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傳媒》>>2014年12月下
人民網>>傳媒>>正文

做無愧於時代的新聞出版人

黃曉新

2015年01月04日15:26  來源:傳媒  手機看新聞

10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總書記講話全面分析了文藝戰線發展的形勢,指出近年來出現的問題,為文藝戰線把脈問診,指明努力方向。講話高屋建瓴、振聾發聵、激動人心,為文藝戰線向實現“中國夢”進軍吹響了集結號。

新聞出版是文藝首要的載體形式和傳播渠道。推動和促進文藝的發展、文化的繁榮,新聞出版人責無旁貸、責任重大、使命光榮。

毋庸諱言,在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過程中,新聞出版人勤勤懇懇、努力工作,為社會推出了大量膾炙人口的作品,出版業呈現出空前的繁榮。但是與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相比,與先進國家相比,我們還有很大的差距。要看到,在我們的出版物市場上,那種應急消費的快餐文化、隻圖賺人眼球的“八卦”文化、不圖進取的“屌絲”文化以及抄襲模仿的拜金文化,充斥某些書報刊和網絡,讓人大倒胃口﹔大量重復的、粗制濫造的應景之作給讀者造成嚴重的“信息污染”﹔出版重數量輕質量、重經濟效益輕社會效益的現象還依然存在﹔我們要從出版大國向出版強國邁進,還有很長的路途要走。

如何打造思想深邃、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優秀作品?首先要明確為什麼人的問題。這就是要“寫人民”“為人民”。習總書記講話賦予了鮮明的時代特色,“要反映時代風貌”“引領時代風氣”。對我們新聞出版人來講,首先,在策劃出版選題和內容制作時要目中有“人”,要看對象、有讀者,要讀者為上﹔其次,要正確評估和理解今天大數據時代的讀者作為出版物的接受者、欣賞者的審美能力和評判素養,在主流出版領域要拿出更多的“高、大、上”的作品,引領時代風氣,也要千方百計出版讀者喜聞樂見的好書、好報、好刊,滿足、吸引讀者,而不是一味地用低級趣味、粗制濫造的作品迎合、糊弄讀者,甚至用假冒偽劣的東西欺騙讀者,在迎接、順應全球化、市場化、網絡化的同時,更要堅持守正創新。

那麼,怎樣“反映”?怎樣“引領”?隻有“扎根群眾、扎根生活”,“自覺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歡樂著人民的歡樂,憂患著人民的憂患,做人民的孺子牛”,才能做到。總書記散發著時代氣息的溫潤話語昭示,創作和出版都要深入基層,到一線,扎根群眾,感受鮮活的社會實踐。“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夠好,那是因為你離炮火不夠近”,羅伯特·卡帕的話發人深省。近段時間由中宣部、中國記協等單位組織開展的“好記者講好故事”中,一個個生動感人的案例讓人難以忘懷。莫言、陳忠實等深入生活、扎根基層多年,最后創作出為世人稱道的好作品就是明証。就出版來說,要深入讀者、調查研究,要時刻關注、了解不同類型讀者對象的閱讀需求變化,根據網絡時代不同類型讀者的變化,不斷地滿足讀者、引導讀者,最終“創造”讀者。 總之,創作和出版都要“接地氣”,一個有為的新聞出版人無不將此奉為圭臬,身體力行。

當前,我國新聞出版領域機遇和挑戰並存。如何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佔領多元化輿論場的主陣地,如何處理好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關系,如何在大數據時代做好傳統出版和網絡的融合發展,如何促進全民閱讀,如何破解網絡知識產權保護難題,如何讓中國文化更好地“走出去”並落地生根等課題,都擺在我們面前。這些都告訴我們,這是一個大有可為的時代。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征途上,我們新聞出版人隻有腳踏實地、勇於擔當,不斷向社會奉獻出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的精品力作,用心傳遞正能量,才能無愧於這個偉大的時代。(作者系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黨委書記、副院長)

(責編:謝琳(實習生)、宋心蕊)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