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視聽界》>>2014年第5期

早間電視新聞節目主持人的“質感”

唐田

2014年10月27日13:39    來源:視聽界    手機看新聞

一、新聞功底

(一)新聞准備有深度

白岩鬆曾經直言不諱:“沒有任何撰稿人會真心地為主持人寫稿。”早間新聞節目的時段特殊性,決定了主持人與寫稿的記者或編導交流的時間普遍被壓縮或完全省略。主持人是一檔節目錄制前各環節所有努力的出口,必須擔當起智力貢獻。

早間電視新聞節目主持人應成為半個編輯,甚至要有主編意識,充分理解記者或編導給你既有稿件的“原有之意”以及“弦外之音”。如果時間允許,要突破稿件的字面限制,掌握更多,快速弄清新聞事件相關的背景、權威個人或機構的表態、其他媒體的觀點,梳理新聞事件引發的啟示或反思,做出對新聞事件的發展預判等。主持人不應只是服務於一條片子、一個新聞現場的循規蹈矩的報幕員,而應是每條新聞的導讀者和情緒引導者。隨著節目信息來源的日趨豐富,主持人將實現從信息的發布者到信息的解讀者,從信息的傳遞者到信息的集成者,一系列角色的轉型。

主持人不僅對內容的分析理解要到位,對整檔節目組合編排的依據也要了然於胸,才能對節目進程有較強的把控力。

(二)新聞播報有溫度

溫度,應該是可以“觸摸”到的,在主持人的語流中,在停連重音中,在眼神裡,在體態語中,更重要的是在心中。不僅僅是遇喜則喜,遇悲則悲的切換,更應是先觸動自己,再用真切的感受力傳及他人。

首先,對於一則新聞事件的播報,不僅要把事情說清楚,語言的感受力更要飽滿。比如一則新聞報道“拾金不昧的老人大年三十寒風中苦等失主半個小時”,主持人要告訴觀眾的,不僅僅是這件事情本身,更應該讓觀眾從主持人的語言表達中,感受到對老人的敬意和心疼。

其次,新聞的溫度,也應在新聞的銜接、起承轉合處表達出真切的態度。如果觀眾還沉浸在上一則新聞事件的余味中,主持人就生硬直接地切到下一則新聞事件,會使觀眾產生“溫度脫節”的感受。主持人在片子播放的時間要迅速准備下一則新聞或解碼耳機裡導播的其他指令,必然會產生情感的快速挪移。解決問題的辦法就是在片子即將播完,導播通知倒計時10秒左右的時間,主持人調節情緒再回到正播放的新聞中來,從而和受眾同步甚至先於受眾, 生發內心的感受,把自己的感受推及受眾。另外,從一件凝重的新聞事件,過渡到一則充滿溫情的消息時,需要轉換語態,調節新聞態度的溫度指數,處理好“情緒的疊加”。

有溫度地播報,這溫度,不僅是贊頌表揚的喜悅的“高度”,有時也會是痛心、批判、冷峻的“低度”。主持人要在客觀公正的前提下,把新聞要傳達的字面中或隱藏在字面背后的善與惡、美與丑,用有聲語言表達出來。

(三)新聞點評有尺度

大多數新聞節目,主持人隻需完成演播室播報的任務。評論一般是記者在現場或者在片子配音中完成,少數是由主持人在演播室以編后的形式完成。每條新聞播完,按照流程開始下條稿件內容播報,已完成了主持人在節目中的職責所在。在常規新聞播報中,主持人發表較長觀點的空間和尺度比較有限,不妨在短評上下功夫。一兩句的有感而發,幾個字、十幾個字的凝練指向性,短評雖短,卻是主持人從播報型人才向駕馭節目的主播邁進的關鍵一步。

多年的直播積累,筆者對自己的要求隨著工作年限的拉長和年齡的增長逐漸提高,希望做到高質量地播報,有溫度地傳播新聞,更希望能在適當的切入口,對新聞事件發表觀點。筆者在表達對新聞的態度時,不會刻意模仿一些成功主持人“皺著眉頭,點評批判”的態度,而是從自身性格出發,多採用朋友式的規勸,善意的提醒,希望以溫和之力潤物細無聲地傳遞正能量。當然在節目當中,針對社會丑惡現象的義憤填膺也不可或缺。主持人在點評時的話語權不宜夸大,不能站在假想道德制高點。

早間電視新聞節目採用的技術手段越來越多元化,促使主持人在新聞功底方面全方位錘煉,增強駕馭現場、掌控進程的應變能力。

二、早間質感

(一)業務功底——“實”

扎實的業務功底對於所有主持人而言都是第一位的。夯實業務基本功,駕馭較大的口播量,抓住觀眾。以筆者曾經主持6年的《早安江蘇》為例,一期常規的節目,口播文稿有23頁A4紙之多,還不包括同事隨時可能送進來的插播的急稿。這種高強度的口播,必須靠扎實的業務基本功來支撐,不僅要播得清晰、准確、流暢,還要播得有渲染力、富有畫面感,這是觀眾早間伴隨式收看時,用耳朵來“聽新聞”的訴求。要讓受眾從“願聞其聲”到“願觀其人”。

(二)狀態——活力生動、精神飽滿

早間電視新聞節目主持人區別於其他時段新聞節目主持人的最顯著的標簽是,保持更加蓬勃昂揚的狀態,精氣神更飽滿,帶給受眾扑面而來的清晨的活力。新一天伊始,觀眾期待打開電視時,屏幕中扑面而來一份明媚、清新、積極向上的感染力。

早間新聞積攢了一夜的未知,讓觀眾充滿了探究的期待。對於主持人來說,同樣因為觸摸著新聞的新鮮感而興奮。整體的語言樣態應充滿新鮮感,把自己已知而觀眾未知的一則則新聞事件鮮活地轉換成有聲語言進行二次創作。

(三)語言風格——親和力強、輕鬆明快、接地氣

早間新聞的播報應具有親和力,不拖沓,輕鬆明快地跟觀眾嘮一嘮。從大政方針到生活資訊的方方面面。早間新聞節目主持人不僅要播得了硬新聞,也要說得好軟資訊。真誠、質朴、貼心地說出觀眾聽得清、聽得懂、聽得親切的話。

早間新聞節目的受眾群體多為老年人、上班族、學生家長,主持人的語言應更加接地氣、生活化。

安徽衛視《超級新聞場》在諸多大制作的早間節目中異軍突起,節目像一塊口味略重的“豆腐乳”,給豐盛的新聞早餐奉上一道家常的小菜。除了內容取材側重世間百態之外,主持人特色鮮明的口語化表達也是節目一張亮眼的名片。以該節目《社會透明度》環節的主持人為例,其語言富有張力,甚至夸張,偶爾帶有評書的語言色彩。語勢拉得很開,波形起伏大,重音砸得頗重。對稿件內容的表達做到了“有聲,有色,有滋味”。“下面來說個‘牛氣沖天’的物業公司,安徽馬鞍山市當涂縣襄河灣小區的物業公司。公司名氣不大,脾氣可不小,業主要是不服從管理,簡單,砸了你的車。”主持人把“牛氣沖天”渲染得立體可觀。把“馬鞍山市當涂縣襄河灣小區物業公司”重音突出到讓那個公司的員工聽了羞愧。“名氣”和“脾氣”的對比重音,以及“砸車”的夸張處理,讓觀眾聽得心驚肉跳。

(四)抗疲勞,善調適

早間節目主持人工作的時段與人體正常生物鐘規律有時差,會有疲憊感,但新聞工作的性質不會因為早晨這個時段工作的辛苦而遷就個人不佳的狀態。早間節目主持人應嚴格配合工作的時間調整個人作息,進入臨場狀態。

1. 提前介入和熟悉工作環境。如果比平常到演播室的時間再提早5分鐘,會有意外收獲。不僅有更充足的時間調試燈光、擺好話筒、調試題字器,而且心神更寧。節目開始前,邊備稿,邊和攝像燈光簡單聊天,既放鬆了心情也可以對自己的屏幕形象更負責任。

2.服裝。提前准備好,不帶來細節上的困擾,尤其在重大特別報道時,最好選擇平常穿習慣的服裝,會有穩妥感和放鬆釋然的感覺。

3.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直播時遇突發新聞事件,若緊急連線,此時主持人的臨場應變很重要。一隻筆在手邊,簡單記錄,會成為臨場梳理總結的貼心幫手。

4.字典。每一位主持人都應該將字典擺放在手邊,如影隨形。遇到不熟悉的字尤其是地名時,有字典在手,不慌不亂。

5.呼吸調節法。在重大主題或突發事件面前,再老練的主持人也難免會有緊張情緒出現。可以通過吸氣與呼氣並停頓,時長1:2:1來調節。

6.耳機。音量適當調大,骨傳導和聲傳導結合,提高關注度,可以邊播音邊調整修飾。

(作者單位:安徽衛視) 

分享到:
(責編:張惠丹(實習生)、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