國慶50周年大閱兵,我作為新華社軍事攝影採編主任,奉命在先導車上全程拍攝,我的任務是定格江主席閱兵中最富風採的歷史瞬間。

  

   我深感使命重大,事先做了周密的准備,但當我身背三台照相機登上先導車時,問題還是出現了。

  

   先導車是一輛敞篷紅旗車,裡面要塞進去七八個攝影攝像記者,每個人都是長槍短炮,那個擁擠程度可想而知。最重要的是,車上兩個最佳拍攝位置屬於中央電視台直播攝像記者。這既顯示了電視直播的份量,同時也有另外一個因素——這台先導車本身就是中央電視台的。

  

   因此,我必須要靠“擠”來搶得一個理想的拍攝位置。不過就是擠也得講點“技術含量”,既要保証自己承擔的拍攝任務圓滿完成,又不能左右動彈妨礙同行的工作。

  

   我小心翼翼地提氣收腹,屏住呼吸,全神貫注將視線聚焦在取景器內,蜷縮的身體一動也不敢動。就這樣,從金水橋到北京站口,56個方隊,來回折返長達幾公裡的路程,車輛徐緩前行,鏡頭跟蹤拍攝,嘿,那種滋味和感受真是言語難以表達。

  

   但功夫不負有心人,最后我拍攝的照片,由於比較生動形象地記錄下了江主席檢閱三軍的歷史瞬間和50周年國慶閱兵氣勢磅礡的宏大場面,為國內外媒體廣泛採用。這張相片覆蓋了次日國內所有大報的頭版頭條,至今仍懸挂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迎門大廳。

  

上一頁下一頁
分享到:
(責編:張惠丹(實習)、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