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周星馳3D版《功夫》將上映,“還星爺電影票”的話題再次被提起。和《大話西游》重映不同,這次周星馳真能拿到分賬了。
《功夫》首映於2004年,十年前即獲得1.7億票房,這在當年銀幕數量遠沒有現在多的情況下,已經是個驚人數字。在次年舉辦的金像獎、金馬獎上,《功夫》也大放異彩。
跨越十年時間回頭再看《功夫》,周星馳在這部電影裡容納了他的童年、功夫夢想,講述了少年情誼和單純美好的情感,表達了對善與惡的看法,刻畫了充滿真情的市井生活……並在結尾以至簡的方式對功夫主題進行了升華。
《功夫》是周星馳個人電影生涯的新高點。在影片裡,他的喜劇特長退居其次,隻起到了烘托的作用。或許是《功夫》消耗了他太多心神,此后的《長江七號》《西游·降魔篇》兩部電影雖口碑不錯,但終歸不如《功夫》在創作與制作方面完整、精致。
《功夫》體現出了周星馳近乎本能的故事裁剪能力,能讓觀眾感受到主情節推進的干淨利落,在角色分配方面也搭配得當,它沒有成為周星馳的獨角戲:電影裡面的配角包租公、包租婆、火雲邪神、苦力強、油炸鬼、裁縫、醬爆、齙牙珍等等,都成為令人印象鮮明的角色。“能力越大,責任就越大”“想學啊你,我教你啊”等經典台詞,也被賦予了特別的意義,為眾多人所解讀。
在3D版《功夫》公映的前十年,這部電影一直通過電視台、視頻網站、DVD光盤等多種渠道和介質,被無數觀眾反復觀賞著。2013年8月,江蘇衛視花1000萬買斷《西游·降魔篇》15年的播映權,不過此后播出最多的,反倒不是《西游·降魔篇》,而是《功夫》。據不完全統計,《功夫》單單在江蘇衛視一家平台,就播出達數十次。
這十年,該看《功夫》的觀眾已經看過了,喜歡《功夫》的人恐怕至少也看了三五遍甚至十幾遍,他們還會去影院觀賞3D版《功夫》嗎?有人預測3D版《功夫》在賀歲檔的票房有望達到5億,這恐怕是個很難完成的任務,但就算票房過億,也算是對周星馳最好的致敬了。
評價一部好電影的標准,可以看它是否適合五六歲的兒童、十幾歲的少年、青年、中年等全年齡段的人,《功夫》就是這樣一部電影。它有童心,有搞笑元素,有被娛樂包裹起來的嚴肅價值觀,它倡導的是一種美好的情感,可以幫助青少年提升對“正義”“善良”的認識。這十年來能與《功夫》比肩的華語電影不多,正是因為對電影創作缺乏耐心,很多電影都少了那麼點“功夫”。
徐克的3D版《智取威虎山》之所以在取得7億票房之后仍然在院線堅挺,很大的一個原因是影片在制作上體現出了專業精神,說白了就是下功夫了且下得到位。創作群體努力了,觀眾自然能感受到。當電影從業者對市場與觀眾有抱怨的心態時,不妨回頭看看《功夫》,體會一下周星馳是怎麼對電影用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