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
人民網>>傳媒>>正文

"我是歌手"第三季屢遭質疑 "最強陣容"變最具爭議

2015年01月14日08:07  來源:廣州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最強陣容”變“最具爭議”

  對於“抄襲”一事,張靚穎表示“不想事情搞復雜”。

  陳潔儀被淘汰引發爭議。

  “歌手”一味飆高音?觀眾評審不懂審美?

  《我是歌手》第三季開播不過兩周,伴隨著“最強陣容”的本季明星們,卻沒有收獲滿滿的贊許,而是面對著來自四面八方源源不斷的質疑。上周節目中陳潔儀被淘汰之后,節目面對的爭議從未間斷,從節目真實性到選手抄襲,再到整個節目存在的意義,一一遭到非議。昨日,更有一種說法將《我是歌手》冠上“小圈子觀眾評審團變相主宰著樂壇的大走向”的名義,大肆炮轟節目存在的不良影響,再次激起雙方陣營的回應。

  一個節目,到底讓誰不高興了?

  范協洪

  《我是歌手》一路走來,面對的爭議真的不少,往它身上扣的帽子也是越來越多,越來越大,超過了一個電視節目本身應該承載的。有人說這節目的歌手隻注重炫技,有人說這節目的走紅壞了風氣,卻忘了再怎麼以音樂為主,也只是一個電視節目,並非代表華語流行音樂的全部。電視節目注重效果本就無可厚非,你不喜歡大可換台不看,可你偏偏要用各種概念去綁架這個節目改變現行的風格,而不讓它接受也許過了幾年就會被觀眾改變的口味而淘汰的命運,這到底是何原因呢?

  一個高收視率的節目,有爭議有討論都值得理解,但非要站在某個道德高地或者是專業人士的角度去評判它,一副要“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架勢,這裡面難道全是內心的責任感使然嗎?記者看到過這三年時間裡,有不少歌手先是提起《我是歌手》就一臉鄙視,表示“絕不參加”,但一有消息表示他有可能參加之時,再受訪時完全就一副“節目組快來召見我”的模樣了。很多時候,真不知道有些歌手或音樂人是否在以“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的心理與行為方式,在博取大眾的關注。

  作為一個音樂節目,能連續三年播出並保持高關注度實屬不易,它的內容、模式是否該改變,自有觀眾手中的遙控器說了算。無論你捧它上天,或貶它下地,該存在的依舊存在,該走紅的依舊走紅,該讓明星們排隊求上節目,自然也會依舊如此。

  質疑多多

  觀眾評審制度

  “圈內人”炮轟節目

  “誰都唱不醒一個沉睡的人,除了高音”

  擁有韓紅、孫楠、張靚穎等人的《我是歌手》第三季,從宣布陣容開始,在被冠以“最強陣容”的同時,也讓大家將眼光聚焦在本屆大嗓門、飆高音的高手大聚會之上。當中在高音方面最弱勢的陳潔儀,成為第一個被淘汰出局的選手,也成為不少人心目中“隻有飆高音大嗓門才能有好成績”的成績信條,似乎成了現實。

  在昨日的《當你是歌手 遇上<我是歌手>》一文中,矛頭直指現場的觀眾聽審,直言“由在場500位不知哪來的觀眾投票定生死”是一件“反智”的事。而后更是指出現在唱片公司爭相推歌手去參加這節目,“讓那本來已經狹窄得可憐的音樂空間變得更單一無味,歌手放棄自己擅長的風格去迎合,長此下去,一切隻會倒退再倒退。”

  對於觀眾評審的質疑,這絕不是第一次,早在第二期節目播出之前,時代天驕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總裁譚飛,就以“圈內人”的姿態爆料表示,陳潔儀遭淘汰“應該就是導演控制的了”。更在節目播出后,再度語帶諷刺地表示道,“陳潔儀被淘汰,如果沒什麼操控的話,說明大部分現場聽眾並沒有審美能力……陳潔儀的遭遇說明:誰都唱不醒一個沉睡的人,除了高音。”  

  “圈內人”炮轟節目

  “一味強調技巧,隻會讓人忽略有特色的聲音” 

  上周陳潔儀遭到淘汰之后,一篇媒體人孟靜所著的《我為什麼不喜歡<我是歌手>》的文章,就引發不少網友共鳴。文章直批《我是歌手》注重現場效果,“濾掉了細膩、深情、溫柔、天籟、耐聽等在錄音棚裡可以體現但現場達不到狂熱效果的美好”,然后指出如果一味強調技巧,隻會讓人忽略有特色的聲音。

  陳潔儀淘汰前,便有不少媒體指出其現場效果不佳,主要靠修音。這一點也在近日遭到不少質疑,有新加坡媒體懷疑這是“假新聞”,還有圈內人炮轟,“被漏風聲說什麼大走音要后期調音幫忙。先別論消息真偽,作為歌手遇上這麼沒口德的制作單位,心情還真的比刀割火燒更慘烈。”

  此外,不僅比賽的機制與公平備受質疑,上周張靚穎奪冠后,還有網友質疑其造型、台風、選歌全部是抄襲上一屆參加過比賽的某位后輩歌手。

  各方回應

  賽果被質疑

  節目設置被炮轟   

  樂評人:唱功真超好才佔便宜 

  因為陳潔儀被淘汰而引發的這場爭議風波,面對《我是歌手》遭受到的質疑,韓紅此前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明現場與錄音室的區別,“比如李榮浩,他的音樂很好,他的歌我願意戴著耳機聽,真是很好聽很舒服,我渾身起了雞皮疙瘩,但你看現場,他分不高——他不是一個競技型歌手,參加這類比賽會吃虧。聽現場和聽唱片真的是有差距的。”

  同樣對於“飆高音容易得高分”的說法,孫楠在受訪時則表示不認同。“這舞台沒有定位一定要高亢,重要的是有感染力,跟觀眾情緒的共鳴。如果說高亢的,韓紅、靚穎、古巨基都很高亢,但我本人的感觸是每一期歌手都應該有不一樣的體現,多嘗試不同的風格。”當然韓紅也直言,選“大歌”還是容易被觀眾記住,“我得謝謝我媽給我生的嗓門高。”

  著名音樂人、樂評人科爾沁夫昨日也在微博談道:“唱功真超好的才佔便宜,現場效果真牛逼的才真的好,而不是錄音室裡好就有比別人強。”科爾沁夫說,歌手唱得好不好,無關風格是不是大高音,“林志炫和楊宗緯是大嗓門嗎?韓磊高音比別人高嗎?三季裡唯一高音走紅的隻有黃媽,而且最后成績隻屬一般。高手對決的節目裡,錄音室類型的歌手都艱難!音樂守舊不夠創造力的也沒戲!” 

  節目設置被炮轟

  聽審觀眾:跑調怎麼投? 

  由500位大眾聽審決定7位專業歌手的去留,這原本是《我是歌手》的一大亮點,在第三季卻成為了不少人炮轟的理由。許多人認為大眾聽審隻在乎技巧高低與現場氛圍,根本不理會那些“走心”的歌手。對此,科爾沁夫昨日也在微博強調,“錄音室歌手在小屏幕上能讓人感動注意到的聲音和表情細節,在大現場觀眾離著大老遠是根本感受不到……於是隻有唱功好、現場好、音樂有新意的,才能被觀眾在全場結束后回憶整場時留下印象而投出一票,這才是征服觀眾票數的真正武器。”

  除此之外,不少參加了陳潔儀淘汰場投票的大眾聽審,也通過微博為自己申訴。一位名為“城與他的池”的網友就長微博《關於大家對我是歌手的質疑》中談到自己如何成為一位聽審員,並直言“陳潔儀的演唱差強人意,A-Lin甚至在一個高音的地方跑了調,這怎麼投?”

  說起修音問題,昨日下午,張靚穎接受記者微信採訪時說,“不同的音樂有不同傾聽的環境,我不覺得電視對比現場有太大變動。”在談到有人抨擊不該以業余觀眾衡量專業歌手,張靚穎說:“我覺得潔儀姐有句話說得很對,藝術是不應該拿來比賽,因為藝術的東西很個人化。但導演也說了句很對的話,節目的形式是為了讓更多的人關注音樂、關注藝術。不能去評判觀眾專業與否,隻要有人跟你產生共鳴,通過音樂產生交流就是對的,不要太在乎名次,因為那就是個數據。”對於“抄襲”一事,張靚穎一表示“不想事情搞復雜”,還在微博放上自己2012年的同款造型圖片。(記者 范協洪 莫斯其格)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