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
人民網>>傳媒>>正文

新京報:票房黃金時代卻是影人的小時代

2015年01月09日07:12  來源:新京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票房黃金時代卻是影人的小時代

  中國電影市場在有點落寞的情緒中送走了2014年:之前幾乎所有人都看好全年票房超300億人民幣,似乎問題隻在能超出多少上了。沒想到2014年的賀歲檔如此疲軟、低沉,甚至還比不上風光的十一檔。幾部之前被看好的巨作全都啞火,無論是吳宇森的《太平輪》還是姜文的《一步之遙》,都是霸氣全無。最終2014年中國影市以296億的票房總成績正式收官。

  盡管296億這個數字比2013年217.69億元的總票房增長了35.98%,成為近四年漲幅最高的一年﹔盡管去年在內地上映的280部電影中,有66部影片票房破億,票房5億以上的影片達15部之多﹔這是一個到處都有人在談電影、聊劇本、擺投資的火熱年代……但事實上2014年的內地電影市場,繁花似錦之下落寞如塵。

  盤子大了蛋糕在哪兒?

  國內電影的高速增長,基本都來自於影院與銀幕數的擴大。《變形金剛4》19.79億的票房成績探到了目前電影市場的天花板,於是有了《一步之遙》票房要超20億的“豪言壯語”。2014年,國內新增影院1015家,新增銀幕5397塊,日均增長15塊銀幕,全國銀幕總數已達2.36萬塊。中國成為了僅次於北美的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

  電影的盤子終於做大,剩下的事情似乎很簡單:就等著蛋糕來填滿盤子。遺憾的是,我們似乎沒有足夠好的蛋糕來滿足觀眾。實際上,我們發現大多數電影的上座率都不理想,甚至開畫就達不到50%!《一步之遙》、《太平輪》上映當天都能有超過40%的排片率,但上座率低的結果很快就在票房上顯現出來。

  中國2.36萬塊的銀幕數比之北美的4萬多塊還有很大差距。但是北美人均觀影次數3.88次/年,是中國人均觀影次數的9倍!盤子的擴展速度似乎遠超過了蛋糕供應的速度,除了《心花路放》、《大鬧天宮》等幾個大蛋糕之外,我們更缺乏大量優質的中型蛋糕和小型甜點。

  類型片多了但類型不足

  看看2014年進入票房前15強的華語電影,總讓人感覺有點奇怪:《心花路放》、《西游記之大鬧天宮》、《爸爸去哪兒》、《分手大師》、《后會無期》、《匆匆那年》、《澳門風雲》、《小時代3》!除了《大鬧天宮》,其他都不是正經大片的派頭。這與票房15強的另外半壁江山好萊塢電影形成強烈對比:《變形金剛4》、《星際穿越》、《X戰警:逆轉未來》、《美國隊長2》、《猩球崛起:黎明之戰》、《銀河護衛隊》、《超凡蜘蛛俠2》無一不是地道的商業大片!

  最近兩年,華語商業類型片有了長足的長進,不過真正在市場上呼風喚雨卻隻有那麼兩三種類型:喜劇、公路和青春。每一個檔期,都有無數類型近似的片子在激戰爭奪票房,另外一些類型卻難有市場——比如歷史、戰爭、傳記、驚悚、科幻、動畫等等。

  隻有陳可辛的《親愛的》、張藝謀的《歸來》和《京城81號》、《白日焰火》、《催眠大師》等少數影片以家庭、歷史、懸疑、犯罪、恐怖等冷門類型取得了還算不錯的票房成績。這樣的影片如果沒有張藝謀、趙薇、徐崢、林心如等知名導演、演員撐場子,恐怕難以在市場上有所作為——《催眠大師》甚至試圖誤導觀眾,讓大家以為這是徐崢導演並出演的電影。

  在類型片的豐富程度(包括一個類型中的差異化)和風格的多樣化方面,華語電影似乎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太平輪沉在匆匆那年

  現在除了陳可辛、徐克等少數幾人,香港導演在內地已經難以呼風喚雨。吳宇森導演的史詩大片《太平輪》以章子怡、金城武、宋慧喬等明星豪華陣容,卻隻收獲2億票房……連國內的一批老牌導演在2014年也是疲態盡顯:張藝謀的《歸來》口碑和票房不算理想。

  2014年的華語電影是屬於新一代導演、新的題材和風格,或者說是屬於新一代觀眾的。於是有了《爸爸去哪兒》這種很難分類的真人秀大電影的火爆﹔還有《分手大師》、《后會無期》等“新人”導演大獲成功的現象﹔於是我們看到《匆匆那年》等青春片大展MV風,《小時代》和《后會無期》玩起了PPT電影,《分手大師》、《十萬個冷笑話》等喜劇大搞變裝、吐槽、惡搞……

  縱觀2014年的華語電影,那些非常態的故事、角色、風格似乎更容易讓電影取得市場的成功,過於正統的片子則越來越不受歡迎。這是觀眾人群年輕化帶來的必然結果?還是某種轉型過程中一時的現象?也許到今年或者明年才能把趨勢看得更清楚。

  距黃金時代不止一步之遙

  2014年有兩部電影的市場失利特別值得一提,《黃金時代》和《一步之遙》。兩部影片在未上映前都是信心滿滿,宣傳聲勢巨大。看樣子,前者原本直奔5億票房,后者似乎10億票房也不在話下。結果我們也都看到了,《黃金時代》隻有區區5000萬票房,《一步之遙》勉強撐過5億。以兩部影片的成本來看,恐怕都難以靠票房收回投資。

  這兩部電影都不是水准很差的爛片,甚至可以說在藝術上都有著很大的野心和很高的追求。具有強烈的作者電影氣質。但兩部影片都因為某種錯位而遭到觀眾大量吐槽和批評:這種錯位就是以文藝電影的格調想拿到商業電影的票房。我們知道,邁克爾·貝不會想憑《變形金剛》去拿奧斯卡獎(除了特效類獎項),林克萊特也不會期望《少年時代》在北美賣過1億美元。那為什麼國內往往有人期望用反類型、反敘事的影片在藝術和票房上都取得巨大成功呢?

  文藝電影不是不能賺錢,《白日焰火》票房就超過了1億元。《黃金時代》和《一步之遙》的票房不如預期,背后其實是國內電影規則不夠成熟的緣故:沒有藝術院線體系﹔缺乏長期小廳放映積累票房的機制﹔評獎系統的篩選和獎勵機制無法支撐起藝術電影的生存和發展﹔電影后產業未形成規模﹔盜版造成的負面影響及網絡版權價格偏低等等。

  回望2014年,華語電影並未取得質的突破,真正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佳作寥寥,題材、主題、風格都顯得單調,大牌導演們幾乎集體失去光環,新導演和新風格異軍突起卻顯得缺乏底蘊與現實價值……如今好萊塢正面臨著國內市場萎縮、產業鏈僵化、缺乏創新和大膽的狀況,其實正是華語電影崛起最好的時機。如果我們發展起來的僅僅是年度票房300億、400億的一個數字,卻沒有值得人們(特別是全球的觀眾)記住的高品質藝術電影、商業電影,那中國電影就沒什麼值得欣喜和驕傲的。

  □電子騎士(影評人)

  (注:本文數據來自微博“電影票房”)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