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新聞愛好者》>>2014年第12期
人民網>>傳媒>>正文

大氣磅礡的穆青傳記

陳智英 蔡 瑛

2015年01月04日13:43  來源:新聞愛好者  手機看新聞

穆青,是在中國乃至世界享有盛名的新聞記者。人民記者,是穆青的無上光榮﹔新聞界的焦裕祿,是穆青的崇高榮譽。

穆青以精湛的新聞名作、深厚的新聞理論、卓越的新聞實踐,成為當代中國新聞史上的一座豐碑。2014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重訪蘭考,在與蘭考干部群眾座談時說,1966年2月學習穆青等同志的長篇通訊《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時深受震撼。穆青為什麼能夠寫出這樣的扛鼎之作?穆青一系列新聞作品為什麼能歷久彌新?

讀完張惠芳、王昉著的《人民記者穆青傳記》(河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11月出版),這些問題不僅豁然得解,更領略了穆青風雨兼程的奮進之旅。

一、五彩斑斕的人生畫卷

作為穆青傳記,這是一部目前記述最完整、內容最全面的傳記,也是穆青審閱過的最具權威性的傳記。

穆青一向嚴格自律和謙虛謹慎,生前不允許出版他的傳記。他的新聞作品影響了幾代人,但讀者對其成長道路、工作經歷知之甚少。本書自穆青的少年時代寫起,系統地記述了穆青一生奮斗的歷程。

全面展示穆青以如椽之筆記錄時代走勢。穆青所處的時代,波瀾壯闊,跌宕起伏。他以眾多“中國的脊梁”為主線,描摹了中國社會發展大勢和人民奮勇挺進的步伐,繪成時代風雲的長軸畫卷。無論是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還是植棉勞模吳吉昌、植樹勞模“老堅決”潘從正、紅旗渠勞模任羊成,都代表著“中國的脊梁”。這些人物通訊的背后,既有穆青深厚的思想積累,又有將社會實踐當作源頭活水的新聞理念,更有對人民的濃濃情感。作者對穆青每個時代的代表作產生的過程都進行了細膩深刻的剖析,記錄了穆青採寫這些英模人物的豐富歷史細節,成功地塑造了穆青人民記者的生動形象。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作者如實記錄了穆青在廣袤大地上奔走的足跡。從反映科技興農的《搶財神》到《潮涌中州》,從《風帆起珠江》到反映城鎮化的《蘇南農村第三波》,都凸顯了穆青的科學預見,展示了穆青高瞻遠矚的新聞洞察力和嚴謹求實的工作作風。

細致摹寫穆青杰出的新聞發展藝術。他不僅是黨培養的第一代新聞人的杰出代表,還是卓越的新聞領軍人物。他在20世紀50年代寫的《在分社領導崗位上》,至今讀來仍讓人驚嘆於視野開闊、謀劃深邃﹔他駕馭新華社這艘艨艟巨艦,乘風破浪。他“平民社長”的人格魅力,優良的新聞作風和職業精神,成為新聞界的寶貴財富。作者巧妙地抓住穆青善於用人這一關鍵點,通過一個個故事,細膩生動地描寫了他發展新聞事業的卓越領導藝術。讀者不僅可以看到穆青“愛才、重才、育才、用才”,為人才搭建廣闊的舞台,還可以看到他身先士卒,帶頭深入群眾、深入基層,採訪中幾個燒餅、一碗清湯面條就吃得很香,為新聞界“走轉改”樹立了生動的榜樣。他的“掌握大局,聯系群眾,學會做人”的新聞寫作秘訣,“堂堂正正,別無所求”的做人原則,為新聞隊伍建設留下了寶貴經驗。

濃墨描繪穆青可圈可點的人格魅力。作者通過一個個生動感人的故事情節,塑造了穆青平易近人、寬厚待人、愛惜人才,堅持黨性原則,在風浪中保護同志的典型形象。書中不僅寫了穆青對人民群眾的愛,還寫了他對同事、恩師、朋友的愛﹔不僅描述了穆青青年時代、晚年生活,還突破了穆青的“禁區”,寫了他的愛情、婚姻和家庭生活,多側面地塑造了穆青的形象,鮮活而豐滿,讀之趣味盎然。

穆青的春夏秋冬,是一道亮麗風景,折射出中國風雨兼程之旅﹔是一部人生教科書、新聞教科書,道出做人、做文、做事的真諦﹔是一個新聞標杆,“勿忘人民”是其創造新聞精品的精髓。因此,新聞名家范敬宜稱他為“幸福的新聞工作者”:有幸親身經歷了跨度達50年的偉大歷史性變革,親眼見到了那麼多英雄人物﹔有幸寫出了那麼多震撼人心的作品,至少有兩代人受到其作品中英雄模范人物的感染和熏陶﹔有幸受到那麼多他報道過的主人公的深情厚愛。

穆青60多年的新聞實踐,模范踐行了人民記者的崇高職責。他堅守人民記者的責任,反映時代新變化、人民新期盼﹔他秉持人民記者的姿態,向人民群眾討主意、取真經﹔他升華人民記者的追求,推動新聞事業發展、新聞人才輩出。他以頂天立地、“放眼向洋看世界”的胸懷,別具一格、嘔心瀝血的擘畫,“亂雲飛渡仍從容”的執著,書寫了當代新聞人的光榮與夢想,堪稱與他筆下的焦裕祿等10個優秀共產黨員並列的第11個共產黨員。

二、焦裕祿精神的傳播者

傳播焦裕祿精神,是穆青一生的精彩點﹔焦裕祿與穆青,雙璧互映,是傳誦不已的新聞史話。這是作者著意的一個重點,全景式地描述了穆青傳播焦裕祿的歷程。

作者在書中披露了這樣一個細節。穆青似一個細心的“淘金人”,發現了焦裕祿的時代價值,激動地對合作者周原說:“立即寫出來!不把焦裕祿寫出來,就是咱們的失職!”含蓄內斂、人至中年的穆青,一邊採訪,一邊流淚,焦裕祿是其記者生涯中為之流淚最多的採訪對象。

直面貧窮,不顧此時階級斗爭日益高調的情勢,如實展現蘭考的災情。對此,周原深刻地指出:“沒有穆青,焦裕祿這篇東西寫不出來。首先是敢於突破禁區。沒有人敢寫飢餓、逃荒。這是一大突破。敢於不強加階級斗爭,這又是一大突破。這要有政治膽略。從政治上高屋建瓴,駕馭這個題材。”

反復提煉主題,七易其稿,最終從縣委書記的榜樣這個角度,展現了焦裕祿親民愛民、艱苦奮斗、科學求實、迎難而上、廉潔奉公的光輝形象。穆青筆下的焦裕祿,熔鑄了優秀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形象作風、精神風貌,經受了時間這個最公正的過濾器的驗証。

在改革開放新時期,穆青根據新的形勢,以干群關系為主題,於1990年7月9日寫出了《人民呼喚焦裕祿》,發出反腐倡廉的鏗鏘之音,被廣為傳誦。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讀后感慨萬千,以一闋《念奴嬌•追思焦裕祿》直抒胸臆。

穆青不遺余力地記錄“活著的焦裕祿”——河南輝縣縣委書記鄭永和終生馴水的故事,同樣可圈可點。他撰寫的《心系人民》《老書記與北干渠的故事》,譜寫了弘揚焦裕祿精神的新篇章。

在焦裕祿精神發掘、傳播、升華中,穆青居功至偉。焦裕祿精神由河南走向全國乃至國外,折枝成林﹔焦裕祿精神不斷豐富,成為蘊含執政興國智慧的精神財富。用葉劍英詩句“英雄花照一勞人”,來厘定穆青的獨特貢獻,當是恰如其分。因之,此書不僅是穆青傳記,而且是研究焦裕祿精神傳播史的重要成果。

三、“穆青現象”的深度解析

穆青豐富的新聞實踐、重要的新聞貢獻,被稱為“穆青現象”——在大局下思考,為大局服務﹔真實反映人民群眾願望,熱情謳歌人民群眾的火熱實踐﹔激情洋溢,追求新聞作品的思想感染力。這是作者著意的另一個重點,緊緊抓住穆青生命之旅的關節點,以一個個分鏡頭,深刻總結了其創造輝煌新聞事業的重要經驗。

深入基層,深入群眾。作為記者,他的筆從未停歇﹔作為領導干部,他的腳步從未停歇﹔作為新聞專家,他的思想從未停歇。延安時期作為普通記者,他與勞動模范趙佔魁一同勞動,寫出長篇通訊《工人的旗幟趙佔魁同志》﹔在採寫《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時,為確保新聞真實,對焦裕祿肝病發作時何人在場、什麼表情一一細問﹔在擔負繁重領導工作后,仍擠出時間,到農村呼吸“早春的空氣”,歡暢的《搶財神》等敲響了科技興農的鑼鼓﹔1992年,深入農村採訪,撰文反映了農業產業化這一新的發展趨勢﹔與“老堅決”潘從正等的情誼,更是新聞佳話。正因為穆青把基層當作新聞富礦細勘精挖,他才把握了時代脈動,他的新聞語言才帶著泥土的芳香,他的報道才震撼人心﹔正因為穆青深入群眾,與他們真心實意地交朋友,他的報道才真實反映了人民的喜怒哀樂。

胸懷大局,敢於擔當。他以人物通訊聞名於世,描繪的焦裕祿、吳吉昌、“老堅決”潘從正等英模群像,成為時代精神的象征。他曾說:“在困難歲月裡,中國人民艱苦奮斗的頑強意志,不畏艱險的英雄氣概,蓬蓬勃勃的革命朝氣,是最值得珍視的。這是中國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是中國人民的驕傲。反映這種偉大的精神面貌,也就是為了發揚這種精神,繼承這種精神財富。”大局在胸,穆青的作品才高人一籌,無論是“最早公開對‘文化大革命’持否定態度的”《為了周總理的囑托》,被譽為“法庭外的起訴書”的《歷史的審判》,還是為改革鼓與呼的《風帆起珠江》,都表現了時代最強音。正是因為穆青具有敏銳的政治目光、強烈的擔當意識,他才先人一步,精彩地發揮了新聞報道記錄時代、推動發展的作用,留下了黃鐘大呂式的新聞作品。

文學價值,思想魅力。此書不僅剖析了穆青塑造人物理論、“新聞三論”(散文式新聞、視角新聞、實錄性新聞)等,還鮮明地指出穆青是卓有風格、卓有影響的文學家。正如文學史家所言,他參與了對時代精神的創造,其作品直接促成了學習趙佔魁活動和學習焦裕祿活動。書中以鮮活靈動的細節,梳理出其作品的韻味與品質。一是人美。其筆下人物,無論是為了周總理的囑托執著於科學育棉的吳吉昌,還是“年復一年地把自己的歲月刻進了樹木的年輪”的“老堅決”潘從正,或是焦裕祿式的好干部,都給人以奮發向上的正能量,都有一種超越時代的精神力量,皆成為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名片。二是理美。其作品並無枯燥縹緲、居高臨下的說教,而是以飽含血與火、淚與歌的內容,昭示朴素的真理。三是文美。說其作品是新聞力作,倒不如說是耐讀耐品的美文,無論是敘事、記人,還是論說、闡發,均展現了美文的特質:或娓娓道來,或興會飆舉﹔或縱橫捭闔,或條分縷析。

四、二十年磨一劍的執著

穆青其文其人感動了無數中國人,穆青精神影響了無數新聞人,更是深刻地惠及兩位作者。著名作家孫蓀贊譽作者以穆青的方式寫穆青。

何為穆青的方式?讀完此書想起清代畫家石濤的名言:“搜盡奇峰打草稿。”傳記寫作一向有“近寫”和“遠寫”之說。前者,指傳主親友寫的傳記,材料豐富而理性不足﹔后者,指學者寫的傳記,內容准確而少了溫度。

1992年,穆青臨近離休,新華社黨組決定為他立傳,在他的故鄉河南物色作者。在深入考察的基礎上,經穆青認可,決定由正值英年的河南日報社文藝部編輯張惠芳承擔。

在寫傳之前,張惠芳和許多新聞人一樣,穆青是她心目中高山仰止式的新聞大家。他們並不認識。她出版了《生命圈危機》《崇高的愛》,深厚的語言功力和對先進模范人物的摯愛,給穆青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河南是穆青魂牽夢縈的故鄉,更是他調研、採訪的基地,他的新聞名作大多是關於河南的人與事。穆青採訪過的地方,張惠芳大多都去採訪過。她的新聞工作經歷,使她在寫傳記時找到了與穆青的許多共鳴點。

作者除深入研讀穆青作品之外,還從四個方面獲得了第一手材料。一是聽穆青講自己的故事,從兒時一直講到老,按時間順序,故事生動深刻,錄下來就是好文章。作者稱之為面對面的人生、新聞業務輔導課。二是多次跟隨穆青採訪,近距離看他如何選題、挖掘材料、提煉主題。不跟著採訪,僅看材料,是感受不到穆青與採訪對象那種感情的。三是採訪他曾採訪過的人,以及他的家人和親朋好友。四是按照他開列的名單,在新華社採訪了幾十人。新華社的同志無論多忙,一提起穆青,都充滿敬意,滔滔不絕。

嚴謹的穆青,對她們的寫作“約法三章”:“一要絕對真實,不能合理想象。二要朴實准確,不要花裡胡哨。三要用事實說話,不要多加評論。”

張惠芳白天正常上班,晚上寫作,節假日、周末更是夜以繼日。1998年春,她因意外事故昏迷多日。剛恢復,她就讓王昉把電腦帶進病房,王昉一邊護理,一邊打字。因過度勞累,她的頭發成片地脫落……

作者兼得傳記寫作“近寫”“遠寫”的優長,使她們既能在高處觀察穆青,又能在近處打量穆青。因此,其筆下的穆青,有溫情的發現,有入骨的詮釋,有真實的刻畫,人們慣常理解的穆青走來,你所不知道的穆青也走來。

五、難得的精神洗禮

河南優秀人物、中原人文精神,是河南人民出版社的重要出版方陣。此書的出版,使我們經歷了一次精神淬火。

這本書不僅是重點出版項目,更是我們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組成部分。參與編輯、校對、設計、印制的同志,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穆青精神,密切配合,精益求精。為了傳遞出這部書的思想魅力,封面設計八易其稿。封面上慈祥的穆青,像在認真傾聽讀者的意見﹔環襯上穆青拍攝的四姑娘山寓意著他是中國新聞界的一個高峰,泡桐花鋪底的插頁寓意著焦裕祿精神結出的碩果。

進一步學習了焦裕祿精神。深刻領會了焦裕祿正視困難、善於抓主要矛盾的工作方法、奮斗精神,以此為鏡子,找到了在思想境界、素質能力、作風形象上存在的差距和問題。

進一步學習了傳播焦裕祿精神的規律。穆青挖掘、傳播焦裕祿精神的經驗啟發我們,傳播焦裕祿精神,必須回應干部群眾的期盼,不能守在辦公室裡策劃選題,必須多接地氣,從中原崛起河南振興中找題目﹔要在大局下謀劃出版,為大局服務,發揮圖書厚重、全面、深刻的傳播優勢,與時俱進。

進一步學習了踐行焦裕祿精神的方法。穆青“勿忘人民”的一生教育我們,要牢記出版使命,出版的圖書要對得起社名中的“人民”二字,保持優勢,突出特色,在傳播真理、傳承文明、記錄時代上有新的作為。(作者單位:河南人民出版社)

(責編:謝琳(實習生)、宋心蕊)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