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
人民網>>傳媒>>正文

影視追求明星效應 86.3%受訪者反感"大制作大明星"

王品芝

2015年01月19日07:28  來源:中國青年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86.3%受訪者反感“大制作等同大明星”

  漫畫:趙順清

  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副教授杜樺認為,一些經典老劇,如《西游記》、《紅樓夢》、《四世同堂》等,創作者為了一部好作品會拼盡全力。而現在很多影視劇更像是資本運作,藝術創作已經被邊緣化了。杜樺認為,要治理影視劇市場亂象,必須加強影視劇融投資和資金流向監控,加強院線票房收入和電視劇收視率的監管,讓投資者無暴利可牟取。

  如今,熒屏和銀幕上出現很多大牌雲集的“大制作”。但有人發現,一些標榜“大制作”的影視劇一味追求明星效應,明星片酬佔了一部劇總體投資的大部分,編劇、拍攝、服裝、化妝、道具、場景等環節的花費隻能一再壓縮,最終導致大片變爛片。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民意中國網和手機騰訊網對10646人進行的調查顯示,90.8%的受訪者認為當下“大制作等同大明星”的現象非常普遍,86.3%的受訪者對此表示反感。針對這一現象,51.1%的受訪者認為應合理限制明星片酬。

  受訪者中,00后佔6.5%,90后佔43.5%,80后佔38.5%,70后佔6.1%,5.3%的人為60后及以上。

  90.8%受訪者感覺當下“大制作等同大明星”現象普遍

  調查顯示,對於當下號稱“大制作”的影視劇,74.5%的受訪者直言不喜歡看,僅13.4%的受訪者喜歡看,12.1%的受訪者表示不好說。

  在重慶一家房地產公司工作的張潔,說起最近一次觀影經歷就很氣憤。“周圍到處都是宣傳廣告,主演也是公認的大明星,我們就去電影院看了。可台詞、劇情都太雷人了,沒看到一半就出來了”。

  電影愛好者霍剛認為,國產電影近年來也有一些用心之作,但大部分還是隻靠明星來撐場面,作品宣傳也全靠緋聞博眼球,“對於這些影片,觀眾就應該自覺抵制。如果盲目支持,會給創作者錯誤的反饋信息”。

  北京某影視制作公司編導常陽說,現在很多影視劇用的都是身價特別高的演員,但講的全是家長裡短的故事,劇情狗血、情感空洞,會讓觀眾感到失望,也會對明星產生失望心理。

  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副教授杜樺認為,客觀地說,現在的影視劇大制作在攝錄美燈服化道等各環節,都比過去有顯著提高,但是在對原著的理解和視聽語言的運用上,態度都很不認真。

  調查顯示,90.8%的受訪者感覺當下“大制作等同大明星”的現象非常普遍。86.3%的受訪者對這一現象表示反感,10.0%的受訪者表示不好說,表示認同的僅佔3.7%。

  54.8%受訪者認為“大制作等同大明星”是因為觀眾隻認明星臉

  是什麼導致了“大制作等同大明星”?調查中,54.8%的受訪者表示是觀眾隻認明星臉,47.4%的受訪者認為是行業浮躁,25.1%的受訪者表示是主創將作品的成功完全寄托在演員身上,17.8%的受訪者表示是由於唯收視率和票房的評價機制,16.6%的受訪者感到主創缺乏文化自覺與自信。

  上海戲劇學院導演系副教授石俊說,我國的娛樂機制是倒逼型的,不是一個正常的商業機制。比如電視劇,廣告商倒逼電視台,電視台倒逼制作方,制作方就用明星,電影也是,票房決定院線,院線決定制作方。而在好萊塢,劇本研發是非常重要的,他們的模式是以內容和創作為重心,而我們對內容卻存在輕視,難以做到以內容取勝。

  他認為,我國的影視劇市場還不成熟,美國的導演、編劇與制作公司都是雇佣關系,而我國各大電影公司雖然會跟編劇、導演合作,但都是個體行為,即制作方有一個創意之后去找導演、找編劇。很多時候編劇等在家裡,一旦制片公司有運作資金,就必須在短時間內出劇本,這肯定不是一個良性的創作環境。現在很多影片都標榜制作花了一兩年時間,但實際上真正的醞釀時間很少,而好萊塢的電影制作10年都是有的。

  常陽表示,現在的影視劇都要趕制作進度,制作方覺得隻要把明星大腕抓來,片子就會好看,對於劇作本身沒有細細推敲,導致創意度很低,演員的價值也沒有體現出來,可以說演員毫不費力就把錢掙了。

  杜樺認為,影視劇亂象的根源,在於影視生產的融投資和回報方式。前兩年大量民間資本無處可去,就一窩蜂地涌入房地產、新能源、藝術品投資和影視劇創作領域。老板投錢,老板決定導演、角色,為追求資本回報最大化而不惜在創作中胡來。

  他說,一些經典老劇,如《西游記》、《紅樓夢》、《四世同堂》等,創作者的價值取向就是想做一個好的劇,為了一部好作品會拼盡全力,《四世同堂》的導演林汝,為拍片掉了十幾顆牙。而現在很多影視劇更像是資本運作,在影視劇生產經營中,藝術創作已經被邊緣化了。

  51.1%受訪者建議合理限制明星片酬

  “大制作等同大明星”會對影視劇產業產生哪些影響?67.3%的受訪者認為會使很多大劇成為爛劇﹔22.7%的受訪者表示過度依賴明星粉絲效應,出不來精品﹔12.0%的受訪者認為會造成明星膨脹,耍大牌﹔9.2%的受訪者表示會造成制作成本分配不合理﹔6.8%的受訪者擔心影響創作人員積極性。

  常陽認為,“大制作等同大明星”雖然會帶來收視率、帶來關注度,但是最本質的內容沒有把握好,長此以往觀眾是不會買賬的,會造成整個產業的惡性循環。把大量經費用在明星身上,一方面明星身價越炒越高,另一方面制作本身捉襟見肘,隻能抄襲、模仿,出不了精品,使得影視經濟出現更多泡沫。

  針對這一現象,51.1%的受訪者認為應合理限制明星片酬,25.3%的受訪者建議改變唯收視率和票房的評價機制,19.8%的受訪者認為應提升編劇等創作人員在業內的地位,9.0%的受訪者建議行業組織在審批監管環節加強管理,7.7%的受訪者認為應引導消費市場,使精品劇成為主流。

  石俊認為,首先,大的制作公司應該有意識地去搭建平台,不隻簽約大導演大明星,也應該簽一些有潛力的演員、編劇、導演團隊,現在這方面做得還不夠。其次,在歐洲、韓國,都有大量針對青年的扶持平台和基金,而我國的扶持平台隻對國有制片廠、藝術院團、官方團隊等開放,沒有有效地激發個人潛力,國家應該在這方面加大扶持力度。

  “一個成熟的藝術市場,對於相關人員的薪酬應該保低限高。在這方面,行業工會應該發揮應有的作用。” 石俊說。

  杜樺認為,治理影視劇市場亂象,要從規范影視劇市場要素入手,加強影視劇融投資和資金流向監控,加強院線票房收入和電視劇收視率的監管,讓投資者無亂可乘,無暴利可牟取。這樣一來,影視劇創作自然會從資本運作的戰車上鬆綁,回歸藝術創作。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