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動畫片廣闊市場必須真正打開。動畫片的分級制度勢在必行。動畫片如果要融入電視劇產業當中,需要完成的基礎工作還很多,到現在為止,中國電視動畫片在這方面並沒有邁出步伐。市場沒有更廣泛的打開,動畫片根本就沒有多少題材可言,從而級別上的規定也毫無意義。所以,在這兩方面打好基礎后,通過電視劇的近水樓台,中國動畫會以迅猛的速度發展為龐大高效、具有國際市場競爭力的真正獲利產業。動畫片和電視劇產業的共融性成為動畫片發展的優越條件。
關鍵詞:中國動畫片﹔融入﹔電視劇產業
當今中國動畫片生產有規模但普遍質量不高,很多現代產品由於各種因素懸於社會輿論指責和嘲諷的風口浪尖之上,情況並不樂觀。就如2013年播出的《熊出沒》,由於角色台詞設計不佳成為媒體和大眾批評的目標。普遍反映在第一集首播短短十分鐘左右就出口21句所謂“臟話”。同時也有很多家長反映動畫角色配音方言問題和動作問題影響了小觀眾的語言習慣和生活習慣。這裡大眾、媒體和評論人千夫所指多將問題的矛頭對准動畫片不“文明”舉動對兒童行為規范和未來成長中的深刻荼毒。
實際上我國本土動畫飽受批評,甚至經由投訴而叫停的產品並不少見,如《虹貓藍兔》就曾因被指責為過於血腥而叫停。而大紅大紫的《喜羊羊與灰太狼》一樣因為有兒童模仿“烤全羊”而成為眾矢之的。整體批評的矛頭指向動漫作品的“粗制濫造”,或是缺乏對於下一代的“教育”思維,甚至有媒體痛心疾首的搬出巴爾扎克的名言來闡述動畫片對兒童教育的關鍵作用[1]。這種局面的產生究其根源其實並不在於僅僅某一作品的低劣,實際上,動畫產業在我國的市場運營和體制還不夠科學合理,不具有結構性的整體模式,甚至於產業“定位”都是一片荒原。
一、動畫片廣闊市場必須真正打開
我國從2003年已經開始規劃中國動漫產業的振興和發展了,於當年國家廣電總局提出《關於發展我國動畫產業若干意見》,為中國動漫發展掀開序幕。
2004年,被認為是我國的動畫年,在這一年出台《關於發展我國影視動畫產業的若干意見》,即“24條”重要政策,提出制播分離,建立產業鏈,培養扶持現代動畫企業,實行國產動畫片題材規劃制度,實行優秀國產動畫片推薦播出辦法和國產動畫片發行許可証制度。
2005年更是在“24條”基礎上出台《關於促進我國動畫創作發展的具體措施》,即“18條”補充政策,在一系列的政策帶動下,動漫產業得以開始蓬勃發展。
廣電總局在2006年限定黃金時間強制要求播出國產動畫片[2]。中國動畫片的曙光看似降臨,卻在市場定位上處於極度狹窄的境地。
中國動畫片在年齡定位的認知上依然滯后,制作動漫產品的目標依然針對14歲以下低齡兒童。這其中由三方面因素對其產生影響。
(一)從企業方面來說
我國流行這樣一種盈利迷信,“女人和孩子的錢最好賺”,成為企業主普遍認同的金科玉律,但是究其出處,一般都是所謂“猶太人說”,而因為猶太人是“世界上做生意最精明”的商人,所以他們說孩子的錢好賺就成為口口相傳的佳話,一句以訛傳訛、子虛烏有的諺語深層影響著中國企業對於幼兒動畫片的痴迷偏執。
(二)從播出方來說
中國電視媒體長久以來對於動畫片的定位認知沒有逃脫傳統的范疇,在思維結構上處於長久不變的狀態。動畫片的投入、制作和播出總是以少兒節目為思維基礎,從“24條”可以看出,全文所提到的影視動畫受眾隻有“少年兒童”,這樣便直接導致國產動畫片的定位局限於“少年兒童”,而“少年兒童”的題材和內容最為狹隘,則創作寬容度達到最低。
(三)從觀眾來看
我國人民長久以來一直將動畫片認知為“孩子看的電視節目”,這與影視知識的普及低和影視文化斷代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
實際上早期的影視雛形就是動畫,如1878年美國攝影師梅勃裡奇通過40台照相機拍攝奔跑的馬並將照片連接起來快速播放[3]。
換句話說,影視作品和動畫沒有本質區別。所以動畫片的題材和內容選擇並不該僅僅局限於“少年兒童”。中國電影業起步並不晚,20世紀30年代中國影視業已經極具規模,從思想意識到具體手法上與國際接軌,只是后來文革爆發造成影視藝術的斷代,改革開放以后,我國從原點重新開始,認知上產生滯后和盲目,最終造成對動畫片認知的偏差。
這三方面造成中國動畫片在題材內容上處於極端狹窄的空間。而以日本為例,將動畫片的消費主體定位於14∼35歲年齡,形成合理健康的動畫消費市場。這一點,我國至今雖有認知,但不認可。中國動畫片定位將自己局限於“少年兒童”電視片的小小空間當中,那麼就無法產生更加廣泛豐富的題材和內容表現。而角色語言、造型、性格等刻畫也隻能囿於低幼環節。相對於日本完整市場體系,我國動漫產業向小頭大身的畸形方向發展,未來堪憂。
二、動畫片的分級制度勢在必行
題材和內容的定位擴展,整個動漫產業的定位應該包含從中年到低齡兒童各個年齡層次的年齡段的需求。實際上當代80后和90后兩代正是浸潤在日本動漫產品之中成長起來的。然而這其中,80后一代已經步入中年﹔而90后一代則向中年邁進。同為兩代人都在成年后繼續保持對動漫產品的熱衷。
從一個側面也可以看出,動漫產品的消費群是比較穩定的,只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對作品內容和題材的品味在不斷上升和成人化。而我國動畫片市場沒有切實的抓住這個相比於“少年兒童”市場更加巨大的消費市場,一味埋頭於消費群的基礎部分不能自拔,這是不夠明智的。實際上,80后和90后兩代人如今所追逐觀看的動畫片還是日本動漫作品為主,很少涉足國產動畫。
如果打開整體消費市場,那麼動漫作品的分級分類制度成為不可逾越的第一個問題。分級制度這方面可資借鑒的實例在國際上很多,這裡還是以日本動漫產業中的分類進行簡要闡述,日本對動漫畫的分類相當嚴格和全面,大體上分為:兒童、少年、少女、青年、女性和成人六大類,消費者可以涵蓋社會各個層面,而成人動漫還有更為復雜的分類,動漫企業產品的級別劃分由專門機構根據相應的法律法規評估來進行評定[4],在監管上“限制級漫畫在書店裡必須在不同區域擺放,並有專人監督。如果售貨員覺得購買者年齡不夠,會主動要求其出示身份証。[5]”而中國由於市場定位的狹窄性,造成動畫片認知上的狹隘性,這在2002年便引進我國的《蠟筆小新》動漫作品中可見一斑,這部動畫片在日本被定級在成人動漫,而我國將其認知為類似《機器貓》一類的幼兒動畫,動畫片在黃金時段播出,成人隱喻的粗俗內容被指責污染了少年兒童純潔的心,最終發現是自己搞錯了定位。
因此良好的分級制度和有效地監督模式可以使我國動漫產業形成有層次有監管的健康市場環境,是我國動畫片市場全面開放所面臨的第一道門檻。
三、非幼兒動畫片融入電視劇產業體系當中
本文前兩大部分,用很大篇幅討論了動畫片市場整體展開和隨之而來的分級問題,並非累述,隻有市場開放和定級才能為動畫片產業創新、融入電視劇產業體系打好基礎。當動畫片市場整體打開之后,作品主要覆蓋范圍將全面成人化。這時,產品題材內容更加廣泛和深刻,產品數量和種類更為多元化,則其市場價值更為豐富。同時在制作、發行、宣傳、包裝和后期衍生等則更為復雜,需要更加成熟完備的運營體制來進行操作。
當然,國外動畫產業已也有借鑒實例,但是我國動畫產業剛剛起步,與其亦步亦趨跟在國外產業模式后面模仿,不如直接使用本國已經成熟的運營體制。這時候我們會發現,中國電視劇產業從規模到體制上都已經非常完備,市場環境和運營方式日趨成熟,如今,中國已成為世界電視劇生產和播出量第一的國家。“目前,全國平均每天生產電視劇40集左右,在全國1974的電視頻道中,播放電視劇的頻道有1764個,佔總數的89.4%。[6]”成人化動畫片未來的發展正在於與電視劇產業進行結構化的組合。動畫片與電視劇的產業融合具有較大優勢。
(一)動畫片與電視劇在本質上沒有區別
影視作品的鼻祖就是動畫,國際動畫組織對動畫(Animation)的定義是“除真實的動作或方法外,使用各種技術創作活動影像,亦即是以人工的方式創造動態影像[7]”。也就是說,動畫片只是在技術手段上與電視劇有所區別,而在故事內容上並沒有提出任何區別限定。作為講故事的一種視覺手法,動畫片與電視劇在根源上是相通的。如果沖出少兒節目的局限,動畫片一樣可以表現電視劇思想和內容,同時一樣可以根據電視劇制作的需要來進行制作。
這在很多有電視劇改編的動畫連續劇中有所體現,比如2006年熱播的古裝情景劇《武林外傳》在獲得成功之后,於2007年改編為300集的動畫片。從中也可以看出動畫片與電視劇之間除了技術壁壘之外並不存在內容和表現上的沖突,兩者可以很好的轉化,而動畫片可以很好的通過成人化的蛻變融入到整個電視劇制作體系和產業體系當中。
(二)穩固龐大的潛在觀眾群
同時動畫片具有與電視劇一樣廣大的消費群體,前面已經提到,當代80后和90后作為中年和准中年人已經不存在“不可荼毒之幼小心靈”的問題。成年人的視野更加開闊,兩代人對於動畫片的喜好和追捧並沒有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消失,其對動畫片產業的消費熱情依舊強烈,而對於動畫片產品的消費能力卻要比以往青少年時更為強大。這兩個年齡段的觀眾絕大多數都已擁有穩固的工作和收入來源,具有自我生存能力﹔與以往父母的習慣不同,兩代人的消費意識更為活躍。對於影視作品的喜好更加廣泛,不但對動漫,對各種題材電視劇的愛好也非常廣泛而堅決。所以,他們是更為穩固龐大的消費群體,動畫片融入電視劇之中,對於動畫產業和電視劇產業在收視率上可以達成雙贏。
另一方面,35歲以上年長的電視觀眾,並不是從意識形態上徹底將動畫拒之門外。可以說對動畫認知上的偏差造成了這一人群對動畫片的誤解,動畫片一旦在市場定位科學放開,則在社會宣傳和社會影響方面才會變得更為健康有序。從國家政府到動畫企業應該努力扭轉社會大眾對於動畫片低齡化的認知,應該將動畫片的范圍給予准確明示。而部分電視劇作品動畫片化,或者用電視劇手法和模式拍攝動畫片,會促進對於動畫片的社會認知的再教育,則動畫片的市場將會空前擴展。
(三)動畫片在表現手法、張力和感染力上與電視劇不相上下
電視劇的拍攝需要大量的人員和設備投入,而對於所拍故事內容的准確把握,對於演員的演技、道具的應用、服裝的款式等等又有要求,需要涉及多種技術知識,也需要大量不同領域的人才協同工作。這其中,演員的演技之細膩是動畫片所不能企及的高峰,但是,對於具有更強感染力的夸張性表演,演員作為人類具有底線。而動畫片可以通過人造角色,完成超出常人的夸張動作、表情,甚至電視劇無法實現的氣氛或心理渲染。比如日本動畫中經常出現的深色憂郁背景和突然出現象征郁悶的烏鴉飛過腦后。再如巨大的汗珠留下面頰,這些電視劇是無法表現,一切系於演員演技的功力。
而在道具和布景方面,動畫片可以表現更為天馬星空、效率超常的作用,如瞬間的時空變換,瞬間的暴風驟雨。當然電視劇通過道具布景和蒙太奇剪輯也可以實現,但是其投入和效率一樣會產生很大限度。而動畫片由於虛擬環境中生產,期所受的限制之小,和資金人員的投入之少,是電視劇所不能比擬的。
(四)整體資本投入的縮小
實際上電視劇拍攝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資本相比動畫片制作還是要高出很多的,而效率上也並不如動畫片強多少。現代動畫片制作由於計算機技術的大量使用,在人員數量上大為縮減,而正規完備的電視劇劇組的人員之龐大,是遠遠超出動畫制作人員數量的。這時候資金的投入,相比電視劇拍攝,動畫片就會更為節省。當然,動畫片制作者的個體收入應該加以提高,利益是促進一切產業發展的基礎因素。
(五)在運營體制上動畫片可以更好的融入和豐富電視劇產業結構
動畫片產業在運營體制與電視劇產業基本重合,我國電視劇產業已經“形成了包括投資、制作、交易、播出和廣告經營五大環節在內的,有電視劇制作方、購買方、播出方、觀眾和廣告客戶參與的基本完整的產業鏈形態。[8]”
這一完備的產業鏈條形式對於剛剛起步的動畫片產業正好是一個培育成長的良好容器,通過相對先進、完整、准確和高效的電視劇產業框架的維護和矯正可以將現在中國動畫產業通過“架培”方法真正達到強筋健骨的功效。使中國動漫產業通過動畫電視劇的方式來拓展和豐富自己的內涵,建構自己的產業模式和體系。
正如赫伯特•西蒙指出的:“在一個信息豐富的世界,信息的豐富意味著另一種東西的缺乏——信息消費的不足。非常清楚,信息消費的對象是其接收者的注意力。信息的豐富導致注意力的貧乏,因此需要在可供消費的信息資源中有效分配注意力。[9]”電視劇在當今中國的精品量並不是很多,受限於制作環境、資金投入、制作水准和市場環境的影響﹔同質化、平庸化已經成為電視劇發展的最大障礙,而標新立異往往處於嘩眾取寵和胡編亂造的邊緣,比如飽受批評的《橫店》系列抗日作品。而動畫電視劇的引入會給電視劇市場帶來新鮮血液,並通過自身的特點來對電視劇進行補益。比如夸張的電視劇內容,如果以真實情境的方式呈現給大眾,總會給與觀眾一種“做作”、“胡扯”的感覺﹔而動畫片的特殊身份和視覺特點反倒可以彌補這種缺憾。觀眾在觀看動畫作品時,已經先驗的認可了動畫片的夸張性和虛假性,觀眾反到更為注重動畫片在表現上的巨大張力和在故事內容上的自由馳騁,因為動畫片比起電視劇來說要更不“嚴肅”[6]。所以動畫片不但通過融入電視劇產業來“修身齊家”,同時可以幫助電視劇來“平天下”。
四、總 結
動畫片如果要融入電視劇產業當中,需要完成的基礎工作還很多,而到現在為止,中國電視動畫片在這方面並沒有邁出步伐。市場沒有更廣泛的打開,動畫片根本就沒有多少題材可言,從而級別上的規定也毫無意義。所以在這兩方面打好基礎后,通過電視劇的近水樓台,中國動畫會以迅猛的速度發展為龐大高效、具有國際市場競爭力的真正獲利產業。動畫片和電視劇產業的共融性成為動畫片發展的優越條件。
參考文獻:
[1] 玫昆侖.看動畫片后粗口成章羞了誰[EB/OL].http://comic.people.com.cn/BIG5/n/2013/0814/c130243-22560656.html,2013-08-14.
[2] 陳勝華.我國動漫產業發展策略研究[D].南昌大學,2007.
[3] 王貴祿,王建斌.電影藝術導論[M].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09.
[4] 馮碩.日本動漫的特性及其對中國動漫發展的啟示[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5.
[5] 金城:中國動漫分級勢在必行[EB/OL].http://comic.qq.com/a/20061109/000023.htm,2006-11-09.
[6] 吳暢.中國電視劇市場的運營管理規制問題探究[D].暨南大學,2008.
[7] 郭金波.中國動畫產業鏈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
[8] 李京盛.中國電視劇年度發展報告(2005-2006)[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7.
[9] 張雷.經濟和傳媒聯姻:西方注意力經濟學派及理論貢獻[J].當代傳播,2008(1).
(作者系天津城市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