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第十屆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參評論文

[學子論文]自媒體時代下的網絡群體性事件

於晶

2014年10月20日16:35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手機看新聞

摘要:自媒體時代網絡群體性事件具有參與門檻低、瞬間爆發性以及隱匿互動性的特征,這些特征也使得其在發生的過程中呈現出了一些新的問題。針對網群事件呈現出的新問題,也為相關管理部門帶來了新挑戰,如何積極應對採取有效地管理措施,是相關部門需要面對的問題。本文針對自媒體時代下網絡群體性事件呈現出的特征以及問題,提出了管理網群事件的建議舉措,期望對相關部門的管理能夠起到積極作用。

關鍵詞:自媒體﹔網絡群體性事件﹔管理措施 

一、理論概念

探討自媒體時代背景下的網絡群體性事件,首先要對何為自媒體,何謂網絡群體性事件作出解釋,在這裡先對兩個概念作出理論解釋。

(一)自媒體

自媒體又稱公民媒體,美國新聞學會媒體中心於2003年7月出版了由謝因波曼與克裡斯威理斯兩位聯合提出的“We Media(自媒體)”研究報告,裡面對“We Media”下了一個十分嚴謹的定義:“We Media是普通大眾經由數字科技強化、與全球知識體系相連之后,一種開始理解普通大眾如何提供與分享他們本身的事實、他們本身的新聞的途徑。”簡言之,即公民用以發布自己親眼所見、親耳所聞事件的載體,如博客、微博、微信、論壇/BBS等網絡社區。 

關於自媒體的定義有很多種說法,目前受到多數學者認可和引用的定義是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於2009年7月在《社會大事件與網絡媒體影響力研究》中提出的。其將自媒體定義為:“私人化、平民化、自主化的傳播者,以現代化、電子化的手段,如郵件、手機、博客等,向不特定的大多數或特定個體傳遞信息的新媒體,稱為自媒體。” 自媒體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自媒體可以追溯到上世紀末,當時的個人主頁、BBS個人專輯都可以叫自媒體,然后就是博客、微博等。而狹義的自媒體則是可以微信公眾號為標志,再加上之后的百度百家、搜狐、網易、騰訊等自媒體寫作平台。在這裡我們探討的是在當今媒體日益分化的時代下的自媒體,也就是狹義的自媒體。

(二)網絡群體性事件

網絡群體事件根據學者研究不同,定義也有差別。在這裡借鑒和引用學者的觀點對網絡群體性事件作出解釋。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杜俊飛教授曾發表過題為《網絡群體事件的類型辨析》的論文。對於網絡群體性事件他這樣解釋:“我認為,網絡群體事件的本質是網民群體圍繞某一主題、基於不同的目的,以網絡聚集的方式制造社會輿論,促發社會行動的傳播過程。它可以是自發的也可以是有組織的,可能是有序、健康的,也可能是無序不健康甚至是非法的。” 在《網絡群體性事件初探》中,裘偉廷認為:“網絡群體性事件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網絡群體性事件並不一定具有反社會性,而是基於某個特定或非特定的事件或目標,在通過網絡糾集一群不特定的人,本著其高潮的情緒進行的社會性活動。而狹義的網絡群體性事件則通常具有反社會性的特征,它是指因特網或不特定的目標,通過網絡組織一群不特定的人,以偏激的言詞鼓動群眾,進行政治訴求和干擾社會活動。” 兩者對於網絡群體性事件都有著自己獨到的認識與見解,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對其作出了定義,前者側重於網絡群體性事件發生的主體行為和心理特征,而后者則是從事件發生的性質將其分為廣義和狹義之分。

綜合兩者的定義對於網絡群體性事件我們有了新的認識。網絡群體性事件是指依托網絡平台,網民群體圍繞某一主題、基於不同的目的聚集在網絡上,形成一定組織規模宣泄對於社會矛盾的不滿從而產生一定社會影響的社會性活動,其目標是引發社會關注、干擾社會活動。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以及社會大發展,當前所出現的一系列復雜多樣的社會問題,由於各方利益不同隨著產生的矛盾也就不不斷升級。互聯網作為一把雙刃劍,它在給我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在不斷地對我們傳統觀念提出挑戰。特別是網絡傳播迅速及時的特點,網絡儼然已經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隨著網民數量的不斷攀升,網民也開始利用互聯網這一平台發表自己的看法,由於網絡傳播的匿名性的特點又被一些懷有不良心思的人以及一些不法分子所利用,成為其宣泄情緒、組織群體性事件的平台。

二、自媒體時代下網絡群體性事件的本質

網絡群體性事件已經不是新鮮的話題,學術界對它的研究也有很多,然而就當前在自媒體時代下,網絡群體性事件又呈現出哪些本質特征呢?

1、自媒體時代下網絡群體性事件發生的領域

網絡群體性事件發生的領域主要是以網絡公共領域為主。公共領域,是指介於國家和社會之間,通過聚會、社團以及媒體等形式進行自由的對話、公共交往以及公開表達意見的場域以及機制。 虛擬網絡公共領域是一種虛擬的公共領域,網民個體擁有完全平等的地位和權力,可以在此自由的發表言論。由於自媒體的出現,使得網絡群體性事件發生范圍不斷擴大,虛擬的網絡公共平台仍然是發生的主要陣地,但是由於自媒體的出現,傳統的點對面的傳播模式被打破,網絡信息實現了點對點的交互式傳播,也就是說除了虛擬公共領域,虛擬個人社交平台也成為了網絡群體性事件發生的又一渠道。自媒體時代的來臨為網絡群體性事件的發生拓寬了領域。

2、自媒體時代下網絡群體性事件發生的主體

網絡社會實質上是由成千上萬個數字和符號表示的網民群體,因此網絡群體性事件的發生主體也就由網民群體組成。網民依靠不同的媒介聚集成不同的網民群體,具有群體極化的特質。自媒體的出現迅速成為網民依靠的媒介,網民借助於自媒體平民化、個性化以及進入門檻低的特點,將自媒體的功用無限的延伸與放大,自媒體已經成為網絡群體性事件主體的重要利用工具。自媒體同時為網絡群體性事件發生的主體提供了更多的自主性,傳統網絡媒體下網民是被動接受信息的主體,而在自媒體時代,人們不再受控於主流媒體給予的信息告知,每一個人開始獨立的獲取信息甚至制造信息。

3、自媒體時代下網絡群體性事件發生的客體

網絡群體性事件的客體多是政府部門和其中的公職人員。在自媒體時代背景下,網絡群體性事件的客體對象仍然主要針對於當今的政府部門以及公職人員。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中國由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變以來,社會結構和經濟關系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貧富差距不斷拉大,原有社會矛盾不斷聚集,且時而暴露,新的社會矛盾不斷突顯。而由於我國政府並尚未完成由管制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的轉變,導致公益性強、公權力大、公眾關注度高的“政府部門”及其公職人員,極易成為網絡群體性事件的焦點。

三、自媒體時代背景下網絡群體性事件傳播過程中呈現的新問題

通過對於自媒體對於網絡群體性事件的影響,我們分析了當前網群事件的一些新特征,在這些特征的觸及下,網群事件的發生也呈現出與以往不同的新的問題。

(一)自媒體自身的特征使得網絡群體性事件中網民的觀點和情緒更易激化

社會心理學家認為,通過群體討論,無論最初的意見是哪一種傾向,其觀點都會被強化,稱之為群體極化效應。 有學者研究發現:“在互聯網上,一個個體最初可能是帶著相對中立的觀點看某個問題的,但與別人就此在網絡中討論后,他可能從中間的地段向邊緣移動。” 由於網絡的廣泛性和網民個性化等特性,各網絡群體隻傾向於關注與自己的價值取向、觀點、意見等相一致微博、微信、QQ群和論壇,這就容易導致群體視野的狹隘或者強化本身的信念、態度等,使得網絡群體更容易出現群體極化傾向。同時由於自媒體時代網民的交流空間更加的隱私化,使得網民針對網群事件表達意見時更加的自由,因此,他們容易產生非理性的情緒,言論也更加自由大膽,情緒也更容易被激發。

(二)隱匿交互、瞬間傳播的特征增加了網絡群體性事件的控制難度

通過對自媒體時代網絡群體性事件的特征分析,其傳播的方式具有極強的隱匿交互性以及瞬間爆發的特點,基於這些特征也為網絡群體性事件的管理帶來了新的問題,增加了網絡群體性事件發生的控制難度。發生在現實生活中的群體事件由於時空的限制,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予以控制,而發生在網絡上的群體性事件,特別是發生在自媒體媒介下的網絡群體性事件,由於其隱匿交互以及瞬間傳播的特點,為相關部門的管理控制提出了挑戰,甚至難以預計這類網絡群體性事件的發生,即使了解事件的發生也難以對其進行處理加以控制。隱匿交互的特征為網絡群體性事件的問責增加了難度,虛擬的網絡環境價值匿名的注冊賬號使得相關部門在處理網絡群體性事件時,難以追究到責任人,互聯網的發展本身就缺乏審查和管制制度,使得互聯網充滿了無序性。當網絡群體性事件發生時,互聯網的“進不去”就增加政府的控制難度。另一方面,自媒體時代的輿論具有突發性、互動性、觸點多、傳播快等特點,網民在獲取信息時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幾乎可以同步與事件的發生獲取信息,這種瞬間爆發及時互動的特點使得相關部門在管理控制網絡群體性事件時往往隻能從被動的角度出發,難以預料事態的發生發展,也就增加了控制的難度。

(三)自媒體時期網群事件中網上網下互動危害社會現實

網絡群體性事件的發生往往具有一定的現實性,一方面其發生的起因可能是由於現實的事件所導致,另一方面,其事件發生最終的目的也是為了解決現實中人們對於社會事態的不滿。由於自媒體時代的輿論具有突發性、互動性、放大性、燃點低、觸點多、傳播快、影響大等特點,個人的自主傳播力得到了空前強化,個體在一定程度上取代機構成為傳播主體,同時由於交互及時的特點,網民能夠針對事件及時的進行交流,一條不起眼的信息或者話題一旦引發網上群體性關注,可能在極短的時間裡釀成公共危機。以微博微信為主流應用的互聯網媒體傳播帶來了巨大的輿論壓力,它具有“無組織、無領袖、無經驗”的趨勢,使得政府在面對網絡群體性事件時失去對話的對象,導致“有效溝通”缺位。

四、自媒體時代下網絡群體性事件傳播管理措施分析

自媒體時代下,網群事件呈現出的新特征、新問題為管理部門帶來了更多的挑戰,針對這些新問題、新特征,應該採取哪些有效地管理措施控制引導網群事件的走向呢?

(一) 堅持疏導原則,進行正確的輿論引導

疏導原則是指管理者以及相關部門要在堅持尊重受網民的人格和民主權利的前提下,創造條件讓網民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意見,同時針對不同網民的思想實際,進行思想的疏導。由於自媒體時代的輿論具有突發性、互動性、放大性、燃點低、觸點多、傳播快、影響大等特點,強制力的刪除錯誤、片面、極端的信息,已經明顯不能適應現實的需要,我們更需要的是正確疏導,特別是針對網民一些激化的情緒和觀點,及時的對其進行有效的思想教育,疏通思想緩解情緒,及時的控制網民情緒的爆發。加強對於網民的情緒管理教育,針對自媒體平台相關管理部門需要掌握輿論陣地,組織相關心理健康小組、情緒疏導小組等在微博、微信、論壇等自媒體陣地,開設心理健康興趣微博、情緒疏導公共賬號等,以大眾娛樂化形式對網民進行情緒的疏導。

(二)建立網絡群體性事件預警機制,搭建有效溝通平台

政府以及相關部門應建立網絡群體性事件預警機制,通過積極搭建網絡信息監測服務平台,掌握社會敏感事件的出現,積極預測網群事件的發生。同時積極的跟蹤反饋網民對於社會敏感事件的反應,及時的了解網絡輿情信息,掌握輿情發展動向。要堅持把一切可能激化的事件解決在萌芽狀態的原則,爭取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化解、早控制,把工作重心由被動應付轉移到主動化解上。相關部門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時刻關注重點社區論壇,時刻探查論壇動向。針對自媒體時代的新特點,相關部門可以建立對於網民開放的微博微信官方平台,及時的與網民進行互動交流,實現政府以及相關部門與網民的有效溝通。為網民搭建交流平台的同時,也是對於相關部門的有效地網民監督途徑,實現民意的積極反饋,避免民眾不滿情緒的出現。這一平台建立的前提是,相關部門真正做到及時回復網民信息,對於網民提出的意見建議及時的反饋,及時二字是這一平台搭建的關鍵詞。

(三)建立積極有效地輿論引導機制

自媒體時代下,網絡輿論得引導要求政府必須主動出擊,積極的進行輿論的引導,掌握信息的權威性確保民眾的知情權,搶佔引導輿論的先機,才能有效地控制網群事件的發生。自媒體環境下,任何試圖隱瞞、遲報、漏報的行為最終都不可能帶來好的結果,如果政府的信息源缺失,取而代之的必定是小道消息滿天飛,甚至是流言或者是謠言盛行,不僅要花費更高的代價,而且不會取得理想的效果。因此,政府以及相關管理部門需要建立一套積極有效地輿論引導機制。

1、建立信息管理集隊伍,及時發布官方信息

相關管理部門需要建立一支掌握專業技術的網絡信息管理隊伍,要對自媒體有充分的認識,摸清由自媒體引發的網絡群體性事件的特點,有針對性的對網絡群體性事件的發生才有有效地措施。一方面採用先進的技術手段及時獲取網絡輿情信息,對信息及時處理發現輿論焦點,掌握議題方向,並第一時間反映給相關部門,為相關部門進行管理提供充分的背景信息。另一方面,要對事件進行調查及時獲取有關事件的真實信息,並及時的通過官方網站以及相關媒體發布官方信息,引導輿論朝向積極的方向發展。

2、建立新聞發言人制度

建立專業的新聞發言人隊伍,在發生網絡群體性事件時,就能夠代表官方第一時間在網絡社區發布官方信息,對事件進行有針對性的回應。這既是當前適應自媒體時代信息公開制度的必然要求,也是引導網民進行理性思考,盡快平息網絡負面信息,恢復網上網下正常秩序的需要。當網絡群體性事件發生后,網絡新聞發言人應當及時迅速地發布信息,傳遞各部門的工作近況和政府的大政方針,在報道中及時澄清事實真相,有效地防止謠言的散布和流行,使公眾了解政府在應對突發事件時的工作情況,理解政府相關工作機構的現實困難和解決辦法,在公眾面前樹立起政務公開、透明的民主政治形象,引導媒體做有利於社會穩定的報道。同時,使公眾的意見通過媒體反饋給黨委和政府,這種雙向交流體現了政府與公民間的互動,最終使得政府塑造高效、親民、開放的形象。

3、培養網絡意見領袖

“意見領袖通常更關注媒介報道,然后將相關的信息轉述給不直接接觸媒介訊息的人,在這個過程中,這些意見領袖主動地選擇與解釋媒介上的材料,擔負著媒介與社群之間的重要‘向導’﹔ 意見領袖將媒介裡的現實‘翻譯’成當地群體的經驗。” 特別是在自媒體時代,意見領袖的領導作用顯得尤為突出,意見領袖是信息傳播活動中一小部分積極活躍的分子,這部分人也往往是網絡群體性事件信息的傳播者以及發起者,他們對事態發展比較關心,比較了解,因此能向其身邊公眾群體提供相關信息,並對此作出相應的解釋,從而在信息傳遞和人際互動過程中具有一定的影響力、活動力。意見領袖既能把事情做好,也會把事情搞糟。因此,相關部門需要認識到意見領袖的作用,培養網絡意見領袖,引導網群事件信息的傳播。一、聘請一批專業知識深廣,特別是在自媒體領域有一定影響力的專業人士來做意見領袖,利用其在自媒體領域內的威信,發布對於網群事件的看法評論,引導輿論走向。二、培養網站或論壇的編輯記者或者版主承擔“意見領袖”的角色。編輯記者以及版主的信息發布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影響網群事件的走向。三、培養論壇名評論員。論壇名評論員要熟悉網絡媒體,了解網友心理,熟練運用語言技巧,與網友進行多方面的交流,還要就關注的熱點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主導網友的輿論,引發網友深入討論。

五、結語

自媒體是繼新媒體時代來臨之后出現又一媒介形式,自媒體的出現帶給了網民更多的話語權,透過自媒體我們看到的是公民的權利意識的增強以及政治參與意識的增強。自媒體所帶來的這些影響也反映在當前的網絡群體性事件中,對於政府相關管理部門需要切實的研究自媒體的特征,掌握自媒體時代下網絡群體性事件的新特征新問題,及時的推出與之相適應的管理措施,有效地對網群事件作出規范。

六、參考文獻

[1]周曉虹 自媒體時代: 從傳播到互播的轉變﹝EB/OL﹞. http: / /media. people. com. cn.

[2]褚建軍 自媒體時代高校網絡群體性事件管理研究[J]繼續教育研究,2012年12期

[3]繆金祥 自媒體時代環境群體性事件網絡輿論引導應急機制研究[J]新聞知識,2013年7期

[4]於建嶸 自媒體時代公眾參與的困境與破解路徑———以2012 年重大群體性事件為例[J]上海大學學報,2013年7月

 

(作者系,濟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分享到:
(責編:張惠丹(實習生)、燕帥)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