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歌手》唱到第三季,網友戲謔,這幾年來不管台上歌手表現怎麼起伏,發揮最穩定的還是台下的觀眾。
這實在是一個已經陷入“羅生門”的話題。三季以來,《我是歌手》一直與職業觀眾的爭議糾纏不清。按理說,節目組隻要少剪幾個所謂“表情帝”的鏡頭,就能輕鬆避開這些爭論,但奇怪的是,總導演洪濤偏不。而看客們也一直津津樂道於台下觀眾們的沉醉表情,一邊叫著“節目組應該給他們的盒飯多加一根香腸”,一邊抱著懷疑一切的眼光,哪怕節目組屢次三番澄清。這就是音樂帶來的強大感染力。
晨報記者近日再次來到《我是歌手》的競演舞台。這一次,記者對焦台下的觀眾,針對職業觀眾的話題,從報名程序、現場體驗、節目組答疑、觀眾感受、幕后故事等多個環節,試圖揭開圍繞了這檔節目三年之久的“職業觀眾”之層層迷霧。
報名
百裡挑一有表現力的人更易入選
第三季《我是歌手》播出之前,湖南衛視曾在一次公益活動上,將3張節目現場的VIP票拍出306萬元善款。盡管這不能直接等同於“觀眾席”的價值,但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想要成為那500位“表情帝”的難度之高。
那麼,想要真正來到現場聆聽歌手們的現場,到底有多難呢?據不完全統計,去年第二季的比例大概是100:1,今年至第三輪競演錄制,比例則上升一倍,達到200:1——據透露,前三輪錄制一共1500位觀眾,是從30萬名報名者中隨機抽取而來的。
這些數據是節目組提供的。而記者上周四在節目錄制現場採訪到的一手數據,也從另一個方面體現出觀眾是如何產生的。節目現場,記者看到了在500名觀眾評審之外的“加座觀眾”,這對電視觀眾來說是看不到的“盲區”。這些“加座”怎麼來的?說穿了,電視台要招呼客戶、媒體,還要對台裡台外各層面托進來想體驗一次節目的“關系戶”有所交代,於是在常規座位之外,加出座位來。不過,既然有了“加座”,就促成了“黃牛票”(因為500位大眾評審的門票是實名制的),記者來到現場的當天,手裡的加座票就遇到了熱心“黃牛”的詢問,並開出4000元“真金白銀”的收購價。“黃牛”告訴記者,首場錄制的加座票已經被炒到上萬元一張了。“這種搶票的激烈程度,按道理大眾評審應該付門票錢才是,誰還會蠢得再花錢請觀眾呢。”一位湖南衛視的內部人士如此感慨。
而在如此緊俏的情形下,如何報名成為大眾評審,如今變成了一門手藝活。記者從節目組了解到,想要來到“歌手”現場,成為擁有投票權的大眾評審,隻有官方電話和網絡報名兩個通道,還要通過多道審核程序,唯一的辦法就是——每一輪都報名。如果你足夠幸運被抽中,到湖南的交通、住宿都需要自理,節目組隻管一餐盒飯(是的,電影裡演的不是假的,真的隻有盒飯),但即便如此,依然有很多被選中的觀眾如同中獎一般,不遠萬裡欣然趕到現場。
記者了解到,導演組會審閱報名資料並通過15個考核問題進一步了解報名者的情況,從電腦初選中選出1000-1500人進入下一階段。隨后,節目組會派人一一聯系報名者,從第二輪勝出者中選出800名表現力、積極性和熱情度比較高的人選,再由一個20人組成的工作團隊,每天不間斷工作15個小時以上,把最后的人選、時間和流程確定下來。
現場
錄前培訓導演輪番上陣打“雞血”
最重要的一環是在錄影前,現場導演會對觀眾進行培訓:比如,坐著不要駝背﹔鼓掌時舉起雙手﹔當攝影機對准你,不要扭捏躲閃﹔追光亮起,主持人和歌手上場時,要用掌聲來歡迎,“想站起來就站起來,想怎麼動就怎麼動”。
《我是歌手》的熱場導演,恐怕是記者經歷過那麼多的節目錄制中,最有煽動力的一個。下面截取幾段現場導演原汁原味的熱身詞,看看他是如何一步步給現場觀眾打上“雞血”的:
“我相信在坐的每一個人都曾帶著耳機聽歌,也都在KTV聽過歌,所以當耳機插入耳朵的時候有沒有人會潸然淚下?有沒有人會心裡一酸?這就是為什麼來到《我是歌手》有人會被感動,有人會非常High、非常有活力。為什麼他們會這麼有表情呢?其實這一切都是因為演唱者給他們帶來了演唱的快感。”
“大家還記得之前有一首歌叫做《餓狼傳說》嗎?我為什麼要說這首歌?因為這首歌第一個音——架子鼓的聲音就是身后架子鼓老師打的,你想那個音拍出來很震撼,真的現場我看到有的觀眾評委被嚇到,有的被震撼,有的更像一根火柴瞬間被點著了,音樂就是被身邊的人感染,我現在不能給大家打包票說你們會哭,等今天的歌曲唱完你們就知道了。”
接下來,總導演洪濤出場繼續“煽動”觀眾:
“為了讓大家看到最好的表演,我們用了最好的音響,我知道非常貴,全國隻有三套,而且簽合約的時候還說不准用於商演,現在我們小小的演播廳最多800人獨享,真的非常奢侈。我們的音樂總監雖然是因為我們節目才紅的,但在我們節目之前也是非常牛的音樂人,王菲、陳奕迅的演唱會都會找他做音樂總監,因為他有一個很牛的地方就是他能把最牛的音樂人都請到,如果唱片專輯能夠請到這些人做唱片那真是唱片公司要花很多預算,當然我們也花了很多預算,也希望給大家一個很奢侈的享受,讓大家感受到音樂的魔力,當你聽到振奮的音樂就勇敢地站起來吶喊,請盡情地表達你自己,除了鼓掌之外可以起立。”
另外,記者粗粗數了下,現場專門用來錄制觀眾表情的攝像機,大概就超過5台。在這些攝像機的“激勵”下,觀眾們似乎也有站上舞台當主角的感覺,加上本身就是積極活躍的性格,希望能被鏡頭捕捉,於是不少人紛紛成了“搶鏡帝”,手舞足蹈、搖頭晃腦、默默含淚,各種表現應有盡有。
賽后
觀眾感慨現場的確會讓人不由自主
坦率來說,作為三季都在現場聽過歌手演唱的親歷者,記者的感受是,《我是歌手》的現場感染力是遠遠大於電視機前的。這種舞台近距離的真實感,有時候會讓瑕疵都成為一種缺憾美。當然,記者並沒有感動到流淚的程度,但在一些走心類型的慢歌中,那種全場屏息沉浸於音樂中的氛圍,有時候的確會給人寧靜之美。
由此,對於縈繞節目三季的“職業觀眾”之爭,同樣多次參與現場錄制的新快報記者易哲表示,其實這個梗已經黑了兩季了,如今又來,他都快懷疑是湖南衛視自黑了,“隻說一點吧,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如果湖南衛視請托兒,那麼這幾年來這個點不會始終停留在猜測上,總會有托兒會在微博或者論壇上,拋開“職業道德”,一邊拿著那也許存在的“800元一場”的辛苦錢,一邊高舉道德大旗怒斥芒果台作假之類的博存在感……芒果台怎麼也衡量得到這對節目口碑是一個巨大的傷害,不會冒這種無關緊要的險。”
而歌手張靚穎是這麼理解觀眾的表現的:“我在演唱的時候,其實沒有太在意觀眾的表情,我隻知道,之前古巨基唱《父親》的時候,我是真的差點眼淚就流出來了,包括他最后講的那些話,都讓我一下子就想到,今年前些時候跟我媽之間的一些矛盾,我覺得是因為我陪她的時間比較少,就一下子很感觸。我覺得,這就是音樂的魅力,放大大家的情緒,特別是把你帶入那個情境中,然后你才真的會感動。”
節目錄制后,記者還特意採訪了兩位觀眾。來自河南的60后大眾評審楊先生感慨,確實感覺現場挺震撼的,歌手實力相當厲害,以前還以為是修過音的,聽了現場后一點都不覺得。同樣,以前在電視裡看到觀眾的表情,都覺得確實有點過,但現場體驗過才知道,環境還是不一樣,氛圍特別好,自己也不由自主跟著激動起來。來自長沙本地的50后大眾評審周阿姨則表示,觀眾的表現可以理解,今天她邊上的小妹子就感動得流淚了,可能在現場,人的情緒會傳染開來。
總導演洪濤專訪
“你可以質疑,但絕不能嘲笑”
記者:上一期節目陳潔儀走的時候,你哭得特別傷心。
洪濤:因為她是一個特別值得去珍惜、真的很珍貴的歌手,她唱歌能唱到你心裡去,沒有那種大刀闊斧,卻能靠那種涓涓細流讓你有一種江河湖海般的澎湃在心中暗涌,這樣的歌手不是特別多。我覺得可惜是因為不是說成績,而是如果每場都能夠聽到她走心的演繹,那是觀眾的福氣,我現在可以告訴大家我個人心中第一場的排名,第一名是陳潔儀,雖然大家都唱得很好,但現場那種感染力、那種傾訴感(不一樣),外表可能波瀾不驚,但是內心也會沸騰的。
記者:上一期節目裡,你流淚了,古巨基流淚了,包括很多觀眾也流淚了,這一季的《我是歌手》是不是故意加入了一些煽情的元素?
洪濤:沒有,我覺得這就是音樂的力量吧,如果說潔儀的歌沒有這麼感人,我肯定不會這樣,我覺得那一刻這個舞台失去一位珍貴的歌手時,那種感覺連我自己都沒有想到,當時怎麼會那樣。節目從沒有刻意強調什麼,有感人的東西,為什麼要放棄它呢?音樂打動了這些觀眾,為什麼要放棄它呢?
記者:在抓取觀眾表情上,有什麼原則呢?
洪濤:沒有什麼原則,就是有感染力的,一定是音樂感染了我們的拍攝對象,他們才會有這樣的表情,演是演不出來的。大家可能反而會注意到,觀眾的反應實際上是在說音樂的故事,他聽到歌以后,內心起伏的東西,然后傳遞到音樂的一種情緒,是一種真實、自然的折射。我非常感謝,也挺驕傲,《我是歌手》能夠培養一些懂音樂、懂藝術,能夠為藝術深深感染的觀眾。
記者:對於外界的猜測和爭議,你怎麼看?
洪濤:我從來不理會,我可以問心無愧地說,他們每一個表情都是即時的,我們這個節目不貼鏡頭、不貼掌聲,所有的鏡頭都是同步發生在你聽到那個音樂的節點。我覺得你可以質疑,每個人都有質疑的權利,但絕不能嘲笑,我們應該尊重、應該為中國觀眾有這麼好的音樂素質鼓掌喝彩。
記者:你剛才說觀眾的音樂素養在提高,但卻正是觀眾淘汰了陳潔儀。
洪濤:我覺得藝術不是競技,它是每個人的感觸,每個人的感觸會有敏感、有遲鈍。既然立下這樣一個規則,我流淚是我個人對陳潔儀的欣賞和喜愛,我也尊重現場的500名觀眾,他們可以有500種想法,可以喜歡500種不同的音樂類型,我尊重這樣一個結果。只是說我作為一個導演,或者說其中的五百零一分之一,我個人對這個結果表示遺憾。
揭秘電視圈那些事
拍手觀眾:100元一人,到手隻有50元
其實在電視圈裡,除了幾檔強勢的節目觀眾需要買票外,大多數節目的錄制都需要所謂的“職業觀眾”參與。當然,這其中有的是免費勞動力,有的是回饋客戶,有的則是真的是有“出場費”的。
觀眾來源
“群頭”負責拉人,學生最受寵愛
並不是每個節目都像《我是歌手》那樣,能夠吸引觀眾不遠萬裡到現場。其實錄節目是樁苦力活,動不動就是4-5小時的馬拉鬆錄制,有些拖沓的節目甚至有錄通宵的,再加上一些訪談類、法制類的節目本身吸引力沒那麼大,因此大多節目的錄制,都是需要節目組自己找觀眾,所謂的“職業觀眾”就油然而生了。
節目組最喜歡找的觀眾當屬學生。一方面學生容易組織,尤其是像傳媒大學、電影學院這些影視專業的院校,更是可以以實習為名組織學生到現場﹔另一方面,學生大多是免費的,再加上學生本身參與活動的熱情也高,那就更受節目組的青睞了。上海師范大學謝晉影視藝術學院大三學生小浦告訴記者,像他們學院就是上海綜藝節目錄制的常客,基本上每個學期都有兩到三次機會,每次都有七、八十個同學一起組團參加。
除了學生,另一個主力軍就是專業的“拍手觀眾”了。和拍戲要找群眾演員一樣,錄節目同樣有“群頭”。每次錄節目前,制片人都會通過專業的“群頭”去找觀眾,演出彩排前一個小時左右帶到錄制現場,接受現場導演和制片人的遴選。一位參與過多個知名綜藝節目的導演告訴記者,即使是一些央視播出的一線綜藝節目,還是要通過這種方式找觀眾的,一般制片人會給“群頭”100元/人的酬勞,但到了觀眾手裡每個人就隻剩50元了,因此“群頭”才是催生“拍手觀眾”的最大獲益者,每場錄制“群頭”的收入都在5000元以上。
當然,像《快樂大本營》、《天天向上》 這種明星眾多的綜藝節目,就不用愁觀眾的事了。記者從內部人士處了解到,《快樂大本營》也是以贈票為主,很快就被一搶而光,而其中部分流到“黃牛”手上的門票往往都能炒到數千元一張,來的明星腕大的話,票價就更貴。所以要不花錢請觀眾,得看節目本身是不是夠好看,好節目的門票,觀眾想花錢也不一定買得到。此外,像每年央視春晚的錄制,那就是純以公益為主了,基本都是贈送給廣告客戶或者大專院校的學生。
錄制潛規則
好看的放前面,還有特型演員
進場錄制時,對於觀眾還是有很多講究。像是現場導演負責熱身烘托氣氛,這是每個節目都有的環節。不過,如果是“群頭”找來的觀眾,那就不用導演組太過操心了,這些觀眾對於哪裡該鼓掌,怎麼面對鏡頭都有一定的經驗,如果要說“職業觀眾”的話,那麼他們的表現肯定是對得起那50元的。
節目組為什麼喜歡找影視專業的學生呢?那是因為這些專業的學生大多青春靚麗,適合上鏡。小浦是編導系的學生,每次和同學去參加錄制,導演組都會先讓表演系、播音系的學生坐前排,前排的觀眾經常被鏡頭照顧到,上電視的機會也多,形象好的自然露臉的機會要多一些。
還有就是那些明星臉的觀眾也會受到現場導演的歡迎。像是去年章子怡和汪峰傳出緋聞的時候,某個請了章子怡的綜藝節目,就故意請了一個長得酷似汪峰的觀眾坐在台下,鏡頭還屢屢掃過他,節目組的用意簡直就是“司馬昭之心”。
很多電視觀眾可能還很好奇的是,為何綜藝節目裡的明星不管名氣大小,就已經有大批粉絲了?其實,真相是的,有的粉絲就是節目組專門找觀眾假扮的。尤其是一些選秀節目中,那些還在參加節目的選手其實根本就沒有粉絲,但為了現場效果,導演組就隻能事先做好燈牌、標語,再花錢找觀眾充當他們的粉絲,如此才能制造出現場的效果。
此外,洪濤說到的貼掌聲、貼鏡頭,其實也是節目錄制中常見的做法。不少節目在正式錄制前,都會有彩排環節或者備播的錄制,這時候觀眾的表現也會被錄進備播,如果正式錄制發生瑕疵,或者觀眾的表情不到位,那麼備播中的鏡頭,就會被使用到。因此每次換到觀眾的鏡頭,都會看到他們精神飽滿、興奮異常的表現,其實,這些未必都是即時的同步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