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
人民網>>傳媒>>正文

新華社記者為呼格案連寫內參 九年奔波助冤案平反

張昱欣

2015年01月05日07:29  來源:新聞晨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為呼格案連寫內參隻因堅信司法公正 ■9年奔波,新華社記者終助冤案平反■一頓便飯,呼格父母感慨“從此能抬起頭”

關鍵詞 輿論

2014年的最后一天,呼格吉勒圖的父母收到了國家賠償決定書。這起轟動全國的冤案終於趕在2014年結束之前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時間回到2005年10月23日,呼格吉勒圖被槍決9年之后,真凶趙志紅的出現,讓這一震驚一時的案子有了顛覆性的變化。已多年為兒子冤死奔走上訪的李三仁、尚愛雲也同時接到了一個壞消息和一個好消息:壞消息是,他們聘請的一位知名律師委婉地表示呼格案“水很深”,想翻案,很棘手﹔好消息是,這位好心的律師非常同情兩位老人的遭遇,指點他們找新華社內蒙古分社高級記者湯計反映情況“試試看”。在接下來的9年裡,湯計向黨中央連發5篇內參報道,最終成為呼格吉勒圖冤案昭雪的重要推動力量。

2014年年底,剛出差返回呼和浩特的湯計,百忙中抽空來到呼格家裡吃了頓便飯,而這竟是他在這9年裡第一次與兩位老人坐在飯桌上。“之前兩位老人的心情一直很壓抑,但這次看得出,他們的擔子是真的放下了。我祝願他們新年快樂,平安快樂地開始新生活。”湯計告訴記者。

呼格案生疑,好心律師引薦湯計

1996年4月9日,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毛紡廠年僅18周歲的職工呼格吉勒圖被認定為一起奸殺案的凶手。案發僅僅61天,法院判決呼格吉勒圖死刑,並立即執行。2005年,被媒體稱為“殺人惡魔”的內蒙古系列強奸殺人案凶手趙志紅落網。其交代的第一起殺人案就是“4·9”毛紡廠女廁女尸案。

2005年10月30日,呼格的母親尚愛雲聽鄰居說,有嫌疑犯(趙志紅)被帶到當年的案發現場指認,雖然案發地毛紡廠的公廁早已變成了居民小區,但新的嫌疑犯卻將當時的犯罪情形描述得八九不離十。此前一直認定兒子是被冤枉錯殺的尚愛雲,重新燃起了為兒子翻案的強烈念想。她和丈夫李三仁托人幫忙,找到了內蒙古河洋律師事務所主任何綏生,他們希望這位內蒙古的知名律師能力挽狂瀾。

“何綏生是個好人,也是一個在圈內被認為職業操守好的律師,呼格吉勒圖的父母來了,跟他說呼格吉勒圖的案子,他不僅認真地聽了,而且輾轉打聽了解到案件的一些真相。他認為呼格案有了新証據,也就有了申訴的理由。但想到一審二審司法機關的主要辦案人,何綏生打了退堂鼓,覺得憑他的力量是辦不到的。於是,何綏生想到了新華社,他把李三仁夫婦引到了我這裡。”新華社內蒙古分社高級記者湯計這樣回憶當時的場景。

就這樣,湯計的名字與這起后來被認為曲折離奇的冤案聯系在了一起。

連發內參“槍下留人”,未遇體制內阻力

接到呼格父母的反映后,湯計開始著手調查。“一案兩凶”確實疑點重重,但當時隻有呼格父母的一面之詞,湯計隨即從內蒙古政法系統入手,全面了解案情。嫌疑人趙志紅落網一個月后,即2005年11月23日,湯計根據採訪到的情況,寫出了第1篇題為《內蒙古一死刑犯父母呼吁警方盡快澄清十年前冤案》 的內參報道。很快,這篇報道引起了中央有關領導的關注,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政法委於2006年3月初,成立了以副書記宋喜德為組長,公、檢、法各有1名處級干部參加的“呼格吉勒圖流氓殺人案”復查組,復查組還邀請了公安部測謊專家楊承勛和公安部刑偵專家吳國慶。2006年3月,由自治區政法委負責組織的復核工作全面展開,同年8月案件復核即有了一個明確結論:稱原審判決對呼格吉勒圖的死刑認定事實不清、証據不足,屬於一起錯案。“但法院認為毛紡大院女廁所命案沒有新的物証,僅憑殺人犯趙志紅的口供不能重啟審判程序。”湯計告訴記者。

2006年11月28日,呼和浩特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趙志紅系列殺人案,但其中唯獨沒有“4·9”案件。2006年12月8日,湯計寫出第2篇內參反映《呼市“系列殺人案”尚有一起命案未起訴讓人質疑》。在這篇內部報道中,湯計介紹了多名干警提審趙志紅的4份口供,也講述了專案組干警乍一聽到趙志紅供述“毛紡大院殺人案”時的驚愕心態,還講述了辦案干警對趙志紅、呼格吉勒圖誰是“毛紡大院殺人案”真凶的分析,以及自治區政法委對呼格案的復核結論等。這篇內參報道發出8天后,趙志紅從看守所遞出一份寫給自治區人民檢察院的償命申請書,稱自己是“4·9”殺人案的凶手,請求檢方徹查。湯計接到該償命申請書復印件后,於2006年12月20日又寫了第3篇內參報道《“殺人狂魔”趙志紅從獄中遞出“償命”申請》發到北京,呼市中院對趙志紅的審理也隨之被最高人民法院叫停。

“當時真的是在與時間賽跑,為了查明真相,必須先留住關鍵証人以便進一步調查。一旦趙志紅被宣判並執行死刑,呼格吉勒圖想要翻案就希望渺茫了。”回憶起當時的情形,湯計依然很激動。而據他透露,在這一爭分奪秒的過程中,他並未遇到來自相關方面的阻力和干預,相反,當地政法系統內部工作人員提供了不少有價值的線索,為他寫內參反映情況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說實話,其實體制內的阻力也沒有那麼大。”湯計獲得的趙志紅的“償命申請書”,就是一位看守所的警察將復印件親自送到了湯計手裡。湯計並不認識這位警察。“他走進我的辦公室,亮明身份后就把復印件交給了我。他希望能通過我讓‘大領導’看到。”讓記者頗感意外的是,湯計透露,就算是后來被公眾認為是“呼格冤案”主要制造者的時任專案組組長、后升任呼市公安局副局長的馮志明,也是與湯計相識多年的老朋友,他們兩人見面從未提到過“呼格案”,湯計在調查中也未受到過馮的阻擾。

內蒙古高院新院長上任,呼格案現轉機

呼市中院對趙志紅的一審被暫時“休庭”,算是起到了“槍下留人”的作用。但是,由於公、檢、法三家對呼格案的再審認識不同,呼格案的立案再審一直在原地踏步。2007年11月28日,為了推動呼格案的立案再審,湯計針對呼和浩特市中院和自治區高院個別領導在呼格案上的錯誤認識,撰寫了第4篇內參報道《內蒙古法律界人士建議跨省區異地審理呼格吉勒圖案》。這篇報道再次引起最高院領導的關注……可惜,由於呼格吉勒圖的父母不知內情,當自治區高院領導建議他們申請將呼格案轉到其他省區法院審理時,呼格的父母拒絕了。此后,由於自治區黨委政法委主要領導的更替,在2008年后,呼格案再次被束之高閣。

2011年1月,原自治區黨委政法委常務副書記胡毅峰,在擔任自治區人大秘書長3年后出任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院長。湯計認為胡毅峰始終關心呼格案的平反,胡毅峰出任高院院長無疑是呼格案立案再審的最大轉機。湯計迅速布置分社青年記者林超、鄒儉朴,利用2011年的清明節拍攝了一部反映呼格冤案的電視專題片,由新華社專供優酷網播放。這部專題片上網后,點擊量躥升至26萬。不久,鳳凰衛視拍攝的一段講述呼格冤案的視頻,也在當年5月上網后引起強烈反響。湯計於2011年5月5日抓住機遇寫了第5篇內參報道《呼格吉勒圖冤案復核6年后陷入僵局,網民企盼讓真凶早日伏法》。第5篇內參報道再次引起中央領導和最高院領導的關注,內蒙古高院隨之組成了由5名具有法學碩士以上學歷、有著良好職業操守的法官組成的復核組,對呼格案展開了全方位的復查。

后面就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2013年年初,內蒙古高院正式復查完呼格案,結論認定呼格案原審判決証據不足並上報自治區黨委。經自治區黨委同意,上報了最高人民法院。2014年11月20日,呼格吉勒圖案進入再審程序,再審不進行公開審理。2014年12月15日,內蒙古自治區高院對再審判決宣告原審被告人呼格吉勒圖無罪,之后啟動追責程序和國家賠償。

呼格雪冤,可喚起群眾對司法公正的信心

2014年的最后一天,呼格吉勒圖的父母收到了國家賠償決定書。在湯計看來,他這9年來的不懈努力,在這一刻可以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了。

“有人認為呼格案會成為中國法治進程中裡程碑式的事件,在我看來,現在下結論言之過早。但這個案件的改判,對司法界主動糾錯起了一個非常良好的促進作用,尤其是在依法治國上起了非常良好的示范作用。”對於自己作為新華社記者,推動整個案件最終得以真相大白的重要作用,湯計認為主要還是自己對司法公正的堅持和信念。“習總書記提出來要把法律的公平體現在個案的公正公平上,我覺得講得特別好。呼格吉勒圖是一個普通人,呼格的家庭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百姓家庭,他最終沉冤得雪,讓群眾對依法行政和司法公正重拾了信心。從這個意義上講,這是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依法治國之后,一起具有標杆性和示范性的案件。”

此前在接受《新快報》採訪時,湯計曾說:“我原來其實算是沒出息的,同齡的都到北京升遷了,就我還留在內蒙古。但這次去北京聚在一起,大家都說,雖然湯計沒當什麼官,但在新聞史上留名了。”

2014年年底,剛剛出差回來的湯計帶著禮物來到李三仁、尚愛雲家,坐下來一起吃了頓飯——相識了9年,這三人卻是頭一遭圍坐在飯桌前。據當時在場的新華社記者描述,湯計對李三仁說:“轉眼就是2015年了,今天是個除舊布新的日子,我想對老哥和老嫂子講兩句心裡話,熄滅心中的怒火,散去心中的怨氣,開始嶄新的生活。”李三仁則拉著湯計的手說:“孩子有了清白身,一家老小在外人面前能抬起頭,心裡沒那麼憋得慌,我們老倆口子的上訪日子結束了!”

在結束採訪時,湯計表示,願歷史長河記住呼格案,願法治中國記下呼格案,願大家給他們寧靜,生活依然在繼續。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