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5年·第1期
人民網>>傳媒>>正文

大陸談話節目的多樣化形式與主持方式演變

高郡隆

2015年01月07日08:10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摘 要:我國電視談話類節目起步晚、發展快,還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如何使其在不斷前進的社會浪潮中穩定、健康的發展,將是下一步前進的重點﹔現階段主要面臨的問題是同質化節目增多、優秀主持人缺失以及缺乏品牌意識等。本文將從我國談話類節目發展演變的歷程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力爭找尋到一條適合本國的談話類節目的未來發展道路。

關鍵詞:大陸﹔談話類節目﹔演變歷程﹔發展趨勢

一、談話類節目形式的演變

學界對電視談話節目的定義眾說紛紜,《電視百科全書》(美)中對“電視談話節目”給出如下定義:“一種圍繞著談話而組織起來的,須在嚴格的時間限制內開始和結束,且要保持話題的敏感性,以便能提起廣大觀眾興趣的表演。”羅莉主編的《實用播音教程:第四冊電視播音與主持》給電視談話類節目的界定如下:“由主持人邀集嘉賓(含觀眾),圍繞公眾普遍關注的重要話題,在平等民主、真誠和諧的氛圍中展開討論的群言式電視言論節目。[1]”她重點強調話題討論的廣泛性和參與者討論的平等性。鄭祖武在由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的《電視新聞報道學》中,立足於電視節目形態學給電視談話類節目做出的定義是:“談話人(包括特邀嘉賓、現場觀眾),在演播現場就某一話題商討和論辯、交流提出各自觀點和看法的節目。它是電視媒介參與社會討論的形式,起到了讓群眾參政、議政的作用,進而溝通、理解,形成對問題的‘共識’。[2]”他的觀點針對談話節目的功能性。綜合以上觀點,筆者認為電視談話類節目是一般在固定談話場所舉行,圍繞一個統一話題,由主持人、嘉賓和現場觀眾展開民主、自由、不背離創作目的群言式的交流、對話。

我國談話類節目形式的演變伴隨著其發展經歷了大致三個階段:

1.“一言堂”階段(1993∼1996)。這一階段,以《東方直播室》開播為標志,延續至《東方時空》開播,歷史3年。1993年1月,《東方直播室》每晚7點在上海東方電視台的演播廳直播談話節目。在那個年代,《東方直播室》帶給人們的最重大的改變,就是首次將觀眾請入演播室,使得主持人、嘉賓和現場觀眾一起,努力構建“大家談”的方式,可具體實施起來,觀眾的參與性略顯不足,且受限於技術手段傳播范圍較小。但是作為我國談話類節目的早期探索,為后來的談話類節目的發展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

2.“我要說”階段(1996∼2008)。這一階段,以《實話實說》開播為標志,延續至《天天向上》開播前,歷史12年。《實話實說》欄目標志著電視談話類節目真正走進廣大受眾的視野。《實話實說》的開播打破了原本“一言堂”的電視節目形態。首先,觀眾的態度從“要我說”逐步轉變為“我要說”,並且事實雄辯的証明我們的觀眾“會說”、“能說”﹔其次,在談話類電視節目的選題方面也有十分顯著的突破,不再把目光桎梏於“國事”、“天下事”,而是轉向“家事”、“身邊事”,從而獲得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選題﹔最后,《實話實說》欄目在電視談話類節目的敘事方式上做出了創新,如談話式、座談式、傾聽式、辯論式等諸多方式的嘗試。隨后其他電視談話類節目順理成章的在全國各個電視台取得了良好的收視。

3.“綜合創新”階段(2008∼)。2008 年8月《天天向上》欄目的推出,開啟談話類節目與其他節目之間,形態融合的先河。通過節目形態的融合,該節目創造了屬於自己的節目特征,並帶給觀眾耳目一新的感受。首先,節目主持人方面,不再是沿襲以往的單人或成對搭檔,而是推陳出新以名為“天天兄弟”的主持群的形式出現,他們都擁有獨特的性格特征,獲得了各個審美階層觀眾的青睞﹔其次,節目內容方面,加入了嘉賓的才藝展示和游戲環節,歡聲笑語中推進節目的主題﹔再次,節目的內容更加豐富,嘉賓的來源也是橫跨各行各業。焦點不再隻放在影視明星或社會各界名流,任何職業、各個階層、不同身份的個人或團體都被挖掘出了別具一格的亮點。最后,節目還設有獨有的特色板塊——《中華禮儀之美》,以情景劇的模式介紹傳統文化,既普及了知識又避免了空洞的說教。

二、談話類節目主持方式的演變

1.“主持”的淡化——主持人從談話的主宰者到參與者的演變。由於節目形式的不斷演變,電視談話類節目主持人的主持方式也隨之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節目主持人從冰冷的主宰談話並嚴格操控輿論導向的“機器”轉變為以“人”的形式出現在談話中的參與者,有些時候甚至是聆聽者。《實話實說》是這一轉變的典型代表,主持人崔永元從形象到語音面貌再到節目中的衣著上,都散發著一種如同鄰家大小伙子的親和力,主持風格詼諧化,主持語言口語化,無形之中拉近了主持人、嘉賓、觀眾之間的距離。

2.主持人的“品牌化”——主持人從參與者到代言人的演變。隨著主持人在節目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主持人的品牌效應逐漸出現,並不是因為主持人需要說的話很多,而是看其是否能讓嘉賓說更多觀眾想知道的話,因此在這一時段,主持人的個人魅力開始起到重要甚至是決定性的作用。觀眾選擇節目時不再單一的去關注嘉賓是誰,而是因為喜愛主持人採取關注這檔節目。提到《面對面》《藝術人生》節目,我們首先想到的是嚴肅睿智的王志和真誠深情的朱軍,其次才是出席過節目的嘉賓以及涉及過的主題﹔又比如《魯豫有約》《小崔說事》《非常靜距離》《楊瀾訪談錄》甚至節目名稱上就體現了主持人的“品牌化”。

三、我國談話類節目目前面臨的問題及其對策

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我國談話類節目有了明顯的進步與發展,但其中所暴露出的弊端與問題卻很值得我們去深思。規整起來大概有以下幾個方面:

1.同質化節目的增多及其對策。(1)同質化節目增多。自從《實話實說》獲得觀眾的廣泛認同。各級電視台便開始生產類型化的談話類節目,一時間,類似《實話實說》樣式的談話類節目層出不窮。但在這些百花齊放下的談話類節目,“壽命”卻很短暫。如果只是遵循“拿來主義”,不因地制宜做出改變,流水線般地生產出來毫無個性的節目,隻會造成觀眾的流失,嚴重的甚至會影響頻道的品牌。觀眾對於這種“炒冷飯”式的節目的關注度正在與日劇減。觀眾對於談話類節目的熱情集中在話題或帶著話題的當事人身上,因此好的話題才是保証收視率的根本﹔(2)注意分眾傳播避免節目同質化。在電視談話類節目的策劃階段應該注意分眾傳播,做到更加專業化、更加對象化。隨著廣播電視事業的不斷發展和改革,對象專業化、內容專業化、服務專業化的理念越來越深入人心,因此電視談話類節目的選題和定位也要順應趨勢,電視台應該根據自身定位和受眾群體選擇適合自身的選題,比如地方台電視談話類節目如果盲目把話題定為《電子商務對經濟結構的影響》,就不如定為《談談支付寶給您生活帶來的改變》,這樣更容易讓受眾理解。

2.優秀談話類節目主持人的缺失及其對策。(1)優秀談話類節目主持人缺失。相比於其他類型的節目,主持人在談話類節目中的作用尤為重要,節目中,主持人代表節目主創,承擔著引出節目內容,推進節目進行,把握談話基調的重任。主持人作為節目觀點的傳達者,都扮演者至關重要的角色。甚至一些節目從創建之初就是由主持人的名字來命名的。這並非只是一個噱頭,是否有一個出色的具有影響力的主持人的確會影響到一檔節目的興衰。崔永元2009年離開《實話實說》欄目后,節目收視率就大幅下降,乃至退出了中央一套的播出平台﹔(2)優秀電視談話類節目主持人的培養與甄選。電視談話類節目主持人的選用應該從培養和選取這兩方面入手。首先,相關高校在培養播音與主持專業學生時,可按學生特長分類培養,定向加開指向性較強的專業課並開展實踐,在夯實專業基礎的同時不忘人才的個性化培養。在針對電視談話類節目選擇主持人時,也並不必完全拘泥於科班出身﹔談話類節目區別於新聞節目和娛樂類節目,對主持人的形象、聲音要求並不十分苛刻,而是要求隨機應變的能力和知識面的廣博,個別專業性強的談話類節目還要求主持人具有相關專業背景,電視談話類節目主持人,要求突出“人”的概念,而淡化主持的刻板。

3.品牌意識薄弱及其對策。(1)加強品牌意識的原因與重要性。目前談話類節目風格特點不突出的最主要表現就是觀眾記不住,從目前的現狀來看,最便捷、高效的解決辦法就是樹立獨有的主持人效應,一個好的主持人往往能決定一檔節目的未來。但現階段很多節目主持人並沒有形成自己的風格,只是按部就班的充當報幕員的作用,這樣既不能很好的和嘉賓進行互動,也不能使觀眾對主持人或節目又較深刻的印象,更談不上品牌的塑造﹔(2)電視談話類節目如何塑造自身品牌形象。塑造品牌應從兩方面入手,一是節目品牌,二是節目主持人品牌。湖南衛視從2008年8月4日開始,以每天循環播出多期宣傳預熱節目——《天天向上前傳》,前傳的播出是為了讓觀眾了解節目形式,對節目內容產生興趣,為周播節目造勢。主持人方面,《天天向上前傳》把主持群塑造成古老書院裡的書生,他們英俊瀟洒、貌美多姿、博學多才,把幾位或新或老的面孔打造成有“偶像天團”之稱的品牌主持群,從無到有的把品牌根植於觀眾心裡。

電視談話類節目區別於其他節目,為受眾提供一個平等的、多元的對話氛圍,一個暢所欲言的交流平台,並且談話類節目的話題和所提出觀點具有一定的社教功能,宣揚真善美,弘揚正能量。此外,在當今社會中,談話類節目不但具有傳達信息、心靈互動等傳統作用,其更加重要的一點的功能在於“談話”已成為一種能夠讓參與者放鬆和宣泄的途徑。

中國的電視談話節目前正站在做出選擇的關鍵點,一些電視談話節目走的過於偏執,一味的滿足大眾的窺私欲。另一些節目仍然在努力的追求真理,用於承擔社會所賦予媒體的責任。我們在媒體的商業化進程中,隻有打破僵化的模式,積極吸收各種有益的思想文化養分。才能更好更健康、更長久的發展。(作者系江蘇師范大學傳媒與影視學院碩士研究生) 

參考文獻:

[1] 羅莉.實用播音教程:第四冊電視播音與主持[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2.

[2] 鄭祖武.電視新聞報道學[M].寧波:浙江大學出版社,2000.

(責編:謝琳(實習生)、宋心蕊)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