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改革,還是改革。2014年,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一系列具有重大意義的改革措施紛紛出台並扎實推進。改革,掃除前行的障礙﹔改革,增添發展的動力。
一個工人的笑聲
——改革就在身邊
“果果,你可以來烏魯木齊上學了,可以跟爸爸在一起了!”2014年12月20日晚飯后,38歲的李志龍興奮地給遠在寧夏老家的妻子和女兒打電話。電話兩頭兒,一家人的笑聲不斷。
李志龍是烏魯木齊市一家大型能源企業的技術工人。10年前,他和妻子離開寧夏老家來到烏市打拼。2013年9月,女兒果果到了該上小學的年齡,但他所住轄區內的一些學校因為女兒是寧夏老家的農村戶口拒絕接受其入學。
戶籍制度破冰,消除了李志龍心頭的煩心事。
2014年7月29日,國務院正式印發實施《關於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其中的一大亮點,是宣布將取消“農業戶口”這一概念。這是自2006年徹底取消農業稅以來,又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改革舉措。
2014年10月下旬,新疆下發了《關於進一步推進新疆戶籍管理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讓新疆的流動人口不再受戶籍的牽絆,盡享城鎮化紅利,深得民心。
改革就在身邊,看得見摸得著。自2013年3月初新一屆政府成立至今,國務院已相繼取消和下放9批共798項行政審批事項,使得當時1700多項行政許可壓縮到目前不足1000項。“2014年改革有重大突破,改革思路有巨大提升。”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說,“改革體現出強烈的歷史擔當,把全面深化改革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把全面深化改革和反腐敗等緊密結合起來,是與國家發展大趨勢、大目標緊密結合形成的大思路、大手筆。”
上海自貿區一周年
——對外開放呈現新格局
2014年9月18日,作為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成立以來金融市場最重要、最有分量的成果之一,我國第一個國際化的金融交易市場黃金“國際板”正式挂牌。此舉意味深遠,人民幣計價交易的“上海金”,將有望與“紐約金”“倫敦金”一起,成為國際黃金市場定價權的“三極”。
上海自貿區是我國新一輪深水區改革的“試驗田”,對上海自貿區的改革從一開始就是一個綜合性改革。“上海自貿區改革從一年來的實踐來觀察,我們的確可以看到自貿區在每一個大方向上的改革都取得了一定進展,盡管這些改革有快有慢。”上海財經大學自由貿易區研究院秘書長陳波說,一言以蔽之,“試驗田”裡苗正壯。
西班牙時間2014年12月9日11點(北京時間12月9日18點),西班牙首都馬德裡鐵路貨運站迎來了一批特殊的客人——首趟義新歐“義烏—馬德裡”班列順利抵達馬德裡。該班列於2014年11月19日從義烏出發,滿載82個標箱義烏小商品,途經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德國、法國6個國家,全程13052公裡,經過3次換軌,歷經21天的長途跋涉,順利抵達西班牙馬德裡火車站。
“深挖我國與沿線國家合作潛力,必將提升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在我國對外開放格局中的地位,促進我國中西部地區和沿邊地區對外開放,推動東部沿海地區開放型經濟率先轉型升級,進而形成海陸統籌、東西互濟、面向全球的開放新格局。”商務部部長高虎城指出。
離岸業務井噴
——人民幣加速登上國際舞台
中國工商銀行新加坡分行是中國人民銀行授予的首個海外人民幣離岸清算中心。分行總經理張偉武是個70后,他親身見証了一年多來人民幣清算業務呈現的井噴式增長。
“2013年5月27日是工行新加坡分行第一個人民幣清算行開業日,當天的清算量是16億元﹔到2014年4月8日不到一年的時間,分行人民幣清算量突破了10萬億元。”張偉武告訴記者,現在每天的人民幣清算量都在1500億元左右,每個月大概2萬億至3萬億元,達到了香港2013年清算量的1/3,“未來人民幣將逐漸從貿易結算貨幣、投資貨幣發展為各國央行外匯中的儲備貨幣,很多大型中資企業也將成為全球性企業”。
數據顯示,與3年前相比,人民幣在跨境交易中的使用活躍度提升了一倍多,在離岸金融市場上的規模提升了兩倍多。“人民幣國際化從根本上說是一個市場選擇的過程,通過相關改革和制度安排讓人民幣更好地為市場接納和選擇。”中國國家開發銀行研究院副院長曹紅輝表示。
而在另一方面,金融改革也正逐步走向深水區——隨著國家一系列支持小微企業政策的密集出台,以及利率市場化進程不斷加快,倒逼銀行必須放下身段,將服務目光下移,不僅為大企業“錦上添花”,更為小微企業“雪中送炭”。
“利率市場化的推進將調動民間資本進入金融市場的積極性,調動金融機構加強經營管理的積極性,擴大金融業規模,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資金可以得到充分的、有效的利用,這對中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具有積極意義。”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表示。(本報記者 張翼 溫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