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樹義事跡材料
皮樹義同志是人民日報優秀的編輯記者,高級編輯,任報社經濟社會部主任。也是資深的新聞工作者,新聞工齡32年,在人民日報工作已有28年。他是全國百佳新聞工作者,全國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新聞出版行業領軍人才,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曾任中國記協第六屆、第七屆理事。 一個優秀的專家型記者:寫有前瞻性、思想性、權威性的報道
做一個優秀的新聞工作者,讓黨放心,讓人民滿意,是皮樹義的職業理想和追求。他熱愛黨的新聞事業,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服務大局、貼近群眾。他長期從事經濟報道,潛心研究經濟問題,專心經濟報道採編,注重提高報道的前瞻性、思想性、權威性,成為專家型記者,寫出了很多有新意、有深度、有影響力的重頭報道,多次受到江澤民、胡錦濤等中央領導同志和讀者好評。
把握全局,用全局眼光觀察問題,保持新聞敏感,從紛紜復雜的經濟社會現象中,發現苗頭性問題,使皮樹義採寫編輯的許多報道具有前瞻性,敢叫第一聲,叫響第一聲。2003年春天,非典疫情突然襲來,一時間談非色變,緊張氣氛蔓延,給經濟建設帶來很大沖擊。如何全力抓好防治非典,又不放鬆經濟工作?經過調研思考,他在4月下旬就撰寫了評論員文章《一手抓防治非典 一手抓經濟建設》,提出正確處理防治非典和經濟建設的關系,要兩手抓,雙勝利。5月8日,人民日報在一版刊登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防治非典和經濟工作消息,同時配發了這篇評論。這篇評論在抗擊非典斗爭的關鍵時刻發揮了重要導向作用,評論中提出的口號:“萬眾一心抗非典,迎難而上求發展”叫響全國各地,獲得中國新聞獎,經濟部被評為全國宣傳系統抗非典先進集體。
皮樹義以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為指導,把經濟學知識與新聞學知識結合,密切關注經濟變化,深入研究經濟問題,不斷提高報道的思想性和影響力。有觀點,有深度,是他採寫編輯報道的一個突出特色。1997年,黨的十五大召開前,他主動提出策劃並具體組織採寫一組述評,總結改革開放成就,分析改革遇到的問題,展望改革前景,以回應社會關切,配合十五大召開,並採寫了其中關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一篇《無悔的選擇》,從身邊事入手,直面改革遇到的問題,用事實說話,用理性分析,有理有據講清了市場化改革的必要性和全面正確看待改革中的問題,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這組報道在十五大召開前夕,以“迎接十五大學習篇”為欄題在人民日報一版刊發,產生廣泛社會影響,被評為中國新聞獎特別獎。1991年,他採寫的述評《怎樣看待我們手裡這些錢》,全面分析居民儲蓄狀況,提出不能認為老百姓手裡錢多了,受到江澤民同志表揚,獲得中國新聞獎。近些年,他帶隊採寫的《五點一線興遼寧》、《上海轉型正揚帆》、《福建跨上金麒麟》《東北振興看沈陽》等通訊,都是反映科學發展轉型發展的深度力作。一個出色的報道組織者:“迎著問題上,朝著基層下,貼著群眾走,向著深處挖”
從2003年起,皮樹義任經濟部(后來重組為經濟社會部)主任。經濟部向要聞版供稿,完成大量指令性報道,發稿量居於人民日報編輯部前列﹔每周還要編輯《經濟周刊》、《民生周刊》、《新農村周刊》和《生態周刊》13個版。面對繁重採編任務,面對互聯網時代黨報遇到的新挑戰,皮樹義堅持改革創新,提出“迎著問題上,朝著基層下,貼著群眾走,向著深處挖”,帶領全部同志講大局,接地氣,與中央同心,與群眾同聲,與時代同行,使經濟報道平常時刻有分量,關鍵時刻出強音,有力引導輿論,為人民日報的改革創新、增強報紙影響力發揮了重要作用。僅去年就有多篇報道引起廣泛社會反響,受到讀者好評。
在組織報道上,皮樹義堅持抓大、抓深、抓難。
抓大——抓大事,打硬仗。緊緊圍繞事關全局的大事,不在偉大的事情上渺小,是中央黨報經濟報道的首要任務。去年是貫徹十八大精神第一年,春天時節,經濟社會部策劃並牽頭組織了“春天中國”系列報道,濃墨重彩地報道了廣東、湖北、浙江、吉林、甘肅五省貫徹十八大精神的新思路、新氣象,探討如何破解轉型發展難題,得到肯定和好評。11月,為配合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經濟社會部自加壓力,主動策劃採寫“全面深化改革五篇述評”,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分析社會關注的改革難題,展望改革前景,報道有新的材料、新的概況、新的觀點、新的語言,引發廣泛社會反響,被認為傳達了中央關於改革的聲音,網上跟帖幾十萬,受到充分肯定。
抓深——抓深度,講道理。面對錯綜復雜的經濟社會問題,要深入研究,在深度上下功夫,提高報道的思想性。全面看待問題,理性回答問題,有獨到見解。去年,經濟社會部組織的“產能過剩求解”系列報道,對鋼鐵、水泥、電解鋁、光伏行業產能過剩狀況、成因、出路作了全面深入分析,提出了政策建議。今年2月兩會前,在《經濟周刊》推出“全面認識GDP”三篇報道,講了既不能以GDP論英雄,又要保持合理的經濟增長速度,全面把握了二者關系,報道受到廣泛好評。
抓難——抓難題,敢碰硬。不回避矛盾,敢於觸及熱點難點,及時回社會關切。近幾年,經濟社會部組織了很多觸及熱點難點問題的報道,比如,《土地財政不可持續》,鮮明提出土地財政難以為繼必須改革,受到李克強總理的肯定﹔《我有多少時間做科研》、《科學家為什麼想當官》,尖銳指出了科研領域存在的問題,發出加快科技體制改革的呼聲﹔《向上流動的路如何才暢通》,較早提出了防止階層固化問題,創造了網絡熱詞“求上流”﹔《警惕,急躁浮躁暴躁成通病》,最早把當前不良社會情緒概括為“三躁”﹔《我們能否跨過“中等收入陷阱”》,較早系統分析了我們面臨的“陷阱”風險,提出了如何跨越“陷阱”的思路。
皮樹義同志簡歷 1972年12月—1975年12月 遼寧省清源縣南八家公社插隊知青(其中,1974年12月
至1975年12月任公社報道員。 1975年12月—1979年8月 遼寧撫順人民廣播電台記者。 1979年8月—1983年8月 遼寧大學經濟系學生,獲經濟學學士學位。 1983年9月—1986年8月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新聞系學生,獲法學碩士學位。 1986年8月至今 人民日報經濟部、經濟社會部工作,先后任財經組組長、
經濟部副主任、經濟部主任、經濟社會部主任。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