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價值觀與多數信息一樣,也是通過有效傳播,才進入人們的認知體系和行為體系中。古人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大學生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中堅力量,如何更好地在教育教學中向學生灌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內涵將成為當今的主要問題,本文主要從傳播學的角度,即運用拉斯韋爾的“5W”模式來審視當今關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學﹔高校
一、理論回顧
我國學界對於高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研究不少,通過搜索CNKI,將關鍵詞設為“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文獻多達50129篇﹔以“高校黨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關鍵詞進行搜索,有大約17701篇。其成果主要體現在:第一,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路徑研究和探索﹔主要包括:曹喜龍《芻議高校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長效機制》(前沿,2012)一文,從構建核心價值觀的要素、必要性和具體路徑來展開,強調高校的長效機制建立,例如學習機制、滲透機制、保障機制、科學的評價機制。激勵機制、統一協調的運行機制。宋振文(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2)《傳播學視野下的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研究》主要從傳播內容上來談如何讓大學生更易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還有楊軍、肖青桃《論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實踐教學模式創新》(改革與開放,2013年)、周立波《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路徑探析》(黑龍江教育,2013)。陳若男《高校灌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東北農業大學法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等等。
遺憾的是,在傳播學視閾下關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研究並不多,主要包括王子蘄《網絡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傳播方式創新》(思想理論教育,2010)、顧曉英《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高校的有效傳播——一項基於本科生的實証研究》(前沿,2010)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有效傳播研究》(前沿,2010)、黃金魁等《大眾文化視閾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傳播路徑》(唯實,2010)、陳笑春等《電視社教節目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途徑》(當代傳播,2010)等。基於上述文獻的整理,其主要研究成果集中在對傳播者、傳播路徑和傳播媒介等方面的研究和探索,即大多數學者提出的關於師德師風的建立、教育機制或是制度的重構、新媒體的新教育模式等等,但是關於傳播內容、傳播模式和受眾的研究還是比較匱乏的,本文試從傳播學的“5W”模式入手,進一步探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傳播學視野下的教育新模式。
二、傳播學視閾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所謂傳播學視閾是指運用傳播學相關理論與研究方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基於傳播學來研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要跳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思維定勢,從傳受雙方、傳播渠道、傳播內容、傳播效果等方面來傳播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模式,讓學校教育回歸大眾傳播的本質,即通過傳播策略的引導來進一步增強學生對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知認同、情感認同、行為認同。教育也是傳播,具有傳播的四要素,具有信息共享、勸服等功能,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納入傳播學研究范疇,是回歸教育本原的需要。美國著名傳播學家拉斯韋爾 提出大眾傳播的“5W”模式,即 who,say what,in which channel,to whom,with what effect,他將人們每天從事卻又闡釋不清楚的傳播活動明確表述為由五個環節和要素構成的過程,這也促使大眾傳播學五大研究領域即控制分析、內容分析、媒介分析、受眾分析、效果分析這一思路的形成。
下面,將從“5W”入手,具體分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傳播過程。
(一)who——控制分析
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傳播中承擔傳播主體的教育者,具有信息把關人的作用,主要職責對教材信息進行編碼組織,教育傳播是通過篩選符合一定標准的教育內容來進行的。教育是有意識地、以影響人的身心發展,培養人為目的的,在一定社會背景下發生的促進個體的社會化和社會的個體化的實踐活動。那麼,作為一名傳播教育者,就擔負著如何傳播並控制傳播的責任。西南大學新聞傳媒學院院長董小玉曾說:“大學生是我們的孩子,是青年教師的兄弟姐妹,應有一種責任擔當。”
首先,從傳播主體的自育性而言,在市場化的今天,應該樹立教育界的責任意識,教育工作者明確自己對於國家、社會的責任﹔樹立道德意識,用共同的標准來明辨是非﹔文明意識,在教學工作中善於集體意識。現實來說,從網絡上得到的負面消息太多,青年特有的正義感極易被引爆,教育工作者在這個過程中就要充當引路人的角色,教學生從不同的層面來分析和認識問題,例如傳播學領域教學中,由於各種思想通過網絡這個平台在傳播,信息背后所隱含的觀點卻難以辨識,應該加強學生的信息素養、媒介素養等課程的培養和教學,主要是對媒介信息進行一種價值觀上的分析與判斷,看看所提供的信息是站在何種立場,代表哪種導向,維護哪個階層的利益,體現一種什麼樣的價值標准,它多是一種主觀的判斷,其核心是對於對與錯的認定及對信息的公正性及客觀性的判斷,並可以進一步上升為對信息所隱含的核心價值觀,始終堅信一點:隻有今天怎麼去對學生,學生今后才會怎麼對社會。
其次,教育工作者善於創新傳播形式,現在的90后學生在技術上優於許多人,但講道理卻聽不進去,所以,在課堂教學中進行相關的案例分析,借助案例來提問、思考﹔核心價值觀是對精神世界的補充,如今的孩子缺乏挫折教育,無論在生活還是學習中,許多孩子都無法面對挫折,也應將挫折教育納入教學中。
再次,如何與學生相處?大學除了給學生一張文憑還能給什麼?學生對於理論的接受是有限的,應在理論教學中加入實踐教學,在實踐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以自己的學習經驗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思維方式和核心價值觀。
最后,從權力層面約束傳播主體。實施師德師風建設工程,將師德表現作為教師考核、聘任和評價的首要內容,健全教師任職資格准入制度,完善學術不端行為預防查處機制,構建學校、教師、學生、社會參與的師德監督體系,形成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
(二)say what——內容分析
錢理群教授曾經說過:“我們傾其所有,培養了一批精致的利己主義者。”今天所處的時代是個大契機,也是個大危機,新媒體時代下的我們對於諸如“小悅悅”事件、“扶不扶”問題等都屢見不鮮,這些新聞在不斷沖擊著我們的道德底線,歸根究底這些事件不僅僅涉及到個人層面的教育,同時也涉及到社會層面的教育,由此引發一個思考:哪些內容的傳播才能達到更好的教育目的呢?
首先,文化符號的轉化傳播。教科書式的說教傳播已無法適應現在的價值觀教育,學科的不斷細分和多樣化,恰恰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新機遇,即通過不同學科之間的文化符號轉化來實現教育的滲透傳播。例如在看一段影像時,便可以讓同學們結合自己的經驗來思考如何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去策劃節目,其中就涉及到不僅僅是完全迎合受眾,同時也要完成自己作為傳媒人的責任和擔當。
其次,植入式傳播。這個概念其實是來源於廣告學中的一種營銷手段,即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不同的教學環節中,例如詩歌朗誦、知識競賽、舞台晚會等,以傳統文化或是鮮活的事例來具體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而不是理論呈現什麼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人的行為來加強學生的情感認同,從而引發共鳴,繼而激發學生的行為認同。
(三)in which channel——媒介分析
首先,借助新媒體傳播。網絡的發展對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說無疑是一把雙刃劍,既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傳播提供了多樣化的平台和新的傳播媒介載體,但同時也面臨著諸多負面價值觀的傳播泛濫,過去,教育主要是單一化的教學模式,學生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是學校教育,而那時的價值觀傳播也是比較單一化的傳播路徑,但時至今日,媒介的交叉傳播與發展沖擊著學生的視聽標准,如何在新媒體時代中利用好新媒體工具來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將成為今后教育實踐中的一大難題。如今的教學實踐過程,應該堅持線下教學和線上教學的統一,對於青年教師而言,更應重視網路的傳播作用,加強與學生的線上互動,例如通過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與學生分享一些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鏈接,也可以通過觀察學生的信息動態來設置自己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側重點,做到有針對性地教學,同時,網絡也是拉近教師與學生距離的一個中介,縮短距離感,增加教學內容的說服性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做好情感鋪墊。傳播者和受眾從心態和形式上達到了特定環境下的平等與互信。
其次,借助多媒體組合傳播。教學工具的多樣化豐富了教學方式,如今大多數的教學課堂都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改變了從前的“板書+筆記”的教學方式,但是,單一化的多媒體PPT教學並不會帶來強大的視覺和思維沖擊力,仍然需要教育工作者在多媒體教學中進行多方式的組合教學,即借助多媒體這個平台,多樣化教學內容,通過影像、公共閱讀、圖片、新聞回放、廣播等方式融入旅游、體育、娛樂、文學等學科內容來懸念設置課堂教學,即學生好奇教師下節課的教學內容,用充滿期待和好奇的心理來接受和認可教學內容,而不是對單一的多媒體教學產生厭倦感。
(四)to whom——受眾分析
對於大學生而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無疑是理論生硬且難以完全付諸實踐的。當今的大學生呈現出個性化的特點,行為與認知的脫節導致其在學校教育中很難去認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真正內涵。
首先,學生的主體意識強烈。由於大班教學模式的存在,使得課堂的傳播效果有限,教師不能全面掌握每個學生的接受程度,也很難去控制每個人的學習內容,而對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又是潛移默化和長期的過程,思想性較強的傳播性質要求加強輔導員和班主任隊伍建設,注重發揮研究生導師的指導作用,探索實行本科生導師制,引導廣大教師自覺增強教書育人的榮譽感和責任感,學為人師、行為世范,做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例如西南大學新聞傳媒學院本科生便實行導師制,力圖使知識教育與價值觀教育同時並進。
其次,政治關注度較高。大學生的政治關注度較高,但政治意識較薄弱,其中大學生黨員的主體意識也薄弱,無法從根本上發揮黨員的帶頭模范作用,黨員意識由於行政體制的約束而漸漸游離在制度和形式之上,因此,在受眾層面,應該加強受眾的內部“領袖”的建立,即黨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通過組織生活或是支部大會等來加強黨員的教育,讓黨員成為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幫手,成為教師與群眾之間的橋梁與紐帶。
(五)with what effect——效果分析
學校教育作用於人們的知覺和記憶系統,引起人們知識量的增加和知識結構的變化,形成了學生認知層面上的效果,而當歷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不斷滲透,作用於人們的觀念或價值體系而引起情緒或感情的變化,從而引發學生心理和態度層面上的效果,但進入社會后的學生會通過日常工作中的言行表現出來,即成為行動層面上的效果。那麼,又會有怎樣的傳播效果呢?
首先,個人層面。反饋在傳播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反饋機制的應用使得傳統對傳播模式的單向理解轉換為雙向的循環的概念,是傳者和受者在溝通與交流中確立起的一種互動關系。因此,反饋機制的建立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效果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教育傳播過程中,教育者必須及時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的變化,以便及時把反饋信息傳遞給決策者,使決策者在傳播過程隨時根據受眾的變化對內容、手段、方式等做出相應的調整。
其次,社會層面。學校是個很好的教育基地,一個時代造就一代人,從革命年代發展至今,核心價值觀也在不斷地變化和完善,學生很明確自己的知識價值觀,但對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卻是個值得反思的問題,即這種核心價值觀如何為社會服務,不僅僅是課堂教育的任務,也是需要時時去樹立,當學生離開學校教育的環境后,如何將學校教育所獲取的核心價值觀實踐在社會中?這可能就需要每個人去行動和維護社會大環境。
西南大學黨委書記黃蓉生書記在學校舉辦處級以上領導干部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第一次集中培訓會中指出:“要充分認識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的重要意義。這是廣大干部從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一致的重要保証,是提高黨員干部素質、加強干部隊伍建設的重要保証,是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社會主義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保証,是進一步促進教育事業發展、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重要保証。”
三、結語
習總書記在2014年5月14日《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提出:“在核心價值觀的養成絕非一日之功,要堅持由易到難、由近及遠,努力把核心價值觀的要求變成日常的行為准則,進而形成自覺奉行的信念理念。”除了上述所提到的,加強高校公益力度也是學生自我傳播與大眾傳播的有效結合方式,即加強學生實習實驗、參與公益活動和志願服務,在實踐中增強動手能力,了解國情民情,學會做人做事,培養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參與公益活動,在助人、奉獻中親身感受到社會的真善美,從而加強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這裡,就需要高校學生管理部門尤其是共青團組織在傳統“三下鄉”、“志願者服務”等平台基礎上積極開發大學生參與公益行動的渠道,為大學生提供真實、可靠的公益活動載體,變大學生自發、無序的善行為自覺、有組織的公益行動,促使大學生在實踐中自覺養成“奉獻、關愛、助人、感恩”的良好美德,自覺踐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從而自覺培育“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參考文獻:
1.宋振文.傳播學視野下的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研究[J].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2(1).
2.周立波.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路徑探析[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3(10).
3.黎庶樂.后現代主義思潮影響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J].學術交流,2013(5).
4.孫來斌.列寧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思想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90.
(作者系西南大學傳播學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