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聞標題是電視新聞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和新聞報道內容一起,構成電視新聞的全部,而作為電視節目的可視化部分,電視新聞標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在電視新聞節目播出量激增,電視新聞從業者隊伍空前壯大的今天,由於各種原因導致的電視新聞節目不重視新聞標題,甚至忽視電視新聞標題藝術性的現象日益嚴重。為此,筆者從實踐出發,分析電視新聞標題的創作方法,以期引起共鳴,同時引起同行們的足夠重視。
關鍵詞:電視新聞﹔標題﹔創作﹔藝術
現如今,影像已不再是電影院和電視台的專屬產品,網絡和更多的便攜移動終端也成為影像的承載者和傳播者,作為影像主要類別的電視新聞,則是這些傳播平台的重要內容,而當電視新聞鋪天蓋地地充斥大小屏幕的時候,一個問題出現了,那就是,這些新聞節目無論內容怎樣,標題的制作,卻成了一個問題,很多節目不講究標題,甚至有些節目竟然是文不符題。
作為一種聲畫藝術,人們自然而然地把畫面拍攝和文稿(解說詞)寫作當成電視制作的頭等大事,而對於電視標題總是輕描淡寫,尤其是在節目的策劃、籌備階段,標題有時會更籠統、更含糊,等到節目制作完成,隨便安排一個標題了事。為什麼呢?實際上不外乎四個原因:一是因為標題在新聞中不佔主體,不宜在畫面上長時間的停留﹔二是因為電視標題不像紙媒那樣在字號和句式上可以任意發揮﹔三是時間太緊,由於搶時播出,留給標題思考的時間就少之又少﹔四是改動復雜,即使編審發現問題,一般如果是“不傷大雅”,也就“得過且過”了。殊不知,電視新聞現如今也已進入一個海量時代、標題時代,作為電視新聞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下功夫制作,讓它搶眼,為電視新聞增色添彩。
而現在,由於電視新聞競爭激烈,忽視標題的現象就更加嚴重了,而作為構成新聞內容之一的標題,缺失了精彩,再生動的內容,都可能索然無味[1]。如何做到電視標題的提神和搶眼?筆者做了詳細的剖析。
一、信息量在標題中應有所展現,而且要准確、鮮明
標題一般是內容的濃縮與精華,電視新聞節目的標題也必須做到這樣。電視節目的標題一般是直奔主題,不可能再有引題或副題,而且要簡明。這就要求作者要把握內容的核心,用最簡潔的語言和最直接的字詞,把內容的精髓提煉出來。如一則社會新聞是這樣的,《公公霸佔我三年》,短短七個字,把一個婦女的無奈、恐慌和反抗以及道德層面上的批判與思考都顯現出來,僅僅看標題,就可以看到內容,甚至可以開始思考。而“霸佔”這個詞,又把作者的立場和觀點展現得淋漓盡致,做到了准確、顯眼。“三年”,又有了信息量,事件的源起、過程和結果,都在這“三年”之中。可以說,這樣的標題就搶眼、提神。而有些標題則是令人摸不著北,同樣是農高會,一家網站的新聞標題是這樣的:《高人相會》,像這樣的標題內容是什麼?跟農高會又有什麼關系?
二、新聞的諸多要素要通過凝練的標題予以傳遞
新聞標題是一個完整的句子,是用來敘事的。知曉了這一點,在標題的寫作中就能出彩出新。我們知道,電視新聞中的“四化”是近些年新聞改革的主調,即新聞事件化、事件人物化、人物故事化、故事細節化,這樣以來,原來復雜的新聞,就有了“事件、人物、故事、細節”這樣的脈絡和要素。看看這樣一個標題《書記鞠躬勸退千余人》,字數不多,主謂賓清晰明了,但新聞的幾個主要要素也非常明顯,電視新聞的內容與主題也就非常明白了。實際上,電視就是需要這樣的標題,不僅吸引人,還能抓住人。
這樣的主題是在對新聞事件和報道內容充分了解和高度自信的前提下概括出來的,並不等於把事件或內容隨意總結出一句話權作標題,那樣的話,會使新聞出現平淡無奇,甚至丟掉看點,失去觀眾。
三、電視新聞標題也需要創意,而且要新穎、別致
對於電視新聞標題的創意,不是在一個新聞節目的制作中挖空心思,這樣既費時間,也未必有所成就,這需要在日常的工作中日積月累,而且養成習慣,平時多加訓練,需要時隨手拈來。這就要靠我們電視新聞工作者敏銳的新聞嗅覺,靠採訪得來的鮮活材料,靠扎扎實實的學識水平,靠獨到的多向思維,靠新穎別致的創意,靠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鮮活語言。有一條電視新聞報道了陝西漢中鋼鐵有限公司經過一年多的改制后,終於結束了建廠40多年來鋼廠產鐵不產鋼的歷史。如果將這條電視新聞標題定位為《漢鋼60萬噸連鑄煉鋼投產,結束不產鋼的歷史》,就毫無新意和特色可言,但若擬為《漢鋼不惑之年喜得合格鋼》,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為就新聞報道的形式來看,一個事件有多個角度可以挖掘報道,一個好的電視新聞工作者,應當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和預知力,還有分析綜合的能力,把一個事件鮮為人知或者人皆欲知的東西挖掘出來,報道出來,才是功夫,而標題,往往就是這一能力的具體體現[2]。是標題,讓一則新聞具有了鮮活的生命和值得一看的妙趣,而報道的內容,則應當是對標題的注解和延伸,明白了這一點,對標題的注重,就會成為一種習慣。
四、朴實生動的律動文字
電視新聞標題既要朴實,又要力求生動。在制作電視標題時,文字要做到仔細“推敲”,切記干巴枯燥,要想使標題鮮活生動,辦法之一就是要擅用動詞。精確地使用動詞,可以讓整個標題靈動起來,從而也讓新聞事件躍然紙上。同時多用對仗手法,合理使用成語、諺語、歇后語等諧趣之語,使標題既朴實又生動。例如電視新聞《小標識、大沖擊》,揭示了一家企業,由於產品包裝袋上一處小小的承諾標識失信,引發消費投訴,結果給企業帶來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大沖擊、大損失。
記者用“小”和“大”的對比,使標題凸顯了問題的實質,從而引人深思。又如電視新聞《涇陽奶農對“牛”彈琴》,反映了涇陽縣農村養牛小區,為了使牛奶產量提高,這裡的農民在農牧科技專家的指導下購買了一套組合音響,天天對“牛”彈琴。沒想到花費不過兩千元的音響,使五十間牛舍裡的八十頭奶牛的奶產量增加了10%,給奶農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由於記者精彩使用了“對牛彈琴”這個成語,使標題妙趣橫生、錦上添花。
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文字語言更是包羅萬象,如今的網絡上對語言文字的掌控可以說是“無所不用其極”,那麼在電視新聞的報道上,這樣的用法也可以用作參考,雖然在正規的電視新聞報道中(比如電視台)對於網絡流行詞匯有一定的戒備,但如果是那些“巧奪天工”的貼切之語,還是可以拿來一用的,需要注意的是,切不可以生造或者篡改既定的詞語,尤其是作為漢語言文化瑰寶的成語,不能讓這些詞語偏離或背離原有的意味,以免誤導觀眾。總之,在一個文化素養深厚,新聞基礎扎實的記者筆下,新聞標題,一定是帶有律動的優美文字組成的一個寓意深遠的話語,是它,導引著新聞節目異彩紛呈。
綜上所述,新聞標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屬於傳播的開始,是一種“最初信息”,這種信息需要精彩點題、引人注目、適度准確、耐人尋味。隻有這樣,才符合傳播的規律,才能調動觀眾的收視興趣[3]。
當然,對於電視新聞編輯記者而言,要想達到這樣的境界必須要具有以下素養,一是勤於學習,向書本,向前輩所做的節目學習,同時,也要向生活學習,在現實當中,完善自己,充實自己﹔二是要深入採訪,要想制作出好的電視新聞標題,扎實深入細致的採訪時必不可少的環節,隻有洞悉新聞事件,才能提煉出具有“點睛之筆”的新聞標題﹔三是要嚴謹細致,遵守新聞紀律。“新聞無小事”,對待每一條新聞,客觀公正始終是生命線,所以在藝術化的標題和真實及時的新聞報道之間,要學會找到平衡點,且不可為了一個標題,而失卻一個好的角度,甚至一條好的新聞。隻有做到以上三點,對新聞標題的探索,才算是真的有意思,也有意義。
無論是什麼樣的標題,最關鍵的還是要受眾理解。從傳播學的角度出發,理解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受眾需要在對標題關鍵詞的把握中選擇、組織並解釋,從而基本還原出一條大致的新聞事件來。實際上,這也是一種刺激觀眾、制造懸念、最終達到傳播目的的手段。(馮禹為陝西廣播電視台 生活頻道運營部副主任﹔韓衛東為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藝術學院教師)
參考文獻:
[1] 劉保全.新聞標題制作技巧百家談[M].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2011.
[2] 孫玉勝.十年:從改變電視的語態開始(修訂版)[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2.
[3] 劉海貴.中國新聞採訪寫作學(新修版)[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