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西安1月22日電(記者付瑞霞、梁愛平)“12月21日:擦窗戶,家長評價:認真﹔1月2日:幫忙做飯,家長評價:敷衍……”這是西安市戶縣惠安中學初二學生周昊瑋的《家庭道德作業》。自2014年9月起,該中學的4000余名學生每人手裡都有這樣一份特殊的家庭作業。
在談到開展這一活動的初衷時,惠安中學校長每世英告訴記者,為了使道德教育有可操作的具體“抓手”,該校推出了“好人教育”,即“在校做好學生,在家做好兒女”。“希望我們的學生將來都成為社會的好公民、好棟梁。”每世英說。
《家庭道德作業》主要要求學生幫助家長做家務,並和他們多溝通。在特殊的日子裡,比如家長生日,要求學生給他們做個小菜或者洗腳。家長根據孩子的表現情況進行評價和打分,學校會對《家庭道德作業》進行定期檢查。
每世英說,現在有些孩子不大體諒父母的艱辛,通過布置《家庭道德作業》,讓孩子們知道,做個好兒女不是隻有成績好就夠了。
“我覺得最大的變化是和爸媽溝通更多了。”惠安中學高二學生趙創說,“以前爸媽問我在學校的一些情況,我有時候會不耐煩。現在吃飯的時候會盡量和他們聊聊天。”
什麼樣的學生才是好學生?惠安中學把這個問題拋給了學生。“勞動最積極、生活最節儉、板報最新穎、球技最高超……”同學們的答案涉及成長的方方面面。
“傳統對學生的評價以學習成績為主要參數,大概隻有5%的學生能得到‘三好學生’‘優秀班干部’等榮譽,這樣既不能體現教育公平,還否定了絕大多數學生。”惠安中學副校長郭美婷說,學校根據學生的意見,總結了30個“班級之最”作為“好學生”的評價標准,使不同學業水平、不同興趣愛好、不同性格特點的學生都有出彩的機會,可以鼓勵學生全面發展。
在開展“好人教育”之前,惠安中學對中學道德教育的創新實踐,始於2013年4月的“誠信售賣點”——露天攤位上擺放著礦泉水、文具、書本,開口大到可以伸進整隻手的投幣箱,而錢物的旁邊既沒有人看管,也沒有設置攝像頭。同學們通過抵抗錢、物帶來的誘惑,培養自己的誠信品質。
華東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戚業國在惠安中學調研多次,他認為該校以“好人教育”為落腳點的道德教育,使空洞的道德標語可觀可感。“以往學校都是頒布各種禁令,比如‘禁止抽煙’、‘禁止打架’,學生處在被動的地位。惠安中學的德育改‘懲惡’為‘揚善’,讓學生主動參與‘好人標准’的制定,是中學道德教育一次有益嘗試。”戚業國認為。