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標 |
為何金門供水總差“最后一公裡” |
參評項目 |
報紙通訊 |
||
作 者 (主創人員) |
吳在平 |
編輯 |
張維東 朱力南 |
||
刊播單位 |
福建日報 |
首發日期 |
2013年4月23日 |
||
刊播版面(名稱和版次) |
海峽新聞 第六版 |
作品字數 (時長) |
2149字 |
||
作品評介 |
作品首次全景式地聚焦了“大陸向金門供水”這一兩岸交流合作的大事件,材料翔實,敘述語言准確簡練,段落層次分明,把兩岸合作供水的這一符合兩岸民眾利益的事件放在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大背景下,作了一次多棱鏡式的透視與分析,給讀者一個全面的事件了解和信息滿足。作品深刻觸及一個在兩岸交流中弱化政治議題、務實面對解決民生問題的新探索,很有現實意義和借鑒價值。 |
||||
採編過程 |
閩台有“五緣”之系,在祖國統一大業中地位無人可替。任何發生在兩岸尤其是閩台間的新聞事件,都會觸動一名記者的神經敏感,更何況是發生在離台灣最近的廈門。駐地記者及時抓住了“大陸向金門供水”這一縈繞兩岸多年的摻和著政治的民生議題,進行了深入解讀。採寫這一報道,是在金門水利部門相關人員到訪廈門並與廈門市政府及水利、涉台等部門就供水事宜進行洽談之后。金門人員到訪是新聞由頭,而后續對廈門多個部門、對台研究學者的採訪以及對台灣有關方面對這一問題的動作、態度的補充,使作品的豐滿度提高了。 2013年初,台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到金門視察,並對福建向金門供水鬆口,這使得以前更多是研討、論証的金門供水有了實施的希望。與此同時,進入鞏固深化階段的兩岸關系也需要雙方增強政治互信“更上一層樓”,而金門供水無疑是一個很好的契機。以通訊的形式來介紹大陸尤其是福建為金門供水所作的努力,既有利於讀者了解金門供水的來龍去脈,也充分體現了大陸的誠意和善意。以設問的語氣來制作標題,是想推動金門供水在台灣立法機構過關,讓這一惠民工程早日落地。專用配發的編后使得文章更具分量。 |
||||
社會效果 |
報道見報后,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大陸向金門供水方案的落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