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全媒體傳播業態對新聞主持人的要求有了具體的細化和設計。本文以東方衛視“新聞夢工廠”為例,強調了全媒體演播環境下新聞主持人的三個主持概念——現場、多屏、借力,即在主持過程中突出現場、多屏互動、借力新媒。
【關鍵詞】全媒體﹔主持﹔現場﹔多屏﹔借力
從2011年6月20日啟用360度全景開放式演播棚至今,東方衛視的“新聞立台”理念在上海廣播電視台500平米“新聞夢工廠”裡已經運營了三年多時間,其基於傳統播報樣態創新融合新興媒體的全新播報方式,歷練著一批初步接軌全媒體報道要求的新聞主持人,從京滬高鐵通車到神舟天宮對接,從倫敦奧運會盛況到巴西世界杯賽事,從馬航370迷失探尋到馬航17追蹤報道,每天近5小時的考驗,一次次大版面的實戰,提升了直播常態下新聞主持人團隊的整體素質,為傳統媒體在新的傳播環境中堅守陣地、尋求突破做著積極嘗試。全媒體傳播業態對新聞主持人的要求有了具體的細化和設計。
一、新聞主持人的現場概念
東方衛視開啟立姿走動配合大屏解讀的新聞播報樣態,已在各地電視新聞直播報道中普遍運用,且手法日臻成熟,它的最大功用是解決了“現場”問題。現場展現在新聞報道中,尤其是電視或視頻類新聞報道中,是重點考慮的要素之一,有沒有現場,記者在不在現場,效果大不一樣。隨著記者型主持人深入現場以及立姿播報和走動解讀主持的常態化,新聞主持人的現場概念愈發突出和緊迫。此“現場”已不僅僅是對主持人以記者的身份出鏡報道的單一要求,隨著新興播報樣態的出現和多種演播技術的應用,給在棚內的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運用新技術實現棚內直播的現場感,即在直播間達到對無現場畫面或者現場素材不足的彌補和互動處理。在目前成熟的新聞演播環境中,具體表現在對立姿走動播報與大屏、觸摸屏、3D虛擬前景技術的銜接運用上。
隨著資訊的便捷、及時甚至預先傳遞,很多事件在發生前、演進時、回溯中是無法做到完全現場報道的,“無現場”是可以通過演播現場其他手段彌補的,比如主持人配合動畫、圖表的放大演示加以解析也能達到對事件的有效報道、優先報道。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之一是對神舟飛船和天宮一號對接的直播報道,東方衛視主持人依靠大屏的模擬圖,逼真地講解了太空艙內外對接的過程,從構造到步驟的細節在主持人的引導下一一呈現。在事先充分備稿的基礎上,主持人將了解到的相關知識結合大屏或觸摸屏的圖形設置,形成客觀又具現場感的報道,達到了雖無現場勝似現場的視覺沖擊。通過3D甚至全息影像技術還原或復制出“在現場”的景別更是開闊了觀眾的視野。借助於早期摳像技術應用中的主持經驗,主持人步入虛擬環境解讀,置身虛擬現場,給觀眾帶去如臨其境的逼真效果,將新聞內容傳遞得更為充分和具有質感,這對主持人的觀察力和判斷力提出了高要求。在巴西世界杯期間,東方衛視的新聞演播棚開辟3D專區,每日報道詳實賽況,在智能攝像機的位移捕捉和后台美編與技術的渲染合成中,將立體三維效果的人物、球體、場館、榜單、花絮呈現在主持人身側,觀眾看得逼真,而棚內了無一物,主持人根據熟悉的解讀內容,通過觀察攝像機下挂預監屏的實時合成、切換來做出判斷,同步調整播報的跟進內容,最終完成棚內虛擬現場報道。這一系列新媒介技術的應用,需要主持人在備稿和主持環節強化對“現場”概念的理解與投入。
二、新聞主持人的多屏概念
多年來,東方衛視以“新聞立台”強化其獨特品質,在選拔、培養、做強主持人品牌的過程中,平台和個人積極配合,全面融合,在流程再造的新聞報道制播環節有了全新的嘗試。全媒體的運作,讓主持人有機會深度介入新聞報道,將原有的與電視單屏互動拓展到面向新興媒體的多屏互動。記者型主持人和評論型主持人實現了各有特色的制播流程,通過自身的影響力,將以往播發於電視屏的新聞素材或話題,在新媒體的PC屏和自媒體的移動終端屏分散發布,有點有面有節奏,循序漸進又便捷及時地吸引受眾的持續關注。
在面向全媒體的新聞報道中,記者型主持人及時趕往現場,將初步了解到的事件要點概括成短文,配以現場圖片,發布於微博端,搶發頭條﹔在現場調查採訪結束后,形成初步概況,豐富原有簡短圖文后,同步發布於微博和微信端,促發輿論關注﹔再將制作后的電視節目酌情分發於各個自媒體終端屏,並完成對電視屏新聞節目的輸出。同時,后台支撐的團隊同步抓取重要素材發布於網絡PC屏、公眾微平台。最終,將原有的單一時段的電視屏發布,拓展為隨新聞進行時的多屏發布。而評論型主持人根據當前新聞事件的進展和報道進程,在自媒體屏形成觀點進行評述發布,保持對熱點的有效跟進,配合電視屏評論節目將新聞的深度內容逐層解析與展開,形成多屏連發的有力傳播效應。這種從傳統媒體延展到新興媒體的強力傳播,在亞信峰會的系列報道中得到了豐富的驗証,從主持人在盛會現場的參與開始,一步步多屏展現,由內而外的細節描述豐富了活動實況的報道。新聞主持人在電視屏、網站PC屏、自媒體微媒體的移動終端屏等多屏環境中的全媒體嘗試與運用,是對傳統媒體影響力的有益補充。
三、新聞主持人的借力概念
從東方衛視新聞主持人為多屏服務進行分發流程再造的參與過程中可以看到,對多平台的借力延展和放大了影響力。現有的電視熒屏,已經很難保証新聞傳播的最優效能,而以互聯網思維進行全媒體的傳播運作,借外力擴大傳播效果,從新聞網絡到微博微信,再到移動App,達成對新聞節目、電視平台的補充、增益,甚至反哺。
一張網、一個矩陣、一個主打新聞App和一個生態圈,是東方衛視新聞團隊為主持人提供的施展空間。憑借“看看新聞網”在視頻網站領域三年多的實踐摸索,各檔優質欄目創辦的互動官微官博等移動客戶端所構成的矩陣,基於以人為本構建的新聞圈子App“番茄新聞”和拓展中的SMGNEWS新聞生產的外延合作生態圈(強化與成熟新興媒體在傳播上的合作),主持人即可借力發聲,進一步深化主流媒體的品牌價值。在東方衛視近期對中日甲午戰爭的反思性報道中,主持人袁鳴在其《環球交叉點》欄目微信公眾號中詳述個人的古今觀察,雷小雪在其《防務新時空》欄目微信公眾號中時空穿越式的思考,都很好地借力微媒擴大了宣傳﹔主持人於飛自辦微信公眾號“飛議於論”,一年來的試水形成了一定的影響力,實現了對傳統媒體的反哺,為其度身打造的《於眼看一周》集納其一周當中“飛議於論”的個性評述以及同網友的互動言論,於8月在東方衛視的午間新聞板塊播出。更多的年輕觀眾會在其熱衷的視頻網站、新聞App、移動終端看到電視新聞同步或跟進的分發內容。新聞主持人借力新興媒體,搭建的不僅僅是自我表現的舞台,更是做出了一盤新聞大餐。
(潘濤:上海廣播電視台/東方衛視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